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時,利比亞人均GDP是中國4倍,現在差距如何?

利比亞位於非洲北部邊緣的中心點地理位置優越,地理位置之重要無需多言,是聯結歐洲主要國傢、北非及中東阿拉伯各國的中轉站。周圍毗鄰埃及、蘇丹、突尼斯、阿爾及利亞、乍得等國,海岸線長約1900公裡,國土面積近176萬平方公裡,比英國大7倍,是非洲第4大國。總人口600多萬,絕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阿拉伯語為國語。

獨立前,利比亞隻是一個地理名詞,無論在意大利殖民統治時期還是君主制期間,這個國傢都處在分割治理狀態。1969年革命後,卡紮菲政權重新劃分瞭行政區域一一的黎波裡塔尼亞地區成為“西利比亞(西省),昔蘭尼加地區改稱“東利比亞”(東省),費贊沙漠則變成“南利比亞(南省),三者分別占國土面積的16%、51%和33%。

利比亞的主要城市大都分佈在沿海,首都的波裡,人口約180萬,是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班加西,人口約90萬,昔蘭尼加地區的中心城市,為僅次於黎波裡的全國第2大城市,也是利比亞的重要港口。

擁有60萬人口的第3大城市米蘇拉塔,西距的黎波裡約210公裡,因貿易繁盛而被視為利比亞的“商業首都”;的黎波裡以西50公裡的紮維耶,是利比亞第4大城市,也是利比亞重要的煉油基地,城市人口約30萬。加上其他小城市,城市總人口超過70%,非洲地區名列前茅。

眾所周知,利比亞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儲量約500億桶,為全球十大石油資源國之一。其次是天然氣,探明儲量在1.5萬億立方米以上。自上世紀50年代發現石油以來,利比亞的石油開采及煉油工業發展迅速,巔峰時期,每日產量在330萬桶以上。石油成瞭這個國傢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

在卡紮菲當政時期,利比亞每年靠出口石油就有三五百億美元的收入,政府依靠巨額石油收入退休高福利政策,全民享有免費醫療和教育,男女結婚,會收到政府5萬美元的補助,購車有車補,糧食、糖和茶葉等生活必需品非常低廉,因為全由政府實行價格補貼。

為瞭解決民眾的日常用水不足,在國外技術專傢的指導下,利比亞出資250億美元,建設瞭總長度超4000公裡的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工程。利比亞大部分人口因此受益,該灌溉工程也被稱為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可以說卡紮菲執政時期的利比亞,無論經濟水平還是基礎建設成就都是非常顯著的。在70年代末,利比亞的人均GDP收入就超過瞭1萬美元,位居非洲第一。另外,該國的識字率從10%提高到90%,預期壽命從57歲提高到77歲。

不過,自1988年洛克比空難後,卡紮菲政權被指責包庇行兇者,開始遭到歐美國傢長達15年的制裁,對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利比亞經濟造成巨大打擊。保持多年的非洲首富地位也拱手讓出。直到2002年利比亞提出向洛克比空難傢屬總共賠償27億美元後,聯合國才於2003年正式解除制裁。

在制裁取消後,隨著外資湧入,石油價格上漲,出口增加,利比亞的人均GDP迅速回升。2008年卡紮菲被授予“非洲萬王之王”的榮譽稱號,這也是利比亞最後的高光時刻瞭。這一年,利比亞人均GDP高達1.4萬美元,而當時的中國人均GDP剛邁入3400美元大關。雖然當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是利比亞的數十倍,但是當年的人均GDP卻隻有對方的四分之一。

自2011年後,利比亞陷入內亂,卡紮菲倒臺喪命,利比亞政府分成兩大派別東西割據,加上大大小小的民間武裝派別,這個國傢一時間陷入萬劫不復。近些年形勢雖有所緩和,但是仍沒有恢復到2011年之前水平。

數據顯示,目前利比亞每天的原油產量約130萬桶,占據全球原油產量不足2%。每年的石油出口額在百億美元左右,大不如昔。該國的人均GDP勉強維持在6000美元。十年前,利比亞人均GDP尚為中國的4倍,如今已不到二分之一瞭。

一場十年內亂,讓這個國傢從天堂跌入瞭泥淖!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