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話上的中國女翻譯官火瞭,身後背景被曝光:女孩子狠起來有多可怕?

這兩天,一個叫張京的女孩刷爆朋友圈。

張京是誰?

中國外交部的高級翻譯員。

在剛剛過去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會議上,面對美方各種故意挑起爭端的表現,楊潔篪委員霸氣回懟,且現場發表瞭25分鐘的臨場發言。

作為中方翻譯的張京臨危不亂。

憑借專業紮實的功底,以及不卑不亢的姿態,她高效且精準地完成瞭任務。

看過現場視頻的應該知道,當時楊潔篪委員結束發言後,其實轉頭問過張京:你還要翻嗎?

張京:我要翻譯一下。

楊委員:你翻吧,It’s a test for the interpreter。

也就是說,在這樣兩國外交的重大場合,二十多分鐘的臨場脫稿發言,連領導都說是test的程度,期間需要完整記錄再準確翻譯,對心理素質和專業能力的要求都堪稱絕頂,然而張京速記速翻臨危不亂,最終依然流暢自如地完成瞭這一極具挑戰的工作任務。

會議上的這一幕被媒體發到網上後,馬上引起瞭國內外網友的熱烈討論。

人們很自然地對比會議上的中美兩方翻譯員。

美方翻譯員一頭極不正式的紫發,翻譯過程中聲音明顯顫抖,且從頭到尾詞不達意,顯得非常不專業。

對比之下,落落大方且專業素質過硬的張京,無論如何都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地展現瞭新時代大國外交人員的風采。

連外國網友都忍不住誇贊:

看完會議現場的視頻,我們不得不承認,張京的出圈幾乎是必然的。

而隨著這兩天張京的背景資料越來越多被報道,人們對她的成功,更是多瞭一份發自心底的贊嘆和敬意。

張京本是浙江杭州人。

當其他孩子還在糾結要什麼玩具和穿什麼衣服好看時,小小的張京已開始規劃未來。

這與她的父母對她的引導有關。

還在讀小學的時候,父母就發現張京熱衷於模仿電影裡的人說英語,於是便經常帶她出國旅遊。增長見識的同時,也提升英語口語能力。

而在學校裡,但凡跟英語有關的演講比賽,父母都會鼓勵、支持她參加。

在興趣的指引下和父母的大力支持下,張京跟英語結下不解之緣。

記者曾聯系采訪過張京的初中學妹。

這位學妹對學姐做出瞭這樣的一番評價:

“剛進校的時候,就聽說張京學姐非常有才。不但學習很強,主持節目、唱歌跳舞表演也擅長。”

而張京高中同桌奚先生面對媒體,則直言張京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提起張京,不吝溢美之詞——

“她很漂亮;

她的能力很強;

而且,她比同齡人顯得都要成熟。”

的確,在同學看來,張京“就是一個全才,在高手如林的杭州外國語學校,她各科成績一直都保持班級前五名,學校的英語演講比賽,她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班主任老師也評價說,她成績優異,素質全面,在英語方面尤有特長。

高二那年,張京拿到一筆獎學金後,參加瞭去英國的遊學活動。這次遊學過程中,她還結識當地的一位高中女生,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這段來自異國的友情,也堅定瞭她成為外交官的志向。

高三那年,按張京的實力,完全可以讀清華北大。

而且,參考過高考的都知道,清北的誘惑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有多大。

但凡一個中學裡出瞭個清北大學生,就會隆重到各種拉橫幅、全城宣傳和表彰的程度。

那是對一個學校、一個傢庭,特別是一個中學生極高的榮耀。

然而,高考分數線達到清北錄取線的張京,卻果斷放棄瞭清北,選擇瞭外交學院,為成為外交官而繼續努力。

正如張京曾經的班主任所說,這孩子一直知道她要什麼。

因為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這條路她走得格外堅定,也格外紮實。

下面這個演講場面,是張京就讀外交學院期間,代表學校參加英語演講比賽的畫面。

那是2005年。

整整16年前。

臉上雖然青澀但卻頗具大將風采的張京,在回答評委提問時,大氣笑言,自己的夢想就是當成功的外交官。

而16年後,她做到瞭!

說實話,有夢想很簡單。

但是向夢想出發的路才最難。

正如此,這位心懷夢想並堅持不懈、數十年如一日專註努力的姑娘,更加令人敬佩。

2013年,初次亮相全國兩會並引發關註後,就有媒體追問張京,為何不茍言笑。

她答,作為外交翻譯,代表的是國傢形象!

在生活中,張京其實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拍照時也會像其他女孩一樣比著剪刀手,在鏡頭前甜笑。然而,工作性質決定她必須在工作時專註嚴謹,準確到位。

沒有這樣的專業精神,怎能適合在外交部工作,且成為大傢公認的高級翻譯官。

每一個奇跡的背後,都有讓人刻骨銘心的故事。

張京無疑激勵著無數莘莘學子!

上一個讓我如此激動的追夢女孩,名叫韋慧曉。

韋慧曉從小就有個軍裝夢。

18歲那年,她心心念念想報考國防科技大學,但因所在地區招生名額有限。明明大好的成績卻輸給瞭地域,她跟自己的軍裝夢擦肩而過。

其後,她進入瞭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修讀氣象專業。

在南大,韋慧曉擔任禮儀隊隊長。

漂亮且幹練的禮儀隊生涯,某種程度上彌補瞭她對於整齊有序的軍隊生活的遺憾。

大學畢業後,韋慧曉進入深圳華為工作瞭幾年,並且憑借認真努力的工作,一路晉升為高級副總裁秘書。就在所有人對她表示羨慕之時,她卻轉身辭掉工作,決定去考研。

彼時,她27歲。

身邊所有人都不理解她,認為她“莫名”丟掉瞭高薪的工作,太可惜。然而,韋慧曉最終卻以第一名的成績,跨專業考瞭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博連讀,以此封住瞭所有人的嘴。

讀研期間,她也沒閑著。

她曾憑借高挑的身材和出眾的氣質,入選瞭“環球洲際小姐大賽中國特區賽區十佳”。

08年汶川大地震,她申請當瞭志願者。

北京奧運會,她也做瞭志願者。

研二時,她還去西藏支過教,並在那裡待過整整一年時間。

支教結束後,因為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她主動申請繼續留在西藏地勘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當志願者。

這不單純是考察和學習。這是拿命在搏。

藏區的考察之路,處處暗藏危險。面對這樣的挑戰,韋慧曉隻在自己的日記中,淡定地寫下自己的“遺言”:“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都應該還是做跟平常一樣的事情。因為我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離開瞭,也不會有什麼遺憾。”

在藏區待瞭兩年後,韋慧曉繼續回學校讀博。

讀博第一年,韋慧曉發現,34周歲是博士應屆生特招入伍的最後期限,而三年後畢業時,她剛好34歲。

這次不入伍,以後就再也沒機會瞭。

那可是她一直以來深藏心底的夢想。

於是,韋慧曉迅速行動,一邊積極準備自薦材料,一邊專門制定瞭嚴格的體能訓練計劃,兩年多的時間內,她堅持每天跑10公裡……

終於在2011年,她接到瞭那通等待已久的部隊電話。

2012年1月,韋慧曉如願穿上藏青色作訓服,正式成為瞭一名軍人。

穿上軍裝,本該是韋慧曉18歲就實現的夢想。

34歲這年,她終究還是實現瞭。

如今的韋慧曉,早已是一名光榮的艦長,並且是中國海軍第一位女副艦長。

別人從普通軍官到艦長,可能需要15年,她卻隻用瞭6年。

當英姿颯爽的韋慧曉站在身邊,出瞭名的“北大還行”撒貝寧,都自愧弗如地感嘆:

“您的這種人生履歷,牛到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

看過一個實驗,名字叫“像女孩一樣做某件事情”,意味著什麼?”

不同性別、膚色和職業的人參與瞭實驗。

在他們眼中,女孩子走路是這樣的:

女孩子奔跑是這樣的:

女孩子投球是這樣的:

所有參加實驗的成年人,給出瞭極度相似的答案。

扭扭捏捏,故作姿態,是多數人心中“女孩”的形象。

哪怕是女孩自己,都覺得自己應該是“像女孩一樣”刻意且矜持的。

同樣的問題,問孩子,她們又如何回答呢?

答案出乎意料。

這些未經過太多性別規訓的小女孩,表現出瞭驚人的力量感和成就動機。

按照她們的原話:當你跑步的時候,便用盡全力,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這些小女孩的答案,深刻觸動瞭我。

就像張京跟韋慧曉的故事一樣打動我。

何時起,女孩就不能是富有攻擊和力量感的呢?

何時起,“像個女孩”就成為瞭柔弱的、不夠專業的、扭捏的代名詞呢?

事實上,當一個女孩子不受性別偏見的束縛,她們要多真實就有多真實,要多有活力就多有活力。要多棒,就多棒。

當然,並非每個女孩都能像張京和韋慧曉一般卓越。

也沒必要。

重要的在於,每個女孩的成長路,都絕對不該隻是“嫁人、相夫、教子”。

她們有資格像任何一個個體一般,有拼搏事業的機會,有努力追夢的底氣。

不被性別角色束縛。

不人雲亦雲。

一心隻朝著目標前進。

親愛的女孩們呀,你們全速前進、火力全開,為瞭夢想堅持不懈的模樣,真的真的很美!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