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麥克阿瑟問天皇:為何不切腹?他冷冷說瞭4字

公元989年,日本土地上已經出現瞭一個超級傢族,名為藤原傢族。而在藤原傢族當中誕生瞭一個名叫藤原義的人。藤原義雖然名字當中有個“義”字,但是卻幹盡瞭各種燒傷搶掠的不義之事,以至於日本官兵、武士甚至於藤原傢族內部的人都欲圖除之而後快。

這一年,他們就包圍瞭藤原義的宅邸,藤原義已經在劫難逃。當他們進入府邸之後,隻見藤原義坐在堂前,悠然吹起瞭笛子,吹完之後,就用太刀一刀捅進瞭自己的肚子,而後一字劃開,將肚子裡的“下水”全都扔向瞭周圍的官兵,一時之間讓無數人深感駭然。

隨著時間的流逝,日本武士道精神逐漸形成,原本作為畏罪自裁的剖腹行為,慢慢變成瞭武士最終贖罪和維持自己尊嚴和榮譽的象征。這種武士道精神一直沿襲到瞭近代日本,19世紀中期的明治維新,加強瞭日本的極端民族主義,武士道精神由此裹上瞭更加殘忍的極端民族主義,剖腹成為瞭最終向天皇效忠的“壯舉”。

在美國人類學傢魯思·本尼迪出版的著名著作《菊與刀》中,詳細地講述瞭日本文化和精神的內在矛盾,而這種矛盾的表現就像是賞菊的優雅和持刀剖腹的殘忍。《菊與刀》一書當中雖然有著不少錯漏,但的確十分貼切地描述瞭日本極端的民族文化,也講述瞭整個日本“剖腹傳統”的由來——正是武士道精神與極端民族主義、軍國主義,加上後來的法西斯的反人類思想,催生瞭日本這樣極端的文化群體。

正因為如此復雜的各種因素的影響,讓日本走上瞭法西斯主義的道路,成為瞭世界人民的公敵。

1931年,日本發動瞭“九一八事變”,悍然侵占瞭我國東北領土,抗日戰爭開始打響;

1937年,日本故伎重施發動瞭“七七事變”,開始瞭全面侵華戰爭;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將隔岸觀火的美國拖下水;

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分別投下瞭一顆原子彈,無數日本百姓殞命於核彈威能之下。由此,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在9月2日時正式在美軍軍艦密蘇裡號上遞交瞭無條件投降書,標志著二戰徹底結束,我國長達14年之久的抗日戰爭也終於由此落幕。

之後,日本的軍隊和戰時指揮權全都被剝奪,麥克阿瑟帶領大軍進駐日本,成為網民口中日本的“太上皇”,連當時的日本天皇——裕仁天皇也得看麥克阿瑟的臉色行事。

在日本的文化中,天皇制度是一個核心,日本因為天皇的存在,因此才具有絕對的民族凝聚力,隻是這種凝聚力沒有被日本用來發展自己,而是用來對外侵略瞭而已。

因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影響,早年進入日本的殖民者已經瞭解到瞭日本人的瘋狂,他們會選擇以命換命的方法來抵禦侵略者,加上日本島內本身資源匱乏,讓殖民者放棄瞭對日本完全占領,而是選擇瞭部分殖民。

鑒於這樣的前車之鑒,麥克阿瑟和美方的戰略也不是滅絕日本人,而是要控制日本。而具有象征意義的天皇就成為瞭首要人選,這也是麥克阿瑟強烈建議保留天皇制的原因,目的就是利用天皇來管理、控制日本。

當時的裕仁天皇並非不知道這一點,可作為敗軍之國,此時隻能為自己的罪孽接受懲罰。麥克阿瑟就這樣跟裕仁天皇往來變多,隻是姿態上還是保持著“太上皇”的樣子。他還曾經直接羞辱過裕仁天皇,問他:“你們戰敗瞭,你作為天皇難道不該給全體日本國民剖腹謝罪麼?”

而裕仁天皇隻是冷冷地說出瞭四個字:“無能為力。”他深知麥克阿瑟言下之意是對自己的輕蔑和侮辱,但他作為日本精神、文化和制度的象征,此時如果真的剖腹自盡,恐怕日本將要真正分崩離析,況且養尊處優的他,又怎麼會有這樣的勇氣呢?

而麥克阿瑟的目的也隻是羞辱裕仁天皇,並不是真的想要他剖腹,兩人的最終目的在這個方面是一致的,因此麥克阿瑟則不再向裕仁天皇施以高壓,反而免除瞭裕仁天皇作為戰犯的罪行,通過控制他來控制日本。

就這樣,裕仁天皇一路活到瞭1989年,最終才因為十二指腸癌離開人世,終年88歲。而日本時至今日,還依然沒有獲得軍隊和戰時指揮權,為他們當年的侵略行徑承受著該有的懲罰。可令人憤怒的是,時至今日日本依然還不認罪,企圖歪曲歷史,美化己身,如此倒行逆施之舉,終將為日本帶來更大的災禍!自作孽,不可活!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