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貸爆雷?國內P2P理財的問題出在哪,國外平臺為何沒有跑路?

最近人人貸的用戶面臨一道艱難的選擇題,是立刻把錢取出來,還是等三年以後再拿。通過緊急轉讓平臺立刻把錢取出來,那不好意思隻能拿到本金的65%,存進去100萬,隻能取出來65萬,此前承諾的利息也是不作數的,也就是說,不算你的這筆資金成本白白損失瞭35%,如果是等三年,雖然可以全額兌付,但是這麼長的時間中途可能的變故就太多瞭,萬一要是一分錢拿不回來呢,還不如現在六五折拿回來,不至於血本無歸。

這樣一道選擇題是你你會怎麼選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盛極一時的P2P理財和最近的各種爆雷。P2P理財也曾經是資本圈的寵兒,鼎盛時期全國可以達到5000多傢,人人貸曾經是行業內數一數二的機構,後來整個行業猶如坐過山車一般,該爆雷的爆雷,該轉型的轉型,該清退的清退,就在上個月底,銀保監會的首席律師在演講中提到,全國的P2P網貸機構已經清零瞭,互聯網金融的系統性風險,大大降低瞭。

P2P的全稱是peer
to
peer
,是點對點的意思,最早在國外興起的時候也是按照這種方式來運作的。比如說我有100萬,平臺負責把我這100萬給借出去,從中間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平臺充當的是一個錢的中介機構,來到國內之後,各個平臺進行瞭本土化的改進,平臺從個人手中募集資金保證給到你多少的回報,然後用一個更高的利率放貸,賺取中間的差價。

大傢有沒有發現這中間的區別在哪裡,這非常像房屋中介和長租公寓的情況,原本的P2P理財平臺負責利用資源對接客戶,事成之後收取租戶一個月的租金,作為介紹費,平臺並不真正擁有所有的資金,大不瞭買賣不成不賺這份租金罷瞭。而後來,本土化瞭的P2P平臺就像是長租公寓模式,我把房子租下來做二房東,把房屋裝修改造二次出租,隻不過長租公寓是利用高價從房東手中獲取房源,低價往外出售,利用長租短付產生的資金池來賺錢,P2P理財是直接靠息差來賺錢,跟出錢的承諾,年化收益10%,客戶把錢給到平臺,平臺轉手收取,放貸客戶每年20%的利息,中間的這10%的差價輕松就賺到手瞭。

一頭是平臺欠著出錢人的錢,另一頭是借錢人欠著平臺的錢,出錢的和借錢的並沒有直接的關系,兩頭找的都是平臺。別覺得20%的貸款利率高,現在規定利率不超過一年LPR的4倍,目前大約是15.4%,過去的高利貸紅線可是36%,甚至還有超出這個利率放貸的,你想想敢用這麼高的利率去借錢的都是什麼人,銀行為什麼喜歡地方融資平臺、國企,因為不用擔心他們不還錢啊。普通人從銀行借錢,你最好有抵押,不管是房產還是其他的資產,如果不需要抵押,別說36%瞭,50%照樣有人敢借,為什麼?這幫人借的時候壓根就沒打算要還,你的利息再高我也不怕。

有什麼生意的利潤能夠達到這麼高呢,一般的制造加工業根本連想都不用想,其他行業有能做到的,但是一般風險很大或者窗口期很短,除瞭壟斷極少有什麼風險又小,利潤又高,還能一直保持爆利的生意。這方面比較廣為流傳的新聞就是職業的“羊毛村”瞭,一個90後的小夥子通過五六十個網貸平臺,擼瞭幾十萬出來買車買房,然後全村人跟著模仿,幾乎借瞭個遍,一有新羊出來,必定去薅羊毛,征信黑瞭,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算事兒,去村裡催收也不怕全村人非常的團結,一塊把你打出去,催收的毫無辦法。

有一些平臺,他們的客戶主要是中小企業,本身並不一定想賴賬,奈何市場千變萬化,預判有誤或者受到疫情等各種影響,還不上瞭平臺也隻能慢慢走程序,或者說默默承受長期發展下去,現金流跟不上就變成瞭拉新還舊的龐氏騙局瞭,最後撐不下去瞭,隻能跑路。

類似的生意還有誰在做呢,沒錯,就是銀行瞭。為什麼銀行可以持續下去呢?除瞭剛才提到的銀行采取瞭更為嚴格的壞賬考核,放貸的對象與這些平臺差別很大,一個是回款能力,你欠銀行的信用卡不還試試。P2P平臺大部分隻能依靠催收公司來進行要帳,大環境一再整治暴力催收,打不得罵不得,網上還有一些專門教你怎麼應付催收的文章,遇到些厚臉皮的大爺真的就不太好辦。二是銀行每放一筆貸款,都需要向央行繳納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他的背後是央行。P2P網貸平臺,有這個靠山嗎?

P2P這東西並非國內獨有的,為什麼國外沒聽說接二連三的爆雷不斷呢

一是國外的個人征信系統比較完善,美國可以做到覆蓋90%以上的人群,平臺可以根據每個人的信用情況來判斷是否放款,甚至可以決定他的借款成本,國內的征信體系還不夠健全,大約隻能覆蓋30%左右的人群,很多網貸也並沒有連接征信,風控上存在很多問題。

二是模式的不同導致壞賬率也不同,國外P2P平臺是撮合成交的作用,沒有兜底的義務,借款人不還錢瞭,損失的是出錢人的錢,平臺一方會把出錢人按照他能接受的風險等級進行分級,能接受高風險的利率自然會高一些,但是你自己選的高風險賠瞭別耍賴,為瞭減少出錢人的風險。平臺會把同一個人的款進行拆分,分別發放給不同的客戶,比如說50個借貸人,這樣即便有到期收不回的賬款,也不至於說損失掉全部的本金。

另外一方面,這種撮合的模式也讓資金的成本更加趨於合理,比如說有些平臺采用招標室的競價來促成交易啊,這有個信用不錯的大客戶想借錢,有人4個點願意借給他,我就可以出場競價,3個點就可以借,國外平臺的借款成本一般在5%~9%左右,遠低於國內的水平。

所以回頭看一下也很有意思,國外的平臺讓出錢方自己承擔風險,保證平臺活瞭下來,即便是出錢人有損失比例一般也不大,國內的平臺承諾100%的兌付,反而紛紛爆雷跑路出錢人損失巨大,不少人血本無歸,

三是監管的不同。

在P2P理財這場爆雷中,被收割的中產投資人們成千上萬,不少人損失慘重,可能已經掉出中產的行列,加入到無產階級的大軍當中瞭,你踩到哪個雷瞭嗎?或者你覺得很多人會踩的下一個雷是什麼,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與大傢交流。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