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發財夢破滅,李嘉誠的3千億投資不見成效,副業變成“負業”?

相信很多人除瞭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副業,這些副業給他們帶來額外收入。

比如許傢印不僅僅隻是從事房地產行業,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有序發展,為他帶來不錯的收益,另外恒大冰泉也是他曾經的副業項目。

其實除瞭內地的老板以外,香港的大佬們更是如此,世界船王包玉剛除瞭在航運事業做得如火如荼以外,在房地產行業內也是一把好手。

前華人首富李嘉誠更是多元化產業的標桿,他除瞭房地產這個老本行以外,旗下產業還涉及零售、能源、港口、電訊、化妝品等等,可以說是幾乎涵蓋瞭每一個民生產業。

可能有很多人還不知道,我們經常接觸的屈臣氏也是李嘉誠的項目,在李嘉誠還沒有退居二線的時候,他在出席活動的時候,經常拿著屈臣氏的礦泉水,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他在為屈臣氏代言。

屈臣氏成立於1828年,李嘉誠在1981年將其收購,經過一番改造以後,屈臣氏變成瞭一傢規模龐大的零售公司,後來李嘉誠逐漸把屈臣氏帶到瞭國內市場。

在互聯網並不發達的時代,電商也沒有正式崛起,那個時候人們隻能在線下買商品,因此屈臣氏可謂是一傢獨大,給消費者提供者各式各樣的化妝品,並且還傳出要登陸資本市場的消息。

然而,李嘉誠在歐洲的發財夢終究還是破滅瞭。我們知道,想要在英國立足,必須要持大量的現金入場,李嘉誠將國內的產業幾乎全部拋售,然後帶著上千億現金開始進軍歐洲市場,大肆買買買,幾乎控制半個英國的民生產業。

為瞭能夠盡快回籠資金,李嘉誠周而復始地重復此前的動作,其中屈臣氏也未能幸免,李嘉誠在7年前將屈臣氏20%的股份賣給富商,並且讓新加坡人進入到董事會,那麼屈臣氏即使上市也不具備唯一性。

隨著去年公共衛生事件的到來,線下實體行業被沖擊得體無完膚,而李嘉誠的實體產業的造富能力也隨之下降。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屈臣氏的營業收入為1600億,每天的銷售額僅為4個億。在中國市場,屈臣氏的營收下降瞭19%。

而李嘉誠在歐洲的3000億投資也幾乎很難見到收益,副業變成瞭“負業”,這種情況如果繼續下去,恐怕連本金都無法拿回來,李嘉誠可謂是進退兩難。他隻能祈禱接下來的一年能夠有所好轉。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