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 美元霸主地位開始動搖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道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3月30日發表題為《美元脆弱的霸主地位》的文章,作者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傢、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肯尼思·羅戈夫。文章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有朝一日很可能允許匯率更自由地浮動,尤其是對美元,美在全球的權重可能會下降近一半。全文摘編如下:

強大的美元繼續稱霸全球市場。但美元的主導地位很可能比看上去脆弱,因為預計中國匯率機制未來的變化很可能引發國際貨幣秩序的重大轉變。

出於多種原因,中國有朝一日很可能停止將人民幣與一籃子貨幣掛鉤,轉而實行現代的通脹目標制,允許匯率更自由地浮動,尤其是對美元。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預計亞洲大部分國傢將追隨中國。美元目前是全球約2/3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錨定貨幣,在適當時候,其權重可能會下降近一半。

考慮到美國有多麼依賴美元的特殊地位為大規模公共和私人借貸提供資金,這種轉變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鑒於美國一直在積極利用赤字財政來抗擊新冠疫情對經濟的破壞,其債務的可持續性可能會受到置疑。

支持中國貨幣更加靈活的長期理由是,中國經濟體量太大瞭,不能讓其經濟聽命於美聯儲的節奏,即便中國的資本管制提供瞭某種程度的屏蔽。中國經濟增速遠超美國和歐洲,這使得提高匯率靈活性變得越來越有說服力。

最近的一個論點是,美元的中心地位使美國政府獲得瞭太多全球交易信息。這也是歐洲的一大擔憂。原則上,美元交易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進行結算。但美國的銀行和結算機構擁有一個顯著的天然優勢,可以得到美聯儲的隱形(或明確)支持,而美聯儲在危機中有無限的貨幣發行能力。相比之下,美國以外的任何美元結算機構都將更容易受到信心危機的影響,就連歐元區也一直在努力應對這個問題。

此外,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遏制中國貿易優勢地位的政策不會很快消失。這是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為數不多的達成廣泛共識的問題之一,毋庸置疑,貿易去全球化也會削弱美元。

中國決策者在試圖擺脫目前的人民幣盯住匯率制度時面臨的許多障礙。但是,他們以特有的風格慢慢在很多方面打下基礎。中國一直在逐步允許外國機構投資者購買人民幣債券,201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籃子。

此外,在開發央行數字貨幣方面,中國人民銀行遠遠領先於其他主要央行。盡管目前僅供國內使用,但中國人民銀行的數字貨幣最終將促進人民幣的國際使用。這將為中國政府提供一個瞭解數字人民幣用戶交易的窗口,就像目前的系統為美國提供瞭大量類似信息一樣。

其他亞洲國傢真的會追隨中國嗎?誠然,日本和印度可能會走自己的路。但如果中國讓人民幣變得更靈活,他們很可能至少在外匯儲備中給予人民幣與美元相當的權重。

亞洲當今與美元的密切關系與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歐洲的情況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但那個時代以高通脹和佈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的崩潰而結束。大多數歐洲國傢當時認識到,歐洲內部的貿易比與美國的貿易更重要。這導致瞭德國馬克集團的出現,幾十年後演變成單一貨幣——歐元。

這並不意味著人民幣一夜之間就會成為全球貨幣。從一種主導貨幣到另一種主導貨幣的轉變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那麼,三種世界貨幣(歐元、人民幣和美元)共享榮光有什麼問題?沒有任何問題,除瞭市場和決策者似乎都沒有為這種轉變做好準備。美國政府的借貸利率幾乎肯定會受到影響,但真正重大的影響可能會落在企業借款人身上,尤其是中小型企業。

如今,美國決策者和許多經濟學傢似乎相信,世界對美元債券的胃口幾乎是無法得到滿足的。但是,中國匯率機制的現代化有可能對美元的地位造成沉重打擊。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