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傢銀行被點名“批評”,暴露出兩大“問題”,儲戶應提前知曉

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發展,近些年國內的銀行也如同雨後春筍一般不斷出現,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公佈的報告來看,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共有4607傢金融機構,其中銀行業機構為4073傢。走在大街上我們也能夠發現,除瞭滿大街的藥店、餐飲店與房產中介以外,銀行同樣也隨處可見。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銀行的利潤足夠大。以工商銀行為例,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工行全年的凈利潤為3122.24億,相當於同年阿裡巴巴凈利潤2.08倍、騰訊集團凈利潤3.34倍。銀行同樣也與生活息息相關,就目前而言,對於百姓來說最大的難題就是買房,一套房動輒上百萬。買不起房的人隻能將錢存入銀行,而買得起的人同樣也需要還數十年的房貸。

以100萬元的房子為例,去掉首付30%,剩下70萬元如果貸款30年的話,累計還款總額約為150萬元,還款額比貸款額度還要高。除瞭基本的存款、貸款業務外,銀行也逐漸衍生出瞭其他業務:投資業務、負債業務、中間業務、理財業務、信用卡業務、信托業務等等,融資渠道得到瞭很大擴展。與以往單純的存款不同,如今去銀行我們會經常遇到銀行從業人員不停推薦理財產品以及信用卡的辦理。

盡管銀行數量眾多,但90%以上都是比較小的銀行,其中不乏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銀保監會曾點名批評5傢銀行,分別是中國農業銀行、浦東發展銀行、大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及北京農商銀行。分別存在強制搭售保險產品,不合理收取市場調節價費用,收費費用與提供服務不相符,超公示標準收取手續費等問題。隨著這類銀行被曝光,也反映出當前部分銀行出現兩大問題:

1、胡亂收費

以上文提到的農業銀行福建省石獅市支行為例,2018年6月該行與某公司簽訂為期一年的“對公人民幣結算套餐服務協議”,並向客戶收取52萬元/年的費用,但根據公開相關套餐價格表的數據來看,該服務費用僅為每年1萬元,相當於超出標準費用51倍。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北京農商行身上,該行2015年與2016年分別向借款人收取200萬元以及800萬元的保理業務手續費,但根據北京農商行服務價目表公示的收費標準來看,該行應按照融資金額0.3%-1%收費,最終多收取瞭500萬元。

再比如在銀行辦理借記卡時,一般需要往裡面儲存幾百到一千不等的金額,但某些銀行推出的APP卻要收取“季度小額管理費”。在前不久結束的“315違規收費榜”上,同樣出現瞭這些問題,比如違規對部分個人客戶收取年費、違規將押品評估轉嫁給客戶、服務收費質價不符、向借款人轉嫁抵押評估費等等。

2、捆綁銷售

捆綁銷售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用戶知情的情況下進行捆綁銷售,另一種是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捆綁銷售。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很多人在銀行辦理按揭貸款時,購買多少錢的理財或者保險,那麼貸款利率就下調多少,雖然從結果來看,客戶和銀行是雙贏,但卻違背瞭銀監會《中國銀監會關於整治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規范經營的通知》中的“七不準”中的第五條規定,也就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在發放貸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資時強制捆綁、搭售理財、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

另一方面銀保監會近些年也在出動全面清理銀行亂收費行為。去年10月份,銀保監會辦公廳向各銀保監局,各大銀行保險金融機構下發通知,要求認真組織實施《清理銀行亂收費降低企業負擔行動方案》,主要包括4個環節:

  1. 違規收取相關部門已要求減免的費用,比如小微企業“兩禁兩限”政策等;

  2. 設置不合理的貸款條件,比如以一定的條件要求客戶將信貸資金轉變為存款;

  3. 轉嫁應由銀行承擔的費用;

  4. 強制捆綁銷售保險、理財、基金或其他資產管理產品等。

不過話說回來,上述出現的情況都是比較少見的,絕大多數銀行都是比較值得信賴的機構,這裡主要也是提醒儲戶在辦理銀行相關業務的時候要小心謹慎一些,遇到不合理收費情況的時候勇於提出質疑,勇敢說不,必要的時候應當拿出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