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加碼的抽血機——IDO、ITO、IFO、INO 山寨幣牛市最後的終結者

文/藍調99

本文由媒體大V“藍調99”授權發表,版權歸“藍調99”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

多數普通幣民其實很少關心新幣發行,因為本金有限,多數反正也拿不到籌碼。然而,正如2017年大牛市的結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ICO的盛行,新幣買到就是賺到,其實幣圈資本不斷被亂七八糟的ICO垃圾項目所吸血,多數幣民拿到的新幣如果不及時賣出,反而會血本無歸。當這種混亂和吸血達到一定程度,其實市場撐不起這麼多高估值甚至是談不上估值的“天價”山寨幣,整個山寨幣的牛市基礎就開始崩塌,而當比特幣完成行情後,徹底的血洗就將到來。

觀察幣圈市場,目前似乎能感覺到市場的割裂,比特幣和以太坊等主流幣是一個市場,有自己的節奏,有外界的資金註入。而山寨幣則是幣圈的另一個內生市場,目前風起雲湧,在比特幣和以太坊沒有出現大幅度波動前,這些山寨幣也有自己的節奏,很少需要去觀察主流幣的動向,似乎對它們影響不大。說白瞭,主流幣市場是個大賭場,相對比較講規矩。而各個山寨幣猶如在一個大賭場內開的很多私貨小賭坊,入內賭博,認賭服輸,虧損莫怨。這是幣圈與股票市場不同的地方,股票市場是一個統一的大市場,所有賭的規矩是一致的,參與的項目標的雖然良莠不齊,但畢竟經過瞭一定的標準篩選。而幣圈的主流幣是長期共識形成的,是殺出來的江山。而新幣們並無統一的篩選標準,完全靠投資者自己的眼光和認知

所以既然幣圈目前還處於牛市中期,那麼一個最混亂的山寨季來臨瞭。為什麼是現在呢?因為太多的新項目是看著牛市來瞭,在前面幾個月才急急匆匆地搭建草臺班子,試圖趕上這一波牛市,按照這樣的時間,從去年3月到今年3月,1年的時間孕育出大量的垃圾山寨項目,時間正好。這讓藍調更感覺今年下半年可能的超級調整,就是比特幣和以太坊在完成這一波上漲波段後,可能會大幅下跌,而山寨幣則因此而結束牛市。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在沉寂一段時間後,會繼續運動其“永恒牛市”。而山寨幣大多折戟沉沙,下一次的山寨牛市,我們又會看到一大堆新項目,而不是這一次似乎開始熟悉起來的這些山寨項目。

我們知道,幣圈的一個好處是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原始幣”,而不是像股票市場那樣,普通人幾乎隻能在二級市場高價接盤,初創階段最好的那段利潤都被風投和券商機構吃掉瞭,所謂原始股,與普通人無關。這是好的一面,但我們也深知,一邊是風光,一邊就是深淵。這些“原始幣”未經篩選,未經市場檢驗,其實最終能成就真正好項目的,一百個裡面也沒有一個。

近期我們看到隨著山寨幣牛市而起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原始幣”發行,最流行的方式當然是IDO(首次流動性發行),在Polkastarter、Bounce、Mesa、Uniswap、Balancer、CoinList這些主要的IDO發行平臺上,幾十個新項目通過IDO模式成功發現,而借著牛市春風,這些新幣往往都有不菲的漲幅,據說最近1個月比較熱門的7個項目,上線漲幅平均達到瞭20~40倍。這更是刺激瞭人們參與IDO的熱情,也讓通過IDO獲得新幣變得概率更小,或者即使得到新幣也份額很小。

除瞭IDO外,我們還不斷看到新幣發行模式的“創新”,例如ITO(首次推特發行),IFO(首次農場發行)和INO(首次NFT發行)等。註意這幾種模式,可以看到微妙的區別,例如ITO首次推特發行,基本是相對比較高端一點的項目,希望的是篩選出比較優質的投資者,可以讓項目在一個比較好的基礎上起步,一般ITO的項目也相對靠譜些。IFO首次農場發行,說白瞭就是先建立一個社區,主要是通過利益吸引拉新構成,這就比較LOW,也許淪為資金盤。INO則是通過NFT大熱來吸引投資,這種“創新”不算靠譜。

無論是哪一種發行模式,我們都需要知道一個後果,這些新項目吸收的資本就短期從市場上消失瞭,被拿走瞭,這是不斷增加中的吸血機。新幣之所以在市場上快速膨脹後往往無限跌落,就是因為這種“市值”很虛,大戶拋售完新幣,往往沒有大的資本會留在新幣上,自然隻有無限跌落。除瞭少數真正優質的項目,還會在低價的時候被資本看中,重復炒作外。多數的新幣當然隻能是“一波流”,如果還抱著希望,隻能最後是絕望

所以觀察這樣的趨勢,我們可以判斷,不管是哪種發行模式,未來幾個月新幣抽血將愈演愈烈,這將為可能的年底山寨熊市奠定基礎,山寨幣的資金,流入的多數是新幣民的增量,而不斷的資金被從市場上用新幣抽血,是減量。當減量不斷增長,到一定時候增量無法彌補,那麼需求供給關系的原理就會發生作用——需求無法消化越來越多的供給,市場就會崩塌。目前的供給正開始以空前的速度增長,完全是爆炸式的呈現,這可能導致,那個敦刻爾克時刻也許比我們想象的還早

以上就是藍調基於目前對山寨幣新幣發行不斷爆炸性增量形成對市場抽血效應不斷增大的趨勢思考。一傢之言,僅供參考。

站在未來看現在,藍調與你一起感受時代之風!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