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曾經拋夫棄子,為愛出逃的56歲阿姨,現在怎麼樣瞭?

文/冉冉情話室

想要瞭解更多暖心故事,點點右上角關註吧~

都說婚姻是生活的一把枷鎖,結婚後的我們,不再像戀愛時期那樣可以自由放縱,因為傢庭和妻子的束縛,讓我們不得已放棄一些曾經擁有的東西,時時刻刻都要牽掛著身後的傢人。

如果我們的另一半是真心愛我們的,那這樣的放棄與犧牲倒也值得,最怕的就是我們在作出自己的犧牲之後,得到的卻是對方的毫不領情與冷眼相待。

還記得曾經那個56歲拋夫棄子,為愛出逃的蘇敏阿姨嗎?

她的經歷可以說是很多女人在結婚後活生生的寫照,蘇敏阿姨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且思想落後的傢庭,因為自己是傢中的大女兒,所以父母也是把傢裡的各種瑣事都交到瞭她的身上,連照顧弟弟這樣的事情也托付給瞭她。

從小到大的生活,蘇敏阿姨可以說是飽受折磨,而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夠在結婚後趕緊脫離這個傢庭的苦海,過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婚後生活。

可現實卻又給瞭她一記殘酷的打擊,在結婚之後,蘇敏阿姨發現她的丈夫不但好吃懶做,而且十分自私,對她的態度更是不可言喻,兩個人更是三天兩頭地吵架。

在生完孩子之後,兩個人的關系矛盾再次得到瞭升級,因為蘇敏阿姨需要全身心地去照顧孩子,所以對丈夫的照顧自然會減少,而丈夫非但不體諒她,反而覺得是妻子對他的感情淡瞭,為此還大鬧過幾次。

至此之後,兩個人幾乎形同陌路,即便每天晚上都睡於枕邊,但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般,絲毫沒有情感上的聯系。

並且隨著年月的積累,丈夫的脾氣開始越來越暴躁,經常對蘇敏阿姨進行拳打腳踢,蘇敏阿姨也一度患上瞭抑鬱,對自己的丈夫充滿瞭恐懼與害怕。

蘇敏阿姨也曾想過離婚,但是考慮到孩子還小,如果就這麼直接離婚,那孩子的照顧肯定也會成一大問題,便決定等到孩子長大後,再考慮離婚的事情。

就這樣,蘇阿姨像傭人般在這個傢裡生活瞭幾十年,在照顧孩子的基礎上,又是打工又是打理所有的傢務,可以說,這背後的痛苦隻有她一人知道。

終於在她56歲的那年,她的孩子已經成傢,在沒有瞭後顧之憂以後,蘇敏阿姨策劃瞭一場“蓄謀已久的逃跑,她帶上瞭自己的行李,買瞭一輛車,獨自踏上瞭自由的單人旅途。

在社交網站上剛發佈自己逃跑的視頻時,一下子便吸引到瞭廣大網友的關註,很多網友紛紛為蘇阿姨的這份勇氣點贊,覺得在這樣的一個年齡,還能作出如此大的決定與改變,實屬不易,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會選擇接受現實,而蘇阿姨的這份執著,也似乎在宣誓著自己不甘服輸的精神。

幾個月過去,現在的蘇敏阿姨怎麼樣瞭

如今距離蘇敏阿姨出逃已經過去瞭很長的一段時間,很多人都好奇她現在到底過成瞭怎樣的一副樣子,是像想象中的那樣瀟灑,還是受不瞭旅途中的寂寞,又重新回到瞭那個淒涼的傢中?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來看看蘇阿姨的真實寫照。

出逃後的蘇阿姨,至今都沒有半點後悔,她駕駛著自己的小車,一路去往瞭西安、三峽、大理、海南等等自己從未去過的城市,一路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以及享受著自由帶給她的樂趣。

吃飯、睡覺等都在自己的車上解決,可以說,這輛車子,早已成瞭她的一個新傢,一個避風的港灣。

並且在這一路上,蘇敏阿姨也重新找回瞭自己的自信,脫離瞭丈夫和傢庭的苦海後,她活出瞭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還時不時地會拍一些視頻鼓勵那些有著和她同樣經歷的女人,讓她們趁著自己還年輕,一定要為自己活一次,不要每天都為瞭別人而活,這樣我們的人生就失去瞭意義。

除此之外,蘇敏阿姨還收獲瞭很多喜歡她的粉絲,與粉絲們的互動與交流,再加上一路走過來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情,讓她對自己的人生也有瞭新的定義。

可以說,蘇敏阿姨的這次出逃,是她人生當中做得最正確的一個決定,沒有瞭丈夫和傢庭的束縛,她終於體會到瞭為自己而活的滋味,也希望她在未來的生活中可以繼續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不被生活所打敗。

為自己而活的人生,才具有其真正的意義

跟蘇敏阿姨有著同樣經歷的女人,相信並不占少數,而能夠像她一樣真正為自己的人生做主的,卻是屈指可數。

很多女人在結婚後,雖說心中充滿著對婚姻的不滿,但是卻沒有勇氣作出反擊,在婚姻的牢籠裡安於現狀,當自己的年齡大上去之後,即便想要擺脫束縛,也早已失去瞭動力。

所以蘇敏阿姨也在自己的視頻中不斷鼓勵著和她同樣境遇的人,讓她們可以在自己還未老去的時候,能夠真正為瞭自己活一次,而不是成天為瞭老公而活,為瞭孩子而活。

可能邁出這一步很難,但是一旦當我們跨出第一步的時候,也許就會體會到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在逃離瞭與另一半相處的苦海後,我們也終將感受到生活當中真正的樂趣,隻有這樣的人生,才有它真正的意義。

人這一輩子,隻有短短的幾十年,地球不會因為我們的離去而停止轉動,絕大部分人人們也不會因為我們的離去而感到傷心,隻有我們自己才知道自己的人生經歷瞭什麼,不要讓自己這短暫的人生留下遺憾,也不要活在別人的世界裡,學會愛自己,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事。

註:文章原創!圖片源自於網絡,與文章無關,侵權必刪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