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鋼鐵,越來越像2017年瞭

一轉眼,螺紋鋼已經逼近5000瞭。

不由得令人想起2017年螺紋鋼蹭蹭蹭大漲,逼得空頭組織代表給證監會寫信,要求”領導管管泡沫”的那一幕幕……

2017年是商品大年,在於基本面加資金的雙重用作。螺紋鋼暴漲,有色金屬暴漲,還有很多品種上躥下跳,妖艷無比。例如8月到9月那一波橡膠的誘多+殺多行為,就逼得上海一位多年的老期貨自瞭殺。

今天,看著蹭蹭上竄的螺紋鋼價格,仿佛2017年的重現。

2017:全球經濟協同復蘇,中國鋼鐵產業“去產能”+“環保限產”;

2021:全球經濟協同復蘇,中國計劃“碳中和”、“碳達峰”。

對著屏幕,與其說唏噓,倒不如說是輪回:歷史總在重演,盡管每次都不那麼一樣。

1

復刻:2017

自1978年起,中國通過各大實體行業完成瞭持續的高速增長,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國傢,2010年正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然而此後至2016年,中國的大宗商品價格卻呈現持續震蕩下行的趨勢。

商品與經濟的背離,如何理解?

這主要是多年以來,鋼鐵行業都在進行著盲目擴張發展和長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中頻爐地條鋼普遍,也造成瞭嚴重的鋼鐵過剩和環境污染。同時,由於鋼鐵設備的制造能力、強大的施工力量,以及投資成本的大幅降低,鋼鐵行業已從“難進難出”的產業變成“易進難出”的產業,這使得快速增加鋼鐵產量的能力大大增強,即使市場出現需求增長的苗頭,也會迅速被已形成的產能及新增的產能填滿。

因此這就逐漸導致瞭鋼鐵行業嚴重供大於求,無序競爭突出,市場價格持續下行。供求與價格之間也始終沒有彈性,是極端的供大於求。

2015年,中國鋼鐵行業進入”寒冬期”,在鋼價持續單邊下行,粗鋼產量不斷上升,鋼廠陷入近800億的巨虧泥潭的背景下,中國於2015年年底提出以鋼鐵和煤炭行業為突破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且於2016年2月發佈《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5年內壓縮粗鋼產能1-1.5億噸,行業兼並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目標。隨之開始進行近40年以來的再次經濟大改革。

由此也畫出瞭中國工業品的深V反彈曲線。不僅直接打擊瞭落後產能,也極大的調整瞭的庫存,使中國的供求關系逐漸走向平衡,供給縮緊。

自2017年起,鋼鐵行業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市場秩序明顯改善,2018年起國傢開始對鋼鐵行業進行直接與間接方式相融合的途徑,啟動瞭超低排放改造和環保限產。數據顯示,2018年全行業經濟效益也創瞭歷史最好水平。

根據國傢統計局數據,2016-2019年中國鋼鐵業主要鋼鐵產品的產銷率呈上升趨勢,2019年中國粗鋼和鋼材的產銷率均為100%,生鐵產銷率為99.8%。這主要是由於各地不斷推進去產能和產能置換的進程,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成效逐漸顯現所致。

同時,2016至2018年中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利潤總額逐步恢復,2018年行業利潤總額高達4029.3億元。雖然2019年,受巴西礦難、澳洲颶風以及市場預期低迷等影響,行業利潤走低,同比下降29.21%。但整體上看,2019年行業整體利潤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

在此背景下,2016、17兩年時間鋼鐵板塊也出現瞭明顯的波動。行業指數明顯跑贏市場指數,不管是從話題、資金、機構參與度等都是領先於其他行業的。如三鋼閩光漲幅高達18倍,方大特鋼漲幅高達17倍,行業龍頭寶鋼股份也漲幅超60%。螺紋期貨也開始瞭強勢反彈上漲。

另一邊,中國CPI與PPI的走勢也印證瞭供給側改革的明顯效果。2012-2015年,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總需求明顯回落,但由於工業領域大量的產能過剩的存在,工業產品供過於求,使得PPI出現持續的負增長。但CPI主要受經濟轉型期服務品需求上升的帶動,漲幅雖有回落,但幅度並不大,主要體現服務品價格變化的核心CPI還出現瞭階段性上漲;而2016年以來,受到國傢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明顯收縮,導致價格迅速上升並直接帶動整個PPI的迅猛上漲。由此,ppi的供需與經濟的發展開始對工業品價格有瞭明顯的影響。

因此,2016年的供給側改革進一步確立瞭市場需求為導向,供求開始對鋼鐵價格有瞭實際明顯的影響。2021年碳中和目標下,鋼鐵行業再次首當其沖,面臨產能收縮,供求關系明顯發生瞭變化,因此鋼鐵行業也自然開啟瞭又一個新的增長邏輯。

2

碳中和?披上新衣的“供給側”

2016年的供給側改革,帶來瞭2017年鋼鐵的超級上漲,也使供需變成瞭影響行業增長邏輯的重要因素,為如今鋼鐵行業加速轉型升級打下瞭堅實基礎。2021年,鋼鐵行業不僅面臨著碳中和帶來的供給縮緊推動的價格上漲,全球經濟恢復的預期也帶動瞭需求提升的共振。

因此,今年是供給側2.0的升級時代,一點也不為過。鋼鐵行業也真的有望復刻2017年,進入鋼鐵大年。

首先是供應端超預期的收縮進一步強化瞭供需矛盾,對價格形成有效支撐,也有望形成明顯供需缺口。

自2020年9月開始,中國7次表態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碳中和已經是工業品未來5-10年的重大主題。目前,中國鋼鐵行業在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鋼鐵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總量的18%,而中國的粗鋼產量也占全球粗鋼產量一半以上,因此壓減粗鋼產量、調整生產結構勢在必行。

近日,鋼鐵行業“限產令”也進一步升級。工信部50天內連續4次要求降低2021年鋼產量,3月19日,唐山作為中國鋼鐵排頭兵,率先發佈瞭減產通知,要求東華鋼鐵等7傢鋼鐵企業上半年執行限產50%的減排措施,下半年執行限產30%。另外還有16傢鋼鐵企業全年執行限產30%的減排措施。唐山限產同時導致瞭原材料庫存累積,鐵礦石港口庫存以及焦炭庫存開始累積,價格有所下降,鋼鐵利潤也將增厚。同時,此次限產明顯周期長,力度也大,預計後期降庫速度將加快,鋼材現貨價格也有望繼續震蕩上行。

數據顯示,預計粗鋼產量將在2023年見頂,此後產量溫和下降,到2030年粗鋼產量有望同比2020年的10億噸持平。在需求穩定增長,供給端產量壓減的背景下,鋼鐵行業開工率有望達到90%,未來鋼鐵行業供需結構將持續改善。

其次是海內外需求同步爆發。

今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新基建”持續帶動整體鋼材需求。2021年以來各省市重大項目計劃紛紛落地,在建、新建項目密集開工;同時,在融資收緊背景下,下遊房地產企業有望保持高周轉的推盤模式,地產對鋼鐵需求也會持續增長。目前來看中國鋼鐵的需求此後將跟隨經濟發展保持溫和增長,預計每年需求增長將維持在3%左右。

此外,當前不止中國的制造業對鋼鐵的需求復蘇較強,海外的需求更是超預期回升。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的數據,歐盟2020年的粗鋼產量為1.388億噸,同比下降11.8%,較2017年的峰值1.69億噸連續第三年下降。據測算,生產至少到2023年,需求至少到2022年才能回到大流行前的水平。因此消費將更快的復蘇:在去年下降13%之後,2021年將增長13.3%,2022年將進一步增長3.4%。預計2021年中國鋼材出口有望回升至歷史中位水平,帶來需求增量在4000萬噸左右。

最後還有近年來龍頭鋼企的降本增效效果顯著,政策支持下,行業的集中度也再次迎來提升,龍頭議價權也隨之加強,競爭格局再次優化。

2020年中國鋼產量為10.6億噸,預估前三強不超過2億噸(其中寶武集團約1.15億噸),市場份額不到20%;若前三強要達到50%的市場份額,意味著合計產量5億噸,這需要進一步的重組。

而目前全球碳價處於上升通道。據世界銀行估計,若想以高成本效益方式減少碳排放,碳價在2020年前至少需要達到40-80美元/噸二氧化碳、2030年達到50-100美元/噸。高碳價也將會拉升中小企業的成本,抑制其產量,推動行業的兼並重組。

隨著碳中和目標的逐步落實,預計對於環保欠賬較多的企業勢必會陸續關停(如“2+26”),小企業也將逐步退出。伴隨鋼鐵行業集中度在政策支持以及成本壓迫之下的提升,龍頭企業對上下遊的議價權也將提高,有利於有效傳導成本壓力,提高業績穩定性。

當前,鋼鐵股相對於大盤指數而言,估值已處於歷史低位。而今年年初開始,鋼鐵行業已有啟動跡象,鋼鐵申萬指數漲幅已超10%。如若復刻2017年的行業,則未來走勢也使易漲難跌。

3

2017 v.s. 2021:不盡相同?

總之,今年的鋼鐵行業面對的基本面與2017年的供給側改革基本相同,且力度明顯更強,可以說是供給側改革的升級時代,因此行情必然有望再次啟動。

不過也要註意,今年中國“碳中和”目標和供給側改革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畢竟上一輪供給側改革的背景是行業內存在大面積的不合規產能及灰色產能,可打空間較大,且對於地條鋼及落後產能明確提出出清時間,規模大且時間要求較短,因此對資本市場鋼鐵行業的影響也較為明顯;而本輪碳中和是國傢戰略,推行時間較長,是自上而下各個行業的整體邏輯的改變,手段也較為溫和,因此對鋼鐵行業影響的時間和力度都有明顯差別。此外,2021年全球整體貨幣政策較為寬松,如果貨幣政策出現超預期收緊,則流動性收縮也將對鋼鐵行業的上行產生壓力。

這些細節的區別,或許也是決定2021年的鋼鐵行業是否能復刻2017年輝煌行情的關鍵。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