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能反擊?歐盟稱對我國反制裁“無法接受”,決定繼續加碼制裁

近日,歐盟打著“人權”旗號,不僅對我國內部事務指指點點,還悍然宣佈制裁我國多名個人及實體,此舉極大傷害瞭中歐友好關系,也引來瞭我國的重拳回擊。

本月22日,我國正式宣佈對歐洲部分政治人物、智庫和實體發起反制裁,以回擊歐盟的挑釁。我國的堅決回應立即就引起瞭歐洲國傢的反彈。法國第一時間跳瞭出來,其外交部發表新聞稿,用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態質問:中國怎麼能對歐洲反制裁呢?

同時,法國外交部不僅聲稱“制裁令人無法接受”,還要“召見”我國駐法大使,向我大使當面表達法國在“維護人權”方面的堅定立場。而針對法方的無理要求,我國大使館直接懟瞭回去,表示“大使今天沒空,明天將主動上門就歐盟制裁問題提出嚴正交涉”。

除法國之外,歐盟其他國傢也都是一副“吃驚”的姿態,如荷蘭總理就公開稱,中國反制裁是“不可接受的”,荷蘭已經召見中國大使提出抗議。另外,德國、立陶宛、瑞典、比利時等國也都出面表示要“召見”我國駐各國大使,當面表達歐盟在“人權方面”的堅定立場,以及歐盟將采取進一步行動來維護自身利益。

國內媒體最新消息,歐洲議會已經決定取消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審議會,理由是中方對歐洲的制裁措施引發各國不滿。

《中歐投資協定》作為一項互惠互利的協議,從2013年啟動談判到談判塵埃落定,歷時7年。在美國的不斷施壓破壞下,這場馬拉松式的投資協定談判最終能夠獲得成功,中歐雙方都是付出良多。可一旦協議最終簽署,對中歐兩方的經濟發展也將是助益甚大,特別是歐盟方面。

過去,因為歐洲國傢較多,中國對歐投資存在較大壁壘,因此中企對歐投資總額一直低於北美,制約瞭歐洲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迅速,且市場總量已經躍升至全球第一,有著大筆資金的歐洲也想從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中獲益。就如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的一樣,未來10年中國將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30%,歐盟不會想脫離這一進程。

當然最重要的是,2020年是疫情在全球肆虐的一年,全球經濟因此遭受重創,而我國卻最早走出疫情危機,並保持經濟的繼續增長。若沒有中國市場,歐洲接下來將很難實現經濟的快速復蘇。所以從短期來看,誰對誰的依賴性更大一目瞭然。

如今歐洲放著能放自身經濟盡快擺脫低迷的機遇不要,硬要跟隨美國的指揮棒對我國指指點點,更主動放棄快速簽署《中歐投資協定》的機會,那我國自然沒有著急的道理瞭,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因此,在外交部記者會上,對於記者關於“歐洲取消中歐投資協定審議會”一事時,發言人華春瑩的回答,不僅字數較少且語氣平淡,稱中歐投資協定不是一方給予另一方的“恩賜”,是互利互惠的。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