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競技遊戲這麼多,為何最後吃雞的,還是PUBG?

2021PGI.S全球邀請賽進入瞭第六周的周中生存賽,來自全球7個不同賽區的32支隊伍開始瞭本屆賽事的最後一周角逐。

32支隊伍,2個月的比賽,此次PGI.S全球邀請賽的參賽隊伍之多、賽程之長,在整個電競領域內都是少見的。而有底氣舉辦全球賽事的遊戲,往往是各領域的頭部產品,躬耕於遊戲、電競領域多年。如CSGO、LOL和DOTA,皆為上線瞭數十載的老牌遊戲。

反觀PUBG,直到今年的3月23日,這款遊戲才迎來其上線4周年的生日。運營4年便可舉辦如此規模的全球性賽事,且是在衛生事件的社會影響,尚未完全褪去的情況下。可見,即使有部分玩傢唱衰戰術競技遊戲,但PUBG還是經過短短4年的發展,證明瞭此遊戲品類的潛力。

虛幻4引擎+沙盒玩法,PUBG如何做到“前輩們”沒有做到的事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對於PUBG玩傢來說,這句話可謂是再熟悉不過瞭。這句起源於70年代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場中的俚語,卻在2017年搖身一變,成瞭戰術競技類遊戲的標志語,從而還引申出瞭一個火爆全網的熱詞:吃雞。

說起“吃雞”的歷史,PUBG在該領域內其實是一名後起之秀,因為早在2010年的一款名為《武裝突襲2》的遊戲中。就出現瞭一款玩傢自制的“吃雞”MOD。在該MOD中,玩傢會在地圖上的隨機點位出生,手持隨機武器,而獲得勝利的條件就是活到最後。

這款由佈蘭登·格林制作的MOD就是如今戰術競技類遊戲的雛形之作,但其本質上還是一個依附於《武裝突襲2》的MOD,很多當今玩傢習以為常的遊戲機制,在當時還沒辦法實現。比如戰術競技遊戲中的核心機制“安全區”,就尚未在此MOD裡出現過。

除此之外,MOD中的角色還擁有饑餓值和口渴值,角色受傷之後便會流血,玩傢需要包紮才能止血。如果遭遇瞭骨折一類的傷病,甚至還會影響角色的行動力。可能會有玩傢覺得這些遊戲機制和設定非常貼近現實,或許能讓玩傢在遊戲時更有代入感,但在實際的遊戲過程中,冗雜的設定明顯不是玩傢真正需要的。

或許佈蘭登·格林也意識到瞭這個問題,在他隨後參與制作的遊戲《H1Z1:King of the kill》中就去除掉瞭各種生存數值和受傷機制,而留下的隻有血量條。這種做法有些類似於MOBA遊戲對於RTS遊戲的簡化。

在經歷瞭“瘦身”和脫離瞭《武裝突襲》的束縛之後,《H1Z1》迅速成為瞭當時最為火熱的吃雞遊戲。隻是好景不長,“對作弊玩傢的放縱+修改槍械彈道+封禁國區IP”,遊戲運營商的這一套組合拳下來,親手將《H1Z1》推下瞭神壇。就連官方花費重金打造的電競聯賽,在第一賽季剛過半時便宣佈瞭停賽。

可以說,PUBG之前的戰術競技遊戲之所以未能堅持下來,基本還是老生常談的兩個問題:遊戲內容不夠成熟,以及運營商自己作的。

再來看PUBG,2017年3月23日,PUBG開啟EA測試,作為一款有虛幻4引擎打造額遊戲,這時的PUBG已經擁有瞭遠超同類型遊戲的畫面表現。

此外在玩法上,PUBG也結合瞭沙盒遊戲的理念,即“生存-探索-建設-交互(配合/對抗)”,PUBG去除瞭中間的步驟,將其簡化為“生存-對抗”,加快瞭單局遊戲的節奏。再加上每一局遊戲中,玩傢降落地點不同、收集的裝備不同、安全區刷新位置也不同,種種因素會讓玩傢覺得每一局遊戲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而正是這種每局遊戲的不確定性,使得PUBG天生就適合作為直播內容。靠著各大主播的宣傳和自身本就過硬的遊戲素質,可以說僅從內容本身來說,PUBG的走紅是必然。

“全民吃雞”的時代,PUBG靠四大法寶穩固頭部地位



前文提到,PUBG的火爆直接帶到瞭整個戰術競技遊戲文化的流行。在那段時間的各大網吧中,經常會有超過半數的人在玩PUBG,而網吧中的活動也由LOL的“五殺”獎勵變成瞭“吃雞”獎勵。

在全民“吃雞”的浪潮下,眾多國內外遊戲廠商紛紛開始研發自傢的戰術競技類遊戲或者玩法模式,其中比較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堡壘之夜》《使命召喚戰區》和《APEX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戰術競技遊戲百花齊放的同時,PUBG本身似乎也並未收到太多影響。在全球遊戲市場最大的中國地區,PUBG依舊是最火的戰術競技遊戲,同時也是Steam平臺同時在線人數最高的戰術競技遊戲。那麼,PUBG到底是因何保持著競爭力呢?

1、機制成熟



在戰術競技遊戲的玩法上,PUBG毫無疑問是最為成熟的。隨機航線、安全區、物資刷新等遊戲機制都較為完善。在匹配機制上,官方對於玩傢的段位區別也特別清晰,新玩傢不至於匹配到大佬,從而毫無遊戲體驗。而老玩傢也能匹配到符合自己段位的對局,獲得更有競技感的遊戲體驗。

要知道,很多同類遊戲因為匹配機制的不成熟,極大程度影響瞭玩傢的體驗。

2、保持更新



遊戲2017年上線至今,經歷瞭無數個版本的更替,更新頻率也是非常高。相比於《APEX 遊戲》在前兩個賽季,長達8個月的時間裡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重大更新,PUBG的制作組則算得上是當代“勞模”瞭。

在2017年的年底,PUBG 1.0正式版上線時,遊戲就隨即上線瞭新地圖“米拉瑪”和全新的武器、載具等內容。雨林地圖、雪地地圖等新地圖也在後續的版本中陸續上線,各種平衡性調整、BUG修復的更新更是數不勝數。而且不光是吃雞模式,PUBG在後續還開發瞭多種趣味模式,比如團隊淘汰競技、街機模式等。

3、發展電競



作為一款戰術競技類遊戲,PUBG也專註於各類電競賽事的建設。從2019年底開始,PUBG就宣佈要對賽事進行改革,並引入瞭“絕地求生全球系列賽”,以豐富PUBG在未來的電競賽事體系。

不僅是官方職業賽事,在直播平臺的自制賽事方面,PUBG官方也與虎牙直播、鬥魚直播達成瞭共識,並且斥巨資完善瞭自制賽事體系。光是虎牙平臺的絕地求生PGL、虎牙超級偶像等自制賽事,就獲得瞭上百萬的播放數。鬥魚平臺的《頭號狙雞隊》和衍生節目《阿狗的江湖日記》也都獲得瞭玩傢們很高的關註度。

比賽規模與觀眾數量都愈發龐大的PUBG賽事,讓這款遊戲的競技標簽愈發明顯。玩傢們除瞭可以體驗遊戲,還能在遊戲外觀看賽事,進而開展交流、獲得更多的遊戲樂趣,將PUBG成為一種年輕人的社交方式。這無疑是豐富瞭玩傢們的遊戲體驗,並且極大地拓展瞭遊戲的影響力。

而這種與直播平臺綁定,依托賽事持續地為遊戲增加曝光度的能力,也是目前其他戰術競技遊戲所不具備的。

4、與玩傢形成良性互動



一個能長期位居一線的遊戲,大概率擁有一個善於和玩傢交流的運營廠商。當PUBG服務器匹配頻頻出現問題時,時任PUBG總監的Brian Corrigan就表示將會聽取玩傢的意見。而這也不是場面話,比如當有玩傢想要在匹配時有自選地圖時,制作組就及時地為玩傢增加瞭該選項。

不僅如此,在更新之後,PUBG團隊還會再接受來自玩傢的反饋,然後進一步優化更新遊戲內容。雖然在上線初期時,PUBG的某些問題確實給玩傢與廠商間帶來瞭隔閡,但隨著情感的培養與時間的增長,官方與玩傢們如今已形成瞭良好的互動與交流。這也是為什麼PUBG在舉辦4周年活動時,能有那麼多玩傢應和。

PUBG迎來4周年,玩傢實現自己“做”遊戲



3月23日,PUBG迎來上線4周年的生日,為瞭慶祝這個重要時刻,官方早早開啟瞭“絕地求生四周年塗鴉征集活動”。玩傢們設計出的獨特塗鴉,將有機會出現在遊戲內各處的建築中。

在各類遊戲中,遊戲制作者都會在遊戲中加入與玩傢有關的元素,比較常見的就是以玩傢為原型制作的各類NPC。但像PUBG這樣將玩傢的設計直接放入遊戲中,在遊戲圈內還是比較少見的。

在4周年塗鴉征集活動結束後,官方還放出瞭開發組對入圍作品的點評視頻,其中不光是最後獲選的5件作品,其餘的35件作品都得到瞭開發組人員的高度稱贊。換而言之,即便是未能獲選,但積極響應遊戲活動的玩傢,都會得到官方的反饋,讓玩傢有一種自己也在做遊戲的參與感。

PUBG的創意總監Dave Curd曾表示“開發團隊每次為玩傢奉上新地圖,都是為瞭和玩傢分享新的玩法以及創意”。

從2018年開始,PUBG官方開始向玩傢公佈全年的遊戲更新計劃,闡明瞭在接下來的這一年中會上線的全新玩法、新地圖等。這讓玩傢們的等待不再是漫無目的,而是有瞭明確的目標,甚至是提供建議。

在制作組為薩諾開發物資運輸車時,開發團隊還萌生瞭制作褐灣地圖的想法,想要在褐灣上擴展創造一個不局限於玩傢的實時世界。對於PUBG而言,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意,而開發組也確實將這些創意變成瞭現實,並將其結合玩傢的建議,最終呈現瞭出來分享給瞭玩傢們。

在遊戲之外,各類綜藝活動、線下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進圈啦!兄弟》就是由PUBG工作室出品的首檔大型真人電競養成綜藝節目,由金子涵作為明星發起人發出組建戰隊的招募,選拔出16位PUBG潛力新秀,讓大傢感受一場由素人蛻變成職業選手的成長之旅。

綜藝、選秀、養成可謂是當今青少年的最感興趣的幾個詞語。PUBG團隊作為一傢遊戲公司,敏銳地發現瞭年輕玩傢在遊戲、選秀、綜藝之間的的連接點,從而實現遊戲與玩傢的多維度、多場景交流,進一步促進與玩傢的互動關系。

事實上,近幾年來,“遊戲、玩傢、賽事”三位一體的良性循環,也是所有競技遊戲的願景。

從PUBG這4年來的發展可以看出,遊戲優秀的遊戲內容可以吸引玩傢,玩傢體量的壯大能夠支撐賽事的舉辦,而賽事影響力的擴散,則可以使遊戲的競技標簽愈發明顯,影響力逐漸外延,從而有動力創作更好的內容來反饋玩傢。這,或許就是PUBG僅用4年,就能成為整個電競行業頭部賽事項目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據“十四五規劃”的指示,未來的中國可以通過發展電競來帶動經濟發展,在各地政府和頭部企業的推動下,電競將逐漸走向社會主流。而PUBG作為戰術競技領域的頭部遊戲,自身有著過硬的遊戲素質,結合良性的玩傢生態和電競賽事,遊戲的下一個4年,也值得期待。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