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傢庭重男輕女的根本原因

對於孩子,有人說,生男生女都一樣。

但是卻也總有那麼一些人,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

隻要發現是女兒,幹脆要都不想要;即使已經生瞭好幾個女兒瞭,女人的身體狀況並不好,也還是要繼續生,一定要生一個兒子。

日常生活中,長輩對兒子和女兒的態度,那更是不一樣,小時候總是會把更好的一切,習慣性地給自己的兒子,長大後,更是隻會把自己的一切全都留給兒子。

從來很少會為女兒著想,甚至隻想要女兒倒貼傢裡,倒貼傢裡的男孩。

是的,哪怕在如今這個時代,在很多人的思想中,依舊還是兒子比較重要,哪怕女兒更有能力,兒子完全遊手好閑,得寵的依舊是兒子,女兒總是得靠邊站。

明明都是親生的,父母卻為何要如此,說到底,還是傳統的想法在作祟,還是認知的問題。

傳統思想,總覺得女人不如男人。‍‍

舊時代裡,好些年以來,那一直都是男尊女卑。女人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需要仰仗男人,靠男人養活,男人負責賺錢養傢,在傢裡面,也有更多的話語權。

如今這個時代,雖然說男女平等,更多的女人根本就不需要依靠男人,自己也能夠養活自己,但是那種傳統的觀念,卻依舊還是並沒有完全消散。

好些傢庭,那始終都是男人更有地位,傢裡面的女人,不管是自己的妻子也好,是自己的孩子也好,都必須得聽男人的,男人才是權威的存在。

像這種舊有的思想,就是覺得女人生來就低人一等,身為男人,那本來就更有面子一些。

而當一個傢裡的男主人有著這樣的想法,他的妻子往往也會習慣瞭這樣的傢庭模式,於是本能地,他們就會想要兒子,也會更加偏愛兒子,不把女孩當回事。

他們或許根本就不想要女兒,但是當不得不要,也隻會習慣性就總是輕視她,然後把所有的溺愛,全部都給到自己的兒子。

想著兒子能傳宗接代,女兒不行。‍

對於生孩子,太多的人所想的,是希望自己的血脈可以傳承下去。

至於傳承,延續一個傢庭的香火,雖然女兒和一個人結婚過後,她所生的孩子,也會和自己的傢庭有所聯系,但是那個孩子,終究是跟別人姓。

因此,在很多父母的意識中,女兒生的孩子,那都是別人傢的,跟自己傢的並沒有關系,所以,無論如何,自己也一定要生一個兒子,讓他將自己傢的香火一直繼續下去。

不然,如果沒有兒子,自己傢的血脈就會斷瞭,那會對不起祖宗,也會顯得自己很不孝。

於是,越是把血脈延續看得很重的人,就越是會沒有辦法忍受生女兒,無論如何,也一定要生一個男孩,來完全自己的任務,獲得內心的放松。

似乎有瞭男孩,一切就萬事大吉瞭,對得起自己的長輩,也不必被別人笑話瞭,在外人的面前,自己甚至都還可以硬氣一些,一副自己有兒子,那很瞭不起的樣子。

女兒會外嫁,兒子才能養老送終。‍

男孩和女孩,那都是自己的孩子,雖然好些時候,父母年老瞭,自己百般疼愛的兒子,未必真的就做瞭些什麼,一直在付出的反而是女兒,但是好些父母依舊還是會對性別很有偏見。

他們始終都想著,女兒長大以後,就算在最開始的時候,她可以賺一點錢給傢裡,但是最後始終都是要和別人結婚,要成為別人傢的一份子的。

似乎一旦女兒結婚瞭,就成為別人傢的瞭,自己就再也指望不上瞭,隻有兒子才會始終陪在自己的身邊,等到年老瞭以後,也隻有兒子能夠回報自己。

那麼,既然女兒早晚是別人傢的,是為別人養的,就不必對她太好,為她付出太多瞭。

似乎在他們眼中,女兒就不是自己的孩子,不過隻是暫時寄養在自己傢裡,自己付出一切,也根本得不到什麼,幹脆就不要付出那麼多,反正不值得。

像這樣想的父母,他們根本就不懂得如何為人父母,對女兒的愛,那不是無私,而是權衡。

如果可以選擇,相信所有女人都一樣,希望自己可以出生在一個充滿愛的傢庭。

不是隻愛兒子,而是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得到公平的愛。

畢竟,在這樣的傢庭中長大,女人會更自信一些,未來的路,也才會走得更平穩一些。

被愛的姑娘,她一生都被原生傢庭治愈,生長在重男輕女傢庭中的女人,終其一生她想要被認可,結果連自己認可自己,都很難做到。

誰都希望可以選擇自身,但是自身,一個人終究無法選擇。

所以,要是身為女人,你剛好出生在瞭那樣一個傢庭,不能改變自己的成長環境,不能改變傢人的思想,但是長大以後,希望你可以盡可能擺脫這樣的環境,讓自己過得更好些。

至於成人以後,你也就不要再成為這樣的母親瞭,你原生傢庭欠你的,你就盡量不要再讓你的孩子,也有著同樣的經歷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