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不是撿錢的時候,而是收割的季節

如今的市場,將分化行情演繹到極致,200多隻有邏輯支撐的公司不斷新高,大部分公司卻趴在地上,買瞭銀行和地產的都是倒黴蛋。

最誇張的是醫療,被譽為A股確定性最好的行業,資金一窩蜂湧入,最近上市的幾個次新股都是大肉簽。有疫苗概念的、名字帶“生物”的,都是幾百倍的市夢率,比如萬泰生物、康華生物。今年很多醫療股的股價,將會是未來幾年的峰值。

大部分股民依然是漲跌驅動買賣,而不是邏輯驅動買賣。

大部分的機構發研報、吹票,同樣是漲跌驅動的。

在股價處於高位的時候,看到漫天飛舞的研報,聽到鋪天蓋地的吹票聲,這是大部分人虧錢的重要原因,就像一個人混得差的時候無人理睬,混得越好,想攀龍附鳳的人就越多,人性使然,亙古不變。

一隻股票漲得越多,吹票的人越多,因為漲得越多,人氣越旺,這個時候去發研報、去吹票,能吸引更多的人關註,研究員可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所以,賣方研報的數量是很好的反向指標。

而心懷散戶的研究員,在低位分享邏輯,卻無人問津,還會被各種罵,這是自身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矛盾。

牛市從來都不是好的買點,而是收獲的季節。

能在牛市賺到錢的,隻有幾類人:情緒管理專傢、交易高手、自律黨、低成本的長線投資者。

成長股的行情,總會先於藍籌股到來。

上一次牛市,中小創從2012年底就開始漲瞭,在2014年底藍籌啟動的時候,創業板很多公司估值已經很高瞭,後面又漲瞭好幾倍。瘋牛市必然伴隨著暴跌,瘋牛並不是狂歡的舞臺,而是對散戶的考驗。

這波行情啟動之前,很多醫療、內需消費、科技龍頭估值都不低,至少是在歷史中上位置,如今幾個月時間又漲瞭一倍,人氣旺盛的背後,肯定有很多機構、產業資本在不斷減持。

很多時候,大藍籌的使命是護盤,或者是掩護出貨,通過拉升權重股吸引人氣,然後讓泡沫巨大的成長股出貨。

聰明資金會選擇在牛市進行派發,而不是跟風入場。

暴漲會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但有的人,漲得越多越冷靜,成功人士,都是多巴胺控制大師。

離市場太近,會迷失自我,離錢越近,越考驗人性。

長期來看,A股哪些股票最有投資價值?今年的市場已經給瞭我們答案。

這兩天一些二線標的開始補漲,今天銀行股拉升,短期要註意風險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