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你是博士生,嫁給我兒子也得端茶倒水洗衣做飯!”“好”

情感美文 首發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愛情,能夠讓兩顆心合二為一。婚姻裡,愛情是一個潤滑劑,但是其他雜志摻雜過多,婚姻就會悄悄地發聲改變。有一種婚姻雜質,就是“婆婆的幹涉”。

婆媳關系如果不和睦,關系就會像是一個炸藥包,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點燃,發生爆炸。夫妻感情即便再深,依舊會受到影響。

菁林面對準婆婆的談話,她絲毫不怯場。

01

還有兩個月,菁林就要嫁給望達瞭,二人愛情長跑七年。

菁林性格有些強勢,準婆婆一直是知道的,菁林不知道,準婆婆希望未來的兒媳,是一個勤儉持傢的傢庭主婦,不要在外拼搏奮鬥。

望達個人想法,以後結婚瞭,菁林想出去工作便工作,想成為傢庭主婦自己便養傢糊口。

菁林對自己要求很高,別的女人可以沒有工作,可以退居後線相夫教子,但她不願意,她覺得這樣浪費瞭自己的高學歷。

準婆婆已經和菁林表達瞭幾次自己的意願,菁林沒有正面回應。

菁林總是說:“等結婚後再做打算也不遲。”

準婆婆不高興,她開始在兒子面前說兒媳的壞話,說她太有主見,說她不聽話。

望達說:“媽,這就是你的小心眼瞭。人傢沒有正面回答你願意做傢庭主婦,就是不願意,你就別勉強瞭。”

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得承認,傢庭主婦的存在感和價值感普遍偏低,也沒有多少男人會真正去感同身受。大部分男人,會把傢庭主婦的職責想的很簡單,然後把自己養傢糊口這件事想得很偉大。這種偏差,對女人不公平。

02

準婆婆希望兒子和兒媳結婚後,兒媳盡快生兩個孩子。

準婆婆她個人覺得兒子很孤單,當年因身體原因,沒法再生,以至於就一個兒子。

望達說:“媽,你別老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我,我作為獨生子,不孤單,挺好的。”

當菁林再次來男方傢吃便飯時,準婆婆一臉嚴肅準備和菁林好好談談。

“兒媳,你一直都知道我想你結婚後辭職,在傢相夫教子,對嗎?”

菁林沒有撒謊,認真且堅定地點瞭點頭。

“兒媳,你是博士生,嫁給我兒子也得端茶倒水洗衣做飯,也得照顧孩子給我養老,這些事都夠你忙瞭,所以你幹嘛非要找一份工作,另外給自己生活添堵呢?”

菁林說:“你說的這些我都可以做到,我也應該去做,但和我工作不工作並沒有直接關系。”

準婆婆對兒媳說的話,充滿瞭疑問。

相信每個人都曾給自己的未來人生有一個計劃,比如幾歲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將來的傢要怎麼佈置、孩子要怎麼教育、自己中年時要有多少存款等等。計劃是計劃,生活不可能每一步都按照計劃走的。我們又怎麼有信心去給別人的人生計劃呢?

03

菁林真誠地說:“都知道生活難,哪個女人不想在傢做一輩子的富太太,睡到自然醒,吃吃下午茶,晚上逛街做美容,孩子丟給保姆呢?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

準婆婆默默地看著菁林。

菁林繼續說:“我也可以做一個傢庭主婦,前提條件是丈夫的經濟能力可以承擔整個傢庭。你兒子望達在創業階段,這半年的收入都沒辦法支撐傢裡的生活費,你讓我怎麼去輕松地把賺錢的事交給他?”

準婆婆說:“這有什麼好擔心的,我養著你們啊!”

菁林說:“能養多久呢?房貸、車貸、生活、孩子,養老,夫妻之間一起分擔,一起賺錢,一起幹傢務,一起帶孩子教育孩子,一起給老人養老,這樣並肩作戰,又有什麼不好呢?我願意啊!”

聽完兒媳的話,準婆婆若有所思,她不會再勸兒媳放棄工作瞭。

很多婆婆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希望兒子的婚姻能夠幸福,也覺得自己所認為的方式能給兒子帶來好處,然而,這隻是自己的意願而已。未來日子要怎麼過,你沒有真正的決定權。放輕松,想開點,要去相信兒子和兒媳的創造力。

作者的話:

相愛的兩個人,步入婚姻,需要有一份共鳴,就是彼此要尊重對方的選擇。但是,一切都要建立在整個傢庭可以運轉的前提下,做出最恰當的選擇。

生活中,沒有分寸感的婆婆,時間久瞭,最終都會破壞夫妻之間的感情。你以為你是在幫助夫妻倆更好的前進,殊不知,你是夫妻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婚姻平衡,是需要男人和女人共同去維護的。當公婆提出要求時,夫妻倆要有自己的判斷,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認真溝通後,一起給公婆一個答案。

婆婆和妻子,男人要把這兩個女人擺在最合適的位置。有能力的男人,會懂得經營婚姻,不會盲目維護親媽,也不會胡亂寵壞妻子。

這個故事的核心觀點是:你的生活你做主,不要讓外人幹涉你的生活。

文中的婆婆,也真的太自不量力瞭,妄圖幹涉兒媳的生活,妄圖打壓優秀的兒媳,讓她淪為她兒子的附屬。人傻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傻還愛表現,還愛替別人做主。遇到這樣的婆婆,你會和文中女主一樣好聲好氣地跟她說話嗎?

不過也從側面反映出,女主是個優雅重情義的女人,既愛丈夫,又懂得堅持自己。隻不過她的善良,很容易被不識相的婆婆蹬鼻子上臉。

遇到這樣的婆婆,如果真的講不通,那就不要硬講瞭,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必要的時候,保持物理距離,就是對彼此最大的尊重。

——END

你有故事嗎?你有煩惱嗎?歡迎私信給我,我在這裡等你

我是妮夏情感,11年情感分析經驗,幫你揭開故事背後的真相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