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豬成本竟高達13元/斤!散戶死守利潤紅線,生豬禁運誰受益?

豬價連續下跌瞭,飼料的原材料仍舊在呼呼往上漲,養殖戶手裡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在這種情況下,就湧現出瞭許多對於後市行情的預測,多半是說此次下跌除瞭年後例行消費頹勢,更多的還是集中在非瘟疫情和產能過剩的假說下。

飼料漲價

整體趨勢雖然下行,但細分析起來,這次豬價明顯的兩極分化,對於生豬主要銷區豬價逆勢上揚,而主要生豬產區豬價一片飄綠。這麼區域化去劃分,明顯此次豬價波動受生豬禁運影響深遠。四月政策馬上實施,又會對豬價有什麼實質性的刺激,對豬企又有什麼影響呢?

從價格角度去分析,長達九天的豬價調整,幾次下跌震蕩盤旋卻從未跌破13元這個警戒線。要知道上一輪生豬震蕩低行調整均價在13.8元,個別地區下探到13元整。而此次均價低谷在14.2元,各地最低價位13元,一整年,不管多麼差的利空消息都未曾使豬價跌破13元,這又是為何?

豬價連跌九天

我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細細分析。

生豬調運,屠企終於揚眉吐氣

屠企話語權擴大,產銷區豬價差異進一步拉大。此次禁運的核心原因還在控不住的“非瘟”上。要知道運輸這個環節是傳播病毒最兇猛的環節。此次政策實施相比原有的生豬調運,豬肉調運很大程度會增加屠企話語權,特別是對於當地屠企來說。

屠宰企業

畢竟生豬調運時外地屠企與本地屠企搶豬是加價搶,這就倒逼本地屠企下場跟著抬價格,二者之間的競爭關系導致產區的豬價就上漲瞭起來。

但如果生豬調運變成瞭豬肉調運,外地采購隻能是當地屠企處理好的白條肉,當地屠企把持瞭唯一市場,自然壓價,產區豬肉價格必會下跌。而銷區豬價則會上漲,就如同現在豬價表現出的形態一樣。

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政策細節未明,“調豬”到“調肉”需跨越諸多壁壘。此次禁運的政策細節落地實施仍有一段時間熟悉,相關細則和方案都不明朗。但可以預見的是在一段時間內外地調運豬肉會相當難流入市場。

豬肉運輸

一方面生豬產業涉及飼料、養殖、免疫、屠宰、冷運等相當長的產業鏈,本地執法人員對外地生豬產業鏈進行監控成本太高,因此,對外地生豬流入本地市場就實行瞭比較嚴格的控制。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還未完全消失,各地對於疫情反撲仍舊是高壓態勢,尤其是執政機關更是慎而又慎。

另一方面,自穩定豬肉價格納入省對市、市對縣考核內容後,地方政府對於豬價的管控更甚往常,要保護本地豬企屠企利益及納稅額度,自是對外地生鮮豬肉格外限制。額外添瞭許多限制條件。這也使得產區豬價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低位。

豬肉價格

“冰鮮肉”運輸成本下降,屠企面臨新的洗牌格局。整整兩年的瘋狂資本入侵養豬行業,不管是蓋樓的還是傳媒的都想分一杯羹。倒是把行業標準提高瞭,但也將整個產業推成瞭“富人的遊戲”。此番禁運將屠宰行業也拉到牌桌上,畢竟此次禁運,針對的就是大區域的生豬產銷銜接,整個屠宰行業面臨“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的轉型。

原本全國的屠宰都不規范,小作坊式的屠宰企業占瞭大頭,但這個政策一出,勢必會讓生豬養殖企業下沿產業鏈,形成“生產端代替市場端,資源主導產業經濟佈局”的新格局。

冷鏈運輸

這也為各大大小小的屠企敲響瞭警鐘,別以為現在壓價進豬,高價出豬是撈錢的好機會,若不加緊夯實基礎拔高標準,被趕下牌桌是遲早的。

“十三元”魔咒變詛咒,養豬還賺錢嗎?

13成為跌停分界線的原因要從養豬成本說起,按照通常來說一隻仔豬的價格在1500元左右,從保育到育肥(以260斤計)成本大致是1500元,再算上死淘、獸藥、疫苗等等其他成本,總共算下來一頭豬成本在3500左右,那麼一斤的成本就是13塊。

養豬

如果豬價跌破13元,養豬戶將面臨虧損。所以,每當豬價跌近13元之後,養豬戶和規模化豬場就挺價惜售,拉高豬價,13元也就成瞭豬場的“生命線”瞭。

再加上而今的養豬從拼規模到拼成本,越大的企業越能壓減成本抗住豬價波動。此番下行受苦的仍是散戶,一旦豬價跌下13元,更會加劇散戶離場速度。13元與其說是魔咒,倒不如說是對散戶的詛咒。

散戶

但對於豬價,我們沒必要太過悲觀。畢竟馬上南方就會進入雨季,疫病高發,且“非瘟”疫苗毒仍舊是箭在弦上,實為左右價格的強大推手。如果對疫病及疫苗毒控制不得當,接下來的豬價走勢有可能復刻19年的形式,先暴漲而後暴跌。

道理萬萬千,防疫病養好豬還是頭等大事。熬過這陣,黎明將至。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