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三隻個股:立訊精密,藍思科技,歌爾股份

目前大盤呈現震蕩狀態,在沒有增量入場打破平衡的情況下,震蕩狀態依舊會持續,那麼在這個階段題材與節奏就是核心,當下碳中和相關表現優異,而有的卻是非常羸弱,明顯弱於整個市場,那麼它們到底是怎麼瞭?究竟前路在何方呢?讓我們跟隨筆者的腳步一起去探索,學習真正對你有價值有幫助的東西,想知道更多的朋友請點贊加收藏。

我們看到立訊精密,為什麼要看到它呢?因為它是繼歐菲之後,另外一隻蘋果鏈條裡整理幅度較大的個股,而且它曾被眾多機構看好,在2020年二季度,它曾是公募基金持倉市值第二大的個股,僅次於茅臺,這也足以窺視其過去的風光,那麼現在這樣的表現肯定是與人們預期是不符合的,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它後續的前路究竟在何方?讓我們跟隨筆者的腳步一起去瞭解背後的真相,首先我們要清楚它的基本情況,它專註於連接器的研發,在精密制造方面有突破性技術優勢,可以快速適應電子品小型化、微型化等技術產業發展趨勢,同時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與蘋果深度綁定是其重要供應商之一。那麼問題也就來瞭,這樣深度綁定蘋果好的時候自然人人歡喜風平浪靜,而在蘋果鏈訂單減少,甚至有轉移訂單傳聞的時候,就站到瞭風口浪尖,屬於成也蘋果,敗也蘋果的典型,那麼我們從更深入的角度去分析。

第一個因素,海外發起的337調查,安費諾公司指控立訊精密及子公司東莞立訊等5傢企業的產品侵犯其專利權,這讓投資者的投資情緒受到影響,雖然立訊有一定澄清不影響運營,但是終究還是影響瞭投資熱情。第二個因素,郭明錤發佈研報預測,下調2021年AirPods出貨預測30%–35%,而郭明錤作為對蘋果研究的重要分析師,它的研報預測雖然不是每次都準,但大部分都是準確的,所以訂單的減少自然影響公司業績,那麼也就影響瞭投資者投資熱情,第三個因素,蘋果產能10%從大陸轉移到印度的傳聞,因為代工的技術壁壘不高屬於勞動密集型,完全是可以部分轉移的,所以也有影響。第四個因素,大股東的減持,它的大股東減持瞭大約180個億,也是抑制瞭投資情緒的。

但是筆者認為它整理最核心的原因,應該還是要回到最本質的供求關系上來!立訊此前股價大漲有大部分基於Air Pods高速增長的預期,而這種預期一旦改變沒有辦法落實,那就是捧得多高摔得多重,當供不應求逐步變為供過於求的時候,預期自然發生改變,這也是價格變動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東西,就筆者分析,不是人們不需要這類無線耳機瞭,而是這類耳機目前沒有更高的質量和體驗拉開差距,那麼消費者自然會去選擇價格更低,雖有一定噪音和不穩定的競品,所以核心還是回到瞭產品質量本身,產品初始的紅利階段已經過瞭,想在競爭下走得更遠,必須拿出更硬的東西,才有望實現超越,就現在看來成也蘋果,敗也蘋果,市場細節決定著成敗,當然還有一點是比較隱藏的一點,那就是歐菲的前車之鑒,引起瞭部分投資者的思考,他們會想立訊是下一個歐菲嗎?就目前而言立訊比歐菲在果鏈上底子還是硬一些的,就是因為供求關系發生瞭改變以及上述種種因素疊加導致的整理。

我們看到藍思科技,為什麼第二個要看它呢?它整理背後究竟有什麼秘密?主要就是因為上次沒有詳細說它,今天應大傢的要求給大傢詳細分析一下,藍思跟立訊一樣,也跟蘋果有著斬不斷的聯系,我們還是瞭解一下它的基本情況,它主要是中高端視窗防護玻璃面板、外觀防護新材料的研發,經營手機玻璃蓋板。包括蘋果、華為等在內的智能手機廠商,都是藍思的客戶,它也是世界第一大手機玻璃蓋板供應商,在2015年左右,蘋果作為藍思的第一大客戶,蘋果一傢就占瞭其銷售額的一半以上,它與蘋果的聯系不可謂不深,但蘋果本身也是一傢有戰略思維的公司,它對於供應商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微妙的,即希望供應商能夠穩定供貨,又不希望供應商一傢獨大,因為獨大的供應商容易反過來挾持蘋果本身,所以雞蛋還是放在多個籃子裡,哪怕少賺一些和麻煩一些,就算是這樣,藍思也是和蘋果深度捆綁,那麼在果鏈走弱的情況下,藍思自然也沒有好果子吃,那麼藍思就這樣坐以待斃嗎?其實它也是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的。

它其實在不斷地去蘋果化,首先供應蘋果的紅利在逐步減少,其次,應該是藍思自己有意為之,其底氣核心,筆者認為應該是國產手機品牌的崛起,沖擊著蘋果的市場份額,其次相信“外人”不如相信“兄弟”,在逐步去蘋果的過程下,如今華為已經成為瞭藍思第一大的客戶,這有望幫藍思走出新的藍天,其實我們從股價上就可以看到,藍思雖然在整理,但是對比立訊,歐菲,相對而言要好一些,立訊還是深度綁定,歐菲是被剔除,藍思已經自主去蘋果化,那麼受到的影響自然要小,所以想要有自己的底氣,一定不要光靠依賴別人,不論蘋果甚至是華為,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而國際上新能源汽車的代表要數特斯拉瞭,它率先對自身產品采用瞭模塊化設計方式,提升瞭整車零件中電子件的應用比例,中控顯示屏是車載電子的核心部件,也是特斯拉在操控體驗等方面與其他傳統車企差異化競爭的關鍵,而藍思主要為特斯拉供應中控屏和兩側壁柱產品的整體組件,汽車正在成為終極移動設備,未來車載觸控有望成為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之後的支持觸摸屏需求的第三支柱,而藍思也正從汽車電子方面,進一步脫離蘋果,變成多個方向發展的多邊形戰士,它的核心並不是什麼系統或者工藝,這隻能從長期的戰略角度去看,它的核心是它在原有的基礎上,在能夠改變的最大安全范疇內,果斷的進行瞭改變。

我們最後看到歌爾股份,其實從它名字的歌字,就可以知道它跟聲音是密不可分的,而近期的蘋果無線耳機,本身也是聲學方面的配件,那麼歌爾作為蘋果的供應商之一的,受到出貨量減少預期的影響,是不比立訊小的,我們還是從基本情況來看一下歌爾,它是電聲器件的知名制造商,一流的聲學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它率先佈局無線藍牙耳機整機設計組裝及核心聲學元件,占AirPods市場25%份額,但銷量從此前市場預期的1.2億部直接下滑至7800萬部,整整少瞭4200萬部,那麼蘋果鏈的震動,對它業績來說也不是一件小事,那麼它究竟是坐以待斃,還是謀求自身新的發展呢?

它在近期整理的過程中,其實是有回購的操作的,這也是反映它本身意志的,表明它自身運營沒有什麼問題,更多的還是受到產業鏈上的影響,它本身還是看好自身發展的,這是它積極回購表達出的信號,其次可能面臨訂單減少的情況下,歌爾積極發展AR/VR項目,其實它的著力點,依舊是智能穿戴裝備,而它這樣做的目標,除瞭在原有技術上拓展新項目,來對沖蘋果鏈震蕩部分,還有著局部去蘋果化的心思,通過與新的國際巨頭加深合作,有效對沖蘋果鏈震蕩帶來的沖擊,但是它自身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那就是它的技術項目沒有辦法在短時間有大的突破,那麼隻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精細化拓展發展,這就導致它暫時隻能在既定發展軌道上走,那麼它認為它的破局點在,強化拓展智能穿戴領域的核心技術,這這一領域做到極致,把握歷次產品代數更迭的機會,從而實現自身價值的體現以及業績的再創造。

筆者認為在這種局面下,它采取這樣的策略也無可厚非,因為想破局還是根據實際情況瞭來,都不想做代工廠,都想做有自己核心價值的東西,但是這些不是拍拍頭就出來的,是需要時間和金錢去打破技術壁壘的,所以這樣先走局部,在謀求全身發展的戰略是有可取性的,但是筆者認為在這種局面下,它的核心除瞭發展好智能穿戴領域,掌握局部核心技術外,還要多嘗試與國際科技巨頭的深化合作,不能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因為自身掌握技術這是最高端的破局法,而中端破局法就是利用各大公司的之間的競爭,通過自身的屬性,加碼各方,才能做到有效對沖,讓自己平穩發展,後續才有謀求技術突破的機會,當當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一番又何妨呢?

綜上所述,一個企業發展會遇到很多機會與挑戰,而戲劇性的是之前你得到的機會,也可能會是你之後需要面臨的挑戰,這就預示著一個道理,如何你一直想吃老本在科技的領域,你終究要被淘汰,想要存活下去,且活得滋潤,請不斷突破自己,掌握核心技術,不在突破,就在通往突破的路上。

歡迎大傢點贊,關註,收藏,轉發,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我更新幹貨的動力。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