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句麗王朝申遺成功,韓國抗議,聯合國:抗議駁回

引言

紫禁城中一線穿,觀宮看殿百千間,皇傢氣派餘驚嘆,文物古跡曠世鮮。——《觀故宮》

根據《魏書》記載,在我國東北長白山深處,有一位女子不堪日照,於是她終日躲避陽光的直射。遺憾的是她還是在一次外出的時候被太陽曬到瞭,於是她產下一卵,說來也奇怪,這卵一經太陽直射,有一個骨骼精奇的男子破殼而出。這位男子就是“朱蒙”——高句麗國的開國皇帝。在中外史料中,都有關於高句麗國的記載,有的記載比較準確,有的則比較模糊,甚至出現瞭訛傳的現象。這就給高句麗國平添瞭幾分神秘色彩。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些神話傳說也好,古籍典藏也罷,透漏出來的都是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連周邊國傢都被我們深深地影響。日本自不消說,就連和我們隔海相望的韓國也不例外。隻是到瞭現代,韓國的部分專傢和學者對此表示質疑甚至在2004年我國成功將高句麗王城及其墓葬部門申遺之後,還把這份文化遺產說成是自己的,實在是讓人發笑。吉林高句麗王朝申遺成功,韓國抗議,聯合國:抗議駁回。

事實上,韓國在2004年以前屢次試圖想要搶先在我國之前把高句麗王城申遺,隻是一直未果。那麼我國高句麗王城於2004年被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究竟原因何在呢?

一、高句麗與古代中央王朝一直為藩屬關系

韓國學者一直鼓吹韓國與高句麗一脈相承,高句麗存在的700多年間一直與中國的中原王朝保持著平等的國際關系,不是藩屬關系,而且韓國學者在查找高句麗古國的古籍中發現有關其高麗王朝的內容就濃墨重彩地誇大,關於中國中原王朝與高句麗國的密切關系則掩蓋或者簡述。因此他們大言不慚的認為高句麗文化遺產應該屬於韓國與中國無關。

而事實上,韓國所說的考證根據一直都是依賴於中國的古籍文獻,也就是說這些文獻其實都證明瞭高句麗王城和我國深刻的聯系。而且中國集安市高句麗系列遺址的發掘則在考古資料確鑿的事實上給瞭韓國學者重大的打擊。根據我國考古文獻記載可知,無論是在傳說中還是古籍裡,高句麗在最初成型之時就是以一個王城的身份存在的。高句麗王城的最高領導者的身份也不是如真正的君王一般受人愛戴,相反地位低下。

直到漢元帝建昭二年時,高句麗縣建立瞭王國,朱蒙為國王。後來簡稱高麗,這也是和韓國聲稱與自己的高麗名稱相似的根源。而事實上高麗是高句麗縣的簡稱,並由縣發展為的我國的城邦,君主被封為高麗王,隸屬於我國中央朝廷。隨著隸屬關系的深入,高句麗王城也逐漸發展起來,隨之加大瞭向漢王朝朝貢的頻率與次數。直到隋唐時期,高句麗王城由於勢力見長,逐漸威脅到中央,隋唐王朝對高句麗進行瞭討伐,這正是為瞭維護我們國土自身的完整性和中央集權的統一性。

二、高句麗對中原文化的承襲

首先,墓室中發現的諸多壁畫,其中有一幅高句麗射獵圖。從中可以讀取到重要的信息,遊獵出現在壁畫當中能折射出其在生活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同時我們在這幅壁畫當中發現騎馬的獵人的衣襟的形制也是右衽,人物也是束發戴冠的。這又體現出在服裝方面高句麗文化中的中華元素。

其次,在高句麗五號墓四號和五號壁畫上特殊且尊貴的場合中三次出現瞭炎帝的形象,這真實地說明瞭高句麗人都是以炎帝為自己的祖先,壁畫的內容應表現的是對祖先的崇拜。再次,高句麗壁畫中多次出現三足烏的形象,而三足烏恰恰是中原文化的元素,西漢甚至更早前就有關於三足烏的文獻記載。而三足烏被高句麗人認為是高於龍鳳的神物,這可說明高句麗在文化上屬於中華文明體系。最後,至於當時語言和文字的使用,名馳海外的好太王碑全文1775字全部由漢字隸書書寫銘刻,中原漢字能夠應用在高句麗國具有重要地位的王者的紀念碑上,說明在具有一些政治色彩的場合,藩屬國還是要盡藩屬國對大宗王朝的尊重義務,也存在著漢字是一種主要流通文字的可能。上述資料都可證實的是,當時高句麗文化已同中原文化有瞭很深的融合。

結語

《舊唐書》曾記載,唐武德七年,唐高祖李淵派遣前刑部尚書沈叔安前往高句麗國,冊封高句麗榮留王高建武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因此無論是從政治還是文化上來看,高句麗一直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代表著我國曾經歷過的文明,是我們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韓國部分學者的說辭自然也不攻自破,高句麗屬於韓國遺產更是無稽之談,最終被市委會拒絕,真是貽笑大方。

參考文獻:

《舊唐書》

《高句麗史》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