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果比想象更嚴重,德媒:中國已經很克制瞭!

文丨六七審丨錦翰

“強硬沒有太大作用”!德國媒體《法蘭克福匯報》以這則標題刊登評論文章,指出此前歐盟的制裁和中國的反擊正在讓歐洲認清一個事實:與過去不同,現在的中國有能力也有意願來抵抗來自西方世界的壓力。

至於近期制裁的起因,細究起來,其實非常可笑:歐盟、美國、加拿大、英國聲稱,因為中國在新疆存在“侵犯人權”的行為。路透社聲稱,雖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沒有采取行動,但這次行動被視為拜登上任以來,西方國傢第一次對中國采取的“協同行動”。

不過,可惜的是,中國似乎並不打算按照西方國傢的劇本走下去。恰恰相反,就在該消息傳出之後,中方迅速對這場鬧劇的參與者采取瞭反制措施,對歐方散佈謊言和虛假信息的4個實體以及10名人員實施制裁。

隨後,歐洲議會取消瞭預定的討論《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會議,並聲稱這是一種“抗議”,歐洲議會中的第二大團體中左翼社會黨和民主黨甚至高調表示,如果想要該協定的談判得以繼續,那麼中國需要首先解除制裁。

歐媒:中國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自中方宣佈對歐盟的反制措施以後,歐洲的各大媒體立刻開始集體“跳腳”。《世界報》《南德意志報》《法蘭克福匯報》《新蘇黎世報》等等,都先後加入瞭審視歐洲對華政策的行列當中。

一部分歐洲媒體毫不留情地指出,在這一輪交鋒中,歐盟的決定不太可能產生重大的影響。《法蘭克福匯報》表示,就在數十年前,歐洲曾經試圖對中國采取更大規模的制裁,但是中國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同時,《法蘭克福匯報》也承認,本次歐洲的做法是在幹涉中國內政。

《新蘇黎世報》則評論稱,中國的反應已經十分克制,並且在“避免升級對抗”。報道中還指出,中國可以通過經濟手段“輕而易舉地在松散的歐盟內部釘入楔子”。

中歐投資協定怎麼辦?

從歐洲媒體和歐洲議會的反應來看,歐盟正試圖扭曲中國反制裁的性質:在歐洲挑釁在先的情況下,中方對等地做出反應,是完全合理、正當的。打不還口、罵不還手的中國恐怕隻存在於某些白人種族主義者的美夢裡。

本次中歐在中國內政問題上的第一輪交鋒之後,歐洲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在這個背景下,歐洲議會取消《中歐投資協定》討論會的反應被部分媒體反復引述,並試圖以此證明,在未來,中國將會是落在下風的一方,但它們忽略瞭一個關鍵的事實:《中歐投資協定》從來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施舍,而是一份雙贏的協定。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所指出的歐方不能指望一方面講合作、撈實利,一方面搞制裁,損害中方權益,這沒有道理,也根本行不通。

歐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歐之間的經貿合作關系給歐盟帶來瞭多少紅利,這一點歐盟自己清清楚楚。2020年,中國已經取代瞭美國,成為整個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在接受中國歐盟商會的調查時,近7成的歐洲企業都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對歐方的累計直接投資超過800億美元。如果歐方試圖用《中歐投資協定》來向中國“示威”,受損失最大的絕對不是中國,而是歐洲自己。

綜合多方觀點,中歐之間的這輪交鋒,恐怕很難事實上影響歐洲議會對《協定》的審議進程。一方面,本次歐盟取消的會議隻是一次對草案的常規討論,在審議進程中並沒有任何決定性影響,給美國“交作業”的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另一方面,正如俄羅斯媒體指出的,歐盟並沒有和中國進行長期對抗的空間以及政治意願,這種“象征性的制裁”其實“微不足道”。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為蔣平蔣論原創著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中宏網外交部網站、澎湃新聞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