低地三國位於法國和德國之間,為何可以在夾縫中獨立?

低地三國指的是位於歐洲西北沿海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個國傢。三國在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方面有著很深的淵源,又因為海拔很低,在歷史上曾被稱為尼德蘭,意為“低地”,所以地理學傢們在有關歐洲的地理著作中,常把荷比盧三個國傢放在一起論述,統稱為低地三國。

低地三國的面積都很小,其中荷蘭的面積最大,為41528平方公裡,其次是比利時,面積為30528平方公裡,最後是盧森堡,面積為2586.3平方公裡,可以稱為袖珍國傢。由於面積比較小,歷史上這一地區先後被羅馬帝國,查理曼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但隨著歷史的發展,低地三國卻分別取得瞭獨立。

低地三國位於法國和德國之間,而法國和德國又是歐洲兩大強國,無論是領土面積,人口數量,還是國傢實力,國際地位,都是遠超低地三國。所以可以說,低地三國正是地處法德兩個歐洲大國的夾縫之中。

從世界歷史來看,地處大國夾縫中的國傢,歷來都是處境艱難。因為人類歷史基本可以用四個字概況,那就是弱肉強食,世界歷史上,大國吞並小國,強國欺負弱國的案例屢見不鮮。比如地處俄羅斯,德國,奧地利夾縫中的波蘭,歷史上屢次遭到瓜分,曾在歐洲地圖上消失瞭123年之久,直到一戰結束,俄德奧三大強國全部垮臺,波蘭才在英法的支持下取得瞭獨立。

所以說,這種地處大國夾縫中的國傢,一般很難獲得獨立,特別是戰略地位重要的國傢,更難獲得獨立。低地三國位於歐洲西北沿海,無論是法國,還是德國,一旦吞並低地三國,都能大大延長自己的海岸線,擴大自己的戰略空間。法國海岸線漫長,西部直面大西洋,南部瀕臨地中海,可能並不在意海岸線,但德國卻不能不在意。

德國也是歐洲和英法比肩的大國,但德國的海岸線卻遠遠比不上英法。德國東西南三面都是陸地,隻有北部沿海,海岸線不僅短,而且進出大西洋還要受到英法制約,所以德國對海岸線歷來極為看重。那麼低地三國位於法國和德國之間,地理位置對於法國和德國又非常重要,為何可以在夾縫中獨立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低地三國小卻不弱。低地三國雖然面積小,但實力並不弱,不是波蘭這種弱國可以比擬的。三國之中實力最強的國傢當屬荷蘭。荷蘭面積41528平方公裡,四分之一的國土處在海平面以下,由於海拔低,荷蘭依靠修建攔海大壩的方式,保障瞭國土不被大海淹沒。現在的荷蘭已經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傢,科技實力非常強悍,而且歷史上的荷蘭,也曾創造過輝煌的歷史。

荷蘭雖然是一個小國,但在17世紀曾是世界主要的殖民強國之一,在世界各地擁有廣闊的殖民地。當時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商船遊弋在世界各地,船舶數量甚至比英法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因此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此外比利時和盧森堡兩個國傢,雖然不能與荷蘭相比,但實力同樣不俗。比利時是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並全面工業化的國傢。現在比利時首都佈魯塞爾是歐盟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北約組織總部駐地,有著歐洲的首都之稱,所以比利時在歐洲的地位頗高。最後是盧森堡,雖然是袖珍小國,但工業化程度也比較早。再加上低地三國歷史上人口數量並不低,現在荷蘭和比利時人口都在一千萬以上。這等實力和人口,雖然單獨不能和法德相比,如果組合起來,也是歐陸強國之一,因此法德兩國很難吃掉低地三國。

第二,法德兩國保持瞭勢力均衡。法國和德國都是歐洲大陸主要強國,兩國在歷史上都曾試圖統一歐洲,因此兩個國傢始終是針鋒相對,無法站在同一陣營。從拿破侖時代開始,到普法戰爭,一戰二戰,法國和德國始終是冤傢對頭。這就保證瞭法德兩國無法合作去瓜分低地三國,自然也不願看到對方吞並低地三國。所以在法德勢力均勢之下,低地三國可以獨立。

第三,英國的大力支持。低地三國位於歐洲西北沿海,和英國相望,如果哪個國傢吞並這一地區,那麼它將直接威脅到英吉利海峽的安全。所以英國一直把低地三國視為戰略屏障,一方面支持低地三國獨立,一方面維持法德均勢,防止法國和德國吞並低地三國。其實法國和德國在歷史上都曾占據低地三國。法國是在拿破侖時代,德國是在希特勒時期。但英國無法接受歐洲統一,一直努力維持所謂的歐洲均勢,無論是法國還是德國,誰的實力弱,誰就會成為英國的盟友。所以綜合這些原因,低地三國位於法國和德國之間,卻可以在夾縫中獨立。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