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我曾是學渣,懂瞭4條真理後,人生就開掛瞭

稻盛和夫被譽為日本的“經營之聖”,如果你還沒聽說過他,那不妨看一下他的成績。

他毫無背景、也不是天才,但在25歲就有瞭劃時代的發明。27歲時,他開始獨自創業,在四十年的時光裡,他從無到有整整創辦瞭兩傢世界五百強企業。甚至到瞭78歲,還應日本政府懇請,出山拯救日本航空公司……

面對如此出眾的成績,人們紛紛評價他為“科學傢”、“經營傢”,但是更多人將他奉為“哲學傢”。

因為,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如果始終不渝地奉行正確的信念,最終都會收獲巨大的成功。

那麼,稻盛和夫最堅持的信念到底是什麼呢?主要有以下4點。

第一:改變心態,遇到不幸時多想想“這件事主要為瞭教會我什麼”

如果單單看簡歷的話,我們肯定會想,稻盛和夫年紀輕輕就能有這麼多成績,肯定他非常幸運,各種條件也非常優秀。

其實,並不是這個樣子。

稻盛和夫初中升學失敗,然後患上瞭肺結核,於是在傢養病復習功課,結果第二年又是名落孫山,就連傢也被戰火燒毀瞭。

如果他真的天資過人,怎麼會兩次考試都考不上呢?歷經三次考試才上瞭高中,這不難看出,他其實也是一名普通人而已,甚至毫不客氣地說,是一名學渣。

後來,就來到瞭考大學和找工作的時候。當時稻盛和夫夢想去學醫,結果沒想到被調劑去瞭學工科。

等到畢業時候,稻盛和夫屢次面試都找不到工作,還是在老師的幫助下進瞭一傢落後的小公司。當時社會上最熱的是有機化學,而這傢小公司還在生產絕緣瓷瓶等無機化學產品。

這傢公司還在破產的邊緣,連第一個月的工資都發不下來。

此時的稻盛和夫忍不住想,為什麼自己這麼不幸?身體不行,學業不順,就業還是不行。

稻盛和夫想要轉行,但又遭遇瞭失敗。他再三考慮,決定也埋頭在面前的這份工作中去。

因為轉變瞭心態,所以他不再怨天尤人,開始瞭腳踏實地的研究和工作。也就是從這個時刻起,幸運之門終於向他打開。

通常人們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

抱著這種思想的人,在工作中總會遇到各種不幸和挫折時,隻會怨天尤人和逃避。但是,如果一昧逃避,非但不會解決問題,自己也浪費瞭時間,得不到鍛煉和成長。

所以,我們應該轉變心態,多想一想,“這件事想要教會我什麼?”

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態,就會沉下心去解決困難和問題,這樣不僅會解決問題、改善處境,最重要的是,個人能力也獲得瞭提高。

第二:把工作當做自己的孩子,傾聽他們“哭泣”的 聲音

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後,一旦學會轉變心態後,就自動剝離瞭厭惡、逃避等負面情緒。至少可以理性、客觀對待不如意的事情瞭。

這時,我們需要更進一步,不斷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工作、解決困難。隨著我們投入不斷加大,自然而然就會有瞭感情,我們會因為攻克難關而高興,也會因為情況順利而喜悅。

然後,這些並不夠。我們需要做的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孩子。

隻要把工作當成自己的孩子,才會發自內心傾聽工作“哭泣”的聲音。這樣能夠意識到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有哪些地方能夠做出更好的改進。

稻盛和夫在創造版狀新型陶瓷制品的時候,產品總會翹起來或者彎下去,始終造不出平直的版狀新型陶瓷制品。

為瞭找到解決方法,稻盛和夫在陶瓷爐後面開瞭一個小孔,盯著刺眼的白光,觀察生產過程。隨著火焰逐步達到1600℃,產品開始慢慢卷翹,稻盛和夫忍不住伸出手去壓住產品。這和父母看到孩子發燒時,忍不住把手覆到孩子額頭上簡直一模一樣。

當然,手是不可能直接伸入爐子的,但在伸手的一瞬間,稻盛和夫想到如果從上面將產品壓住,那麼高溫燒結時,就不會翹起來瞭。

因為這一瞬間的想法,這個困惑已久的問題終於解決瞭。而這個想法,就是來源於對工作的父母般的愛。

隻有把工作當成自己的孩子,註入深沉的愛,才能創造奇跡。

我們現實工作中,大部分人都對工作充滿瞭厭惡,每日都是敷衍、應付,這個樣子下去,勉強完成任務已經不錯,怎麼可能幹出成績呢?

03 自燃型的人,才會去漩渦中工作,從而成為領導

稻盛和夫曾說,人和物質一樣,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自燃型、可燃型、阻燃型。

阻燃型的人,無論別人怎樣催促、激勵,都難始終難以前進一步。而可燃型的人,在職場上就是“催一催、動一動”,雖然也能完成各項任務,但是別指望他們能主動多幹一丁點的活兒。

這兩類人,是永遠無法成功的。真正能成功的人,隻會是自燃型的員工。

自燃型的人,遇到問題不會逃避,更不會推諉,而是主動想辦法。工作中的問題就像水中的漩渦,人人都躲避不及。但是自燃型的人會主動走入漩渦,帶領大傢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收獲瞭成長和威望。

我們公司最年輕的王經理就是這樣一個人。當時一通入職的新員工足足有十多人。人力資源把這些人聚在一起搞瞭個小型培訓。培訓結束後就告訴我們部門經理,新來的小王以後絕對是個人才。

果然,後來一起做工作高配合久瞭,我們發現小王絕對是個領導。

工作中遇到棘手的客戶,他都主動去溝通;工作進度變慢瞭,他就主動去協調;遇到瞭難題,他就主動去解決,如果他自己攻克不瞭,就拉著大傢一起想辦法,這樣自然而然就成瞭“核心人物”。

連我們原來的經理都說,有小王在,自己足足省瞭將近一半的心。

後來,原來的經理高升,小王順理成章地成為瞭最年輕的王經理,而且其他老員工都毫無怨言,紛紛喊服。

如果我們也想有所作為,幹出一番事業。那麼就從現在開始,主動幹好手頭的難活。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更能迅速成為團隊的核心人物,可謂一舉兩得。

04註重細節,才能精益求精,而非功虧一簣

有人說“細節是魔鬼”,但更多時候,細節是我們更上一層樓時的絆腳石。不註重細節的人,日常工作總是馬馬虎虎、敷衍瞭事,而註重細節的人,才能交出完美的成績。

在新型陶瓷研發剛開始的時候,稻盛和夫清理罐磨機裡面的石塊時非常麻利,經常三下五除二就幹完瞭。後來,他在觀察一位老師傅清理石塊,才得到瞭這條真諦。

老師傅不僅用刷子仔細洗刷每一個石塊,還用刀子將石塊細縫中的粉末一一刮除,最後還用毛巾將石塊擦拭得幹幹凈凈。

稻盛和夫一開始覺得這樣幹活效率太低,但是轉念一想,如果不把粉末清除幹凈,那麼這次殘存的粉末就是下次實驗時的雜質,就會阻礙原材料的精確配比。

後來,稻盛和夫時刻要求自己銘記細節的重要性,要求產品從外觀到性能,都要像藝術品一樣毫無瑕疵。

有次下屬拿著一個新成品給稻盛和夫看,稻盛和夫僅僅說瞭一句“這個沒有心動的感覺”。

當時下屬摸不到頭腦,甚至覺得稻盛和夫的判斷太過主觀,但是稻盛和夫依舊要求產品必須像藝術品一樣,一眼望去就令人心生敬畏。

後來,這個下屬不斷改變,終於做出瞭潔白無瑕、性能優越的新產品。

就是在這樣的標準下,京都陶瓷的產品越來越優秀,市場之內毫無對手,自己迅速成為瞭世界500強。

的確,我們常說“失之毫厘謬以千裡”,日常工作中毫不起眼的一絲一毫,最終會造成巨大的不同。

想要成功,我們就必須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也不放過每一次精進的機會。把細節真正做好的人,才能收到成功的眷顧。

大道至簡,稻盛和夫工作一生所總結出來的心得不過是瞭瞭幾句話,但這卻要求我們用一生去實踐,我們能做到麼?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