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經濟支柱,在中國江蘇太倉?

文 | 華商韜略  葛兆鐳

雖然有耐克、阿迪這些吃飯砸鍋,借新疆棉花大肆炒作的國際品牌,但外資與中國緊密連接,並不會因為這些風浪而被影響。

江蘇的一座小城,就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與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緊密聯系起來瞭。

它就是距離上海一個小時車程的江蘇太倉。

幾十年德國制造商們的偏愛,已經把這座城市變得像德國士瓦本下的一個小鎮瞭。

士瓦本,德國工業中心,“小士瓦本”則是一些德國制造商對太倉的美稱。這裡除瞭沒有德國人,幾乎全是德國的東西,因為德國籍高管都住在上海。

如果你走在太倉街頭,你會驚奇的發現德國和中國國旗在林蔭大道兩旁迎風飄揚,路邊的建築慵懶的展示著德式半木結構建築風情。

如果你逛累瞭,可以走進旁邊的面包店,輕輕地咬一口,舌尖傳來的地道風味恍惚間讓你以為自己在柏林街頭。

德企來太倉紮根始於1985年,彼時一傢德國鋼絲彈簧制造商負責人漢斯—約赫姆·斯坦姆(Hans-Jochem Steim)來中國尋找建廠的地方。

當時的太倉比幾個小村子加起來大不瞭多少,但距離上海當時唯一的商業機場隻有很短的車程,首批來這裡投資的20傢德企差不多都是他的朋友。

350多傢德國公司在這裡紮根,他們雇傭很多當地員工,改造這座城市,讓小村子變成瞭百萬人口的城市,市民待遇優渥。

在太倉,大多數德企都是中小型制造商,它們生產有特殊市場定位的工業產品。

吸引這些德國公司來到這裡的因素有很多:除瞭太倉和德國本土士瓦本的相似,更重要的是當地廉價的房地產,附近便捷的機場,以及當地政府的支持。

這些來到太倉的企業,是德國重要的經濟支柱。

據德國聯邦技術部的報告顯示,在德國經濟中,中小企業集團提供瞭約60%的就業和55%的經濟附加值。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被中國吸引,來到這片土地,來到太倉,它們在這裡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這些企業的到來也是在傳遞著一個信號,德國的經濟正在越來越依賴中國。

直到現在,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許多德國公司的主要市場在這裡。僅僅在去年,德國著名汽車商奔馳在中國的銷量就已經達到瞭美國的三倍。

德國制造商們賺到錢,擁有一眾德國投資者的太倉也隨之受益。他們幫助太倉,把它變成瞭一個擁有進一百萬人口的城市。

前不久,德國人繼續加碼在泰州的投資。一批重點德資服務業和智能制造項目在太倉簽約落地。其中,服務業項目7個、總投資約80億元。

在德國工廠的工人們也富裕起來,上班的方式從騎單車變成瞭開車。

這些共贏現象的發生,讓人想起瞭那句古語:合則兩利,離則兩傷。

——END——

歡迎關註【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