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與中國合作?中方不再沉默,宣佈制裁!

文丨顧泠 審丨錦翰

一直以來,中國信奉的外交理念就是“求同存異”,在面對其他國傢的內政事務的時候總是表現得慎之又慎,從不插手到其他國傢的相關事務當中。但是這鼓起瞭一些國傢“欺負”中國的勇氣。像是美國,英國以及一些其他的西方國傢,屢屢就對於中國的香港事務,臺灣問題以及新疆地區指手畫腳,試圖幹涉中國內政。這樣的行為顯然極大程度的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而中國政府也對此作出回應,那就是對相關組織以及個人采取制裁措施。

中國的制裁

根據中國外交部在近日公佈的消息來看,這一次中國的制裁對象涉及10個歐盟境內的個人以及四個相關的組織。而相關的制裁措施包括瞭限制其本人以及傢屬入境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時其所在的組織機構也會被限制與中國之間的往來。

而在這一次歐盟方面遭到中國制裁的名單當中,不乏有著一些老牌的“反華人士”,像是德國學者鄭國恩,歐洲議會議員彼蒂科菲爾、瑞典學者葉必揚等人。

反華背後的“金主”

一直以來,一些西方國傢將中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試圖通過各種方式來擾亂中國的快速發展,而這其中少不瞭反華分子的推波助瀾。一直以來,許多反華機構以及個人的背後都有著自己的“金主”。

本次制裁名單當中的反華機構,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其成立於2013年,單單看這個名字還以為是對於中國文化有多麼熱愛,但是事實上來看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華組織。在背後諸如美國一些企業的支持之下,這傢機構一直都致力於宣傳“中國威脅論”,宣稱不要與中國進行合作,極大的損害中國的國傢形象。

事實上來看,此次歐盟遭遇制裁的個人以及機構,其背後的資金來源大都是美國的大公司以及金融機構,甚至不乏有著美國政府的影子在裡面。而這一次的制裁不僅僅是對於這些反華機構和個人進行限制,同時也是對於其資金的提供方進行瞭打擊。這無疑就是“打蛇打七寸”,直接限制瞭這些反華機構和個人的資金來源,防止他們繼續“興風作浪”。

歐盟的制裁

根據外媒在早些時候的報道,歐盟在3月17日通過瞭對於中國四個人以及一個組織的制裁措施。而本次制裁的理由則是“新疆人權”問題,顯然這次歐盟的制裁是與中國之後對於其反華人士的制裁“針鋒相對”。很有可能將會成為歐盟以及中國雙邊關系之間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其實一直以來,中國與歐盟之間的經濟貿易對於雙方而言都十分重要。而此次歐盟一意孤行要針對中國內政“做文章”,顯然影響到瞭中國與歐盟之間原本較為良好的關系。其實歐盟與其有時間去關心其他國傢的內政,不如先將自己的防疫措施做好。近期多個歐盟國傢再次遭遇疫情高峰,其中法國甚至再次“封城”,或許這才是歐盟官員應該去真正關心的事情。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為原創著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中宏網、環球網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