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的“尷尬”,撕開瞭多少國產遊戲的“遮羞佈”?

毫不避諱地說,《王者榮耀》的創始團隊,其實是很“短視”的。

當然,這和國內遊戲制作環境有關,更與鵝廠的“不思進取”有關。

國內遊戲市場,在經歷瞭短暫的輝煌時期——90年代之後,創意和質量就已經完全被舶來品碾壓。尤其歐美和韓國遊戲大量輸入以後,國內的遊戲廠商基本就已經被完全幹趴下瞭。

面對“量大質優”的國外遊戲,國內玩傢紛紛入坑育碧、蠢驢和拳頭… …這類國外遊戲巨頭。

國內的遊戲制作,也從這個時候逐漸轉向瞭對“國外遊戲”的模仿,無論是玩法、機制還是世界觀設定,都開始靠向瞭“國外風格”。

悲觀點來說,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國內遊戲“原創已死”。

就以如今國內的“遊戲巨頭”騰訊為例,雖然這傢公司在“遊戲”上的營收年年遞增,但它真正能拿出手的“原創遊戲”,幾乎為零。

“巨頭”尚且如此,遑論小廠。

靠著“借鑒”起傢的騰訊遊戲,內部其實一直有一個“賽馬策略”。當市面上某款遊戲火爆之後,鵝廠的高層,就會同時給至少兩個團隊下達“借鑒”的命令。

同一個遊戲,幾個團隊同時開工復制,最終活下來的那個拿到鵝廠的最大扶持。比如,《全軍出擊》與《和平精英》,《全民超神》與《王者榮耀》。

這兩款手遊,分別“借鑒”瞭《絕地求生》和《英雄聯盟》。無論是玩法還是畫風,基本都是照搬端遊設定。

如果說“王者借鑒拳頭的LOL”還算得上是內部資源共享的話,那“和平精英借鑒藍洞的吃雞”就是幹幹脆脆的copy。

當然,對於熟悉鵝廠調性的玩傢來說,這其實也沒啥大驚小怪。畢竟,鵝廠做遊戲,核心也就是“借鑒”二字。

但問題也正是出在“借鑒”二字。

“借鑒”的對象雖然好,但終歸隻是“借鑒”。不是原創的新穎玩法,不是原創架構設定,就很難預料玩傢的反饋。

從制作團隊來說,就會顯得“底氣不足”。這幾乎是國內所有遊戲公司的通病。

國外遊戲大廠,都是具備瞭成熟的工業鏈、市場和制作團隊的“真正巨頭”。一款遊戲從策劃到落地,基本都是沖著“顛覆當前玩法或架構”的目標而去。

因為市面上沒有同款,這些團隊在策劃遊戲的時候,也就沒有思維上的禁錮,從而可以從世界觀、玩法和機制等方方面面去構想一款遊戲。

反觀國內遊戲,大都因為“借鑒”而失去瞭在玩法、機制甚至世界觀設定方面的自主性。

當然,從這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說習慣瞭“偷懶”的國內廠商,早已失去瞭“原創”的能力,也不具備原創一個遊戲的完善工業鏈和制作團隊。

比如“王者榮耀”之於《英雄聯盟》。雖然我們而今在討論“王者榮耀”的時候,無不贊許它是對端遊最完美的手遊移植。

但實際上,從“創造遊戲”角度而言,難度幾乎為零。

《王者榮耀》團隊所要做的,無非是不斷精進技術,讓“端遊效果”更好地呈現在“手遊端”。

遊戲內容、玩法、機制、平衡性… …方面的考量,從一開始,就不需要“王者榮耀創始團隊”花大量時間去考慮。

王者榮耀的“尷尬”,正是源自這種“不需要自己做遊戲的便利”。

簡單舉個例子。熟悉LOL的玩傢,必然知曉這個遊戲是有一個龐大的世界觀架構的,僅僅是“符文大陸的故事”,就足以出好幾本大書。

LOL任何一個新英雄的出場,都是由故事引出。這些“英雄的故事”,或多或少又會和整個“符文大陸”或其他英雄相關聯… …僅就這一點,就足一讓很多玩傢著迷。

研究LOL的英雄宇宙,呼籲拳頭趕緊出“LOL大電影”,是不少玩傢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王者榮耀》是“借鑒”LOL的手遊產品,初期完全就是LOL的手遊化。幾個初始英雄,亞瑟對應蓋倫、艾琳後裔對應艾希、宮本武藏對應亞索… …初期每一個英雄,在LOL中都有模仿的對象。

同時,為瞭避免對LOL的全面“復制”,天美隻能在“背景故事”上做文章,從而顯示出一點“王者榮耀和英雄聯盟不是一個遊戲”的氣質。

但僅就這一點而言,也能看出天美這個團隊,在創造遊戲方面的“才華有限”。

《王者榮耀》的背景故事,依托於中國歷史,而為瞭對應從LOL中“借鑒”而來的英雄機制,又不得不對“歷史人物”進行魔改。

比如當初的“荊軻”,由於對應的LOL英雄“卡特”是一名女刺客,天美策劃“天才”地將刺秦王的荊軻變成瞭一名女刺客。

當然,被“魔改”的歷史人物並不僅有荊軻。李白、蘭陵王、嬴政… …幾乎每一個歷史人物,都在“遊戲化”的過程中,脫離瞭原本的“歷史本性”。

更別說,王者榮耀還有強行將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英雄縫合在同一個世界觀的設定。

為此,還引發瞭一系列的社會爭議。

僅就從王者榮耀的受眾大多為“Z世代”這一點而言,它的背景故事對歷史的縫合和魔改,確實讓很多玩傢對歷史產生迷惑。

也正因如此,《王者榮耀》的“背景故事”,失去瞭像《英雄聯盟》那樣被研究的可能性,更別說拍成“王者榮耀大電影”瞭。

這些年,隨著資深玩傢對遊戲質量的不斷要求,國內遊戲廠商也在想辦法扭轉類似《王者榮耀》所面臨的尷尬。

哪怕是鵝廠這個“借鑒大廠”,哪怕是王者和手遊吃雞這兩個“借鑒產品”,也在不斷地刷新曾經的“copy史”。

當然,最大的改動還是在“背景故事”方面。畢竟,“MOBA”和“大逃殺”玩法,是一個沒有辦法更改的核心。

而且單就從手遊這個市場出發,這兩種玩法的存在也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隻是,畢竟這倆火爆遊戲都是有“端遊主子”的存在。所以如何盡可能地改變它們copy的事實,也是目前最讓天美和光子頭疼的事情。

近期玩過這兩個遊戲的玩傢,必然會發現在遊戲活動、內容和背景架構方面,它們和端遊已經有瞭極大的不同。就從足夠“花裡胡哨”這個點而言,現在的王者和手遊吃雞,確實遠遠超越瞭各自的“端遊主子”。

隻不過,它們的核心其實還是沒有任何變化,更不可能成為天美和光子的“原創遊戲”。

我們的遊戲公司,明明能在3A上造出《黑神話·悟空》,能在手遊上造出《原神》,為何卻不願意打造更多原創遊戲?

現在是個“國貨崛起”的時代,國內的遊戲廠商或許也該反思一下自身。尤其遊戲界的下一個賽道,必然是在“VR和虛擬現實”層面,也是時候重新創造“中國原創遊戲”的輝煌時代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