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漲7個月!澳大利亞想通過鐵礦石漲價“回血”,成功瞭嗎?

如果將澳大利亞看成是一傢企業,這傢公司的業務經營范圍可謂十分廣泛,和一般公司一樣,這傢公司盈利主要集中在幾大核心領域的少數產品之上,比如旅遊資源、教育資源、農副產品資源、礦產資源等等。

2020年是個多事之秋,由於這傢公司最高領導人的決策失誤,澳大利亞的部分海外核心業務受阻,最大客戶中國非常果斷的對澳大利亞這傢公司的一些產品采取瞭限制、提高標準等措施,比如限制牛肉進口、征收大麥高額反補貼稅。

澳大利亞公司最終年報最近也出來瞭,結果可以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感到意外的是,失去瞭大客戶的鼎力相助,澳大利亞全年對中國的貿易額從2019年的1484億澳元下降到瞭1452億澳元。

很多人說這貿易總額下降金額並不大,好像也沒多少損失。註意瞭,藏在數字背後有兩個關鍵點需要註意。第一點,趨勢發生轉變,對華貿易五年來首次下降。如果不發生意外,按照原有趨勢發展下去,兩國之間的貿易交往隻會更加頻繁,澳大利亞貿易總額會增加,對華貿易順差也會擴大。

第二點,實際損失遠遠大於賬面數值。這是第一點的延伸,翻閱之前貿易數據不難發現,2018年財年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貿易額是1050億澳元,2019年就到瞭1474億澳元,如果不是管理層決策改變,預計2020年應該能達到1800-1900億澳元,但最終數值為1452億澳元,決策帶來的損失遠遠大於賬面的32億澳元。

企業看財報所能得到的信息,是遠遠大於我們普通人表面看到的內容。實際上,在同大客戶中國關系惡化的這段時間裡,澳大利亞內部過得並不好。受損行業和部門情緒不滿是一大方面,另一方面,企業也要在短期內找到新的替代方案來彌補關系惡化帶來的損失,一旦做不到,管理層也會遭到更多力量的抨擊。

這一過程註定是艱難的,一著不慎可能會滿盤皆輸。澳大利亞作為資本主義發達國傢,首先想到肯定是兄弟國傢能幫一把,比如將受阻葡萄酒出口到歐美國傢,很多國傢口頭呼籲要幫助澳大利亞渡過難關,但等到對方真正需要的時候,一個個都沒有采取實質性行動。

這還不是最慘的,雪上加霜的是,有些原本看起來關系非常不多的兄弟國傢,還想趁著中澳貿易關系惡化之際,吞掉澳大利亞騰出來的市場份額,比如,為瞭出口更多龍蝦到中國,美國和加拿大的龍蝦出口商已經虎視眈眈瞭。

到瞭這個時候,澳大利亞是求人不如求自己瞭。盡管很多產品出口中國已經受到瞭限,但作為兩國貿易關系中最大武器的鐵礦石,中國這邊卻始終沒有辦法采取請強硬手段。

鐵礦石對中國真的非常的重要,有人將其視為澳大利亞反制中國的唯一有效手段,這一說辭雖然有點誇大,但確實突出瞭其重要性。中國這些年經濟發展非常快速,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全面復蘇之際,鐵礦石更是很多行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在全球范圍內性價比都是最高的。

澳大利亞所謂的“靠自己”,最終方式也是簡單粗暴,就是通過不斷上漲鐵礦石的價格來彌補其他商品出口中國時的損失,根據有關數據顯示,鐵礦石的價格已經連續上漲瞭七個多月,受益於鐵礦石價格和數量的雙重上漲,澳大利亞對我國的貿易總額創下新記錄,第一季度出口貿易總額同比上漲20.7%。

短期來看,澳大利亞憑借鐵礦石“回血”瞭不少,可以說是打瞭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但是,這種方式能形成一種常態,為澳大利亞持續帶來穩定收益嗎?恕我直言,恐怕很難。

目前,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在國際上確實享有極大盛譽,但中國早就在兩國不斷摩擦中看到瞭更多隱患,我們這些年也一直在做著努力。

一方面,在國際上展開更多合作。比如加大瞭從巴西、印度、南非等國鐵礦石進口量,拿下瞭世界上儲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優質露天赤鐵礦幾內亞西芒杜鐵礦1、2號區塊,3號、4號的40%股權。另一方面,國內也沒有任何放松。出臺瞭一些有效措施,比如“進口廢鋼”、對鋼企進行限產等等。這麼做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打破澳大利亞鐵礦石“一傢獨大”的格局,爭取鐵礦石話語權。

當下,澳大利亞靠著鐵礦石在“回血”,這讓很多澳大利亞人沾沾自喜,殊不知,這種竊喜早就被我們看在眼裡。我們絕對不會做被動挨打的那一個,我們這幾年在鐵礦石上下的功夫,將來一定會得到回報,屆時,失去鐵礦石“保駕護航”的澳大利亞,還能笑出來嗎?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