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內戰爆發前的敘利亞是什麼樣的

敘利亞戰爭從2011年爆發以來已持續長達十年,迄今為止這場戰爭仍沒看到終結的跡象。在這九年期間這場戰爭已由單純的敘利亞內戰演變成為一場多國參與其中的國際性戰爭:自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什葉派武裝、伊朗、土耳其、俄羅斯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傢紛紛介入。在過去的九年間這場戰爭造成瞭數十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成為流離失所的難民。如今敘利亞難民問題早已不再單純隻是敘利亞的問題,而是對中東和歐洲大部分國傢都造成瞭一定沖擊。

那麼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的敘利亞是什麼樣的呢?答案其實是確鑿無疑的——當然比現在要好。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傢在經歷長期激烈的戰爭後是不可能不受到損失的,所以要問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這些經歷過長期戰火的國傢以前什麼樣都隻能得出唯一的標準答案:戰爭爆發以前當然要比爆發以後好。問題在於究竟好在哪兒?到底有多好呢?這就各有各的答案瞭。1979年薩達姆剛上臺時伊拉克的人均年收入是8100美元。當時在伊拉克工作的局座張召忠的收入隻相當於當地人的1/30左右。

要知道局座的收入在當時的國內絕對算得上是高收入。想想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國內的工資水平,再對比一下當時伊拉克人的收入情況就不由得感嘆簡直就是土豪啊。然而如今的伊拉克在經歷1980年~1988年的兩伊戰爭、1991年的海灣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後早已是今非昔比。敘利亞和伊拉克一樣也肯定是戰前比戰後好,不過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伊拉克是真土豪,而敘利亞隻是一個中等收入國傢。戰前的敘利亞盡管並不算很富裕,但日子也還算過得去,如今的敘利亞則已毫無秩序可言。

敘利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由於這裡地處亞、歐、非三洲交界的十字路口地帶,特殊的地緣區位使其自古以來就成為兵傢必爭之地:古埃及、赫梯帝國、亞述帝國、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塞琉古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各路勢力都曾在此留下自己的活動痕跡。在羅馬帝國及其後繼者拜占庭帝國統治時期這裡曾是基督教的重要傳播中心,但在公元636年被阿拉伯帝國征服後敘利亞逐漸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

千百年來阿拉伯人中流傳著一句諺語:“人間若有天堂,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馬士革必與之齊名”。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是一座擁有40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池。地處交通要沖的敘利亞同時兼具中東國傢和地中海沿岸國傢雙重身份。古代聯通我國與中西亞國傢的陸上絲綢之路起點在如今的西安,而這條古代東西方交通主幹道的終點就是位於敘利亞境內的帕爾米拉。歷史上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伊斯蘭文明都曾對敘利亞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古老悠久的歷史沉淀為敘利亞留下瞭大量文化遺產與名勝古跡,從而使敘利亞得以擁有毫不遜色於其他國傢的文化底蘊。1918年作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屬地的敘利亞成為法國委任托管的地區。1944年敘利亞趁歐洲列強忙於二戰的有利時機宣佈脫離維希法國而獨立。這一時期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以統一阿拉伯世界為己任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在敘利亞成立,此後逐漸在阿拉伯各國創建瞭自己的分支機構。1958年敘利亞為實現統一阿拉伯世界的目標而與埃及、也門組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然而聯合國傢成立後埃及把所有敘利亞的企業和銀行國有化,開羅被確定為整個共和國的首都,幾乎所有的政府成員都是埃及人。深感被欺騙和出賣的敘利亞人於1961年9月27日發動軍事政變,次日宣佈聯盟解散、重新成立瞭獨立的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敘利亞和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這些靠石油吃飯的海灣國傢不同:敘利亞為中東地區西北部靠近地中海的地區,與盛產石油的波斯灣相距較遠,所以敘利亞的石油收入在中東地區其實是相對偏低的。

敘利亞不能像波斯灣產油國一樣靠石油資源發財,那麼就隻能靠發展傳統工農業維持生計。敘利亞沒其他中東國傢那麼豐富的石油資源,然而敘利亞和其他中東國傢一樣高度缺水,所以發展工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並不理想。敘利亞這種自然地理條件使其處於幹旱狀態,糧食歉收幾乎成為一種常態化現象。敘利亞從立國起先後參加瞭五次中東戰爭、介入黎巴嫩內戰、支持巴勒斯坦的解放事業……這一切當然都是要花錢的,敘利亞的軍費開支因此大幅增加。

1984年敘利亞的國防開支比1978年增加瞭3倍,占到1984年敘利亞經常性開支預算的56%和全部政府預算的30%。1990年至1994年敘利亞國防開支占政府總開支的54.5%,是中東國傢國防開支之最。龐大的軍費開支使經濟建設資金被大大擠壓。在2011年之前敘利亞在中東地區也不算富有:敘利亞的人均GDP還比不上阿聯酋、卡塔爾、沙特等海灣土豪國的零頭,同樣也遠遠比不上20世紀80年代的伊拉克和伊朗。那時敘利亞的工農業基礎也比較薄弱,並不算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地方。

然而另一方面那時的敘利亞也有自己獨特的長處——那就是生活非常安寧。敘利亞兼具中東國傢和地中海沿岸國傢雙重身份:絕大多數敘利亞人信奉伊斯蘭教,但面向地中海的敘利亞自古以來也受到歐洲文明的輻射。敘利亞獨特的人文環境使其成為瞭中東地區一個世俗化程度較高的國傢:敘利亞人信奉伊斯蘭教,但奉行政教分離的世俗化國策。中東地區常見的教派之爭在當年的敘利亞幾乎是見不到的。在敘利亞也很難見到像沙特等海灣國傢那樣把自己完全遮蓋在面紗裡的女性。

古老的城市、壯麗的建築、優美的風景、安靜祥和的生活氣息使當時敘利亞成為瞭一個優雅的國度。在這裡見不到其他中東國傢常見的暴力沖突,在這裡能見到的是充滿人文底蘊的名勝古跡。盡管經濟上並不算很富裕,但那時敘利亞人的生活也還過得去:當時敘利亞不僅能實現糧食自給,而且還是阿拉伯世界的五個糧食出口國之一。那時的敘利亞不僅能滿足民眾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還擁有歷史悠久的文學傳統和充滿活力的電影產業。

那時的敘利亞盡管並不是一個繁華富裕國傢,然而這個國傢的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如果敘利亞照此路徑發展下去將會是一個有希望有前途的國傢,然而戰爭的爆發使所有的希望全都化為瞭泡影。敘利亞戰爭造成瞭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潮:混亂的局勢導致難民外溢,沖擊著周邊國傢社會穩定。戰前的敘利亞有80多傢的公立醫院,然而現在接近70%以上的醫療體系基礎設施已被毀掉。位於阿勒頗(敘利亞最大城市)的全國最大、最先進Al-Kindi醫院如今已成為一片廢墟。

2010年敘利亞的GDP約為600億美元。內戰後敘利亞統計部門不再發佈數據,不過聯合國相關機構估計敘利亞如今的GDP可能為100多億美元。這意味著長達十年的戰爭使敘利亞經濟縮水近80%。敘利亞作為阿拉伯世界昔日五個糧食出口國之一如今為解決溫飽問題必須從國外進口谷物、大米以及糖等物資。當然比經濟損失更慘重的是大量人口死於戰火。每死亡一個人就意味著一個傢庭的悲劇,如果死的這個人是傢裡的主要勞動力就意味著這個傢庭很可能淪為難民。

敘利亞境內那些有著千百年歷史的名勝古跡也在戰火中毀於一旦:在2011年戰爭爆發後拍攝的奧馬利清真寺的照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尖塔已被粉碎,一輛坦克正在從圖片的道路中行駛,而不再是平靜的路人。位於阿勒頗古城的伍瑪亞德清真寺的尖塔也已被徹底摧毀。曾經充滿商業氣息的麥地那集市如今隻剩殘垣斷壁和遍地瓦礫。戰爭打開瞭潘多拉的魔盒:如今的敘利亞已成為中東最血腥疆場——國內不同種族、教派之間的沖突加劇,同時也給國際社會造成瞭難民外溢、地緣政治角逐、暴力沖突等問題。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