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養老金第十七連漲,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也一樣漲嗎?

農民的基礎養老金確實應當提高。不過還是應當和當地的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負擔能力相適應。

2009年國傢建立瞭新農村養老保險機制,2014年跟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合並,統稱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這實際上是國傢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一種體現。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不同於職工養老保險的現收現付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以國傢補貼和個人積累為主的一種福利保障。

職工養老保險的待遇機制。

1991年我國推動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時候,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的基本原則是以支定收、略有結餘、留有部分積累。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退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基礎養老金是領取退休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一般按照60%基數繳費12個月,退休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是100%基數,領取1%。300%基數,領取2%。

為什麼要跟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呢?一般來說社會平均工資能夠有效地反映社會工資的情況,購買力能夠得到有效保障。特別是在職職工也是按照60%到300%的基數繳納養老保險,隻要控制好在職職工的數量和退休職工的數比例,這一養老模式能夠無限持續下去。

可是由於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退休年齡卻70年未變,再加上年輕人數量不斷減少,因此這一養老模式也出現瞭問題,需要延遲退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60歲是139個月。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記入個人賬戶的,恰好是企業在職職工個人負擔部分,相當於職工本人給自己積攢的養老金。

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職工退休以後,養老金都會按照國傢的統一部署進行調整。這樣調整有利於縮小養老金待遇差距,同時也保障瞭早退休人員由於計算養老金時的社平工資等因素過低,而保證他們退休金的購買能力。

養老金調整,增加的養老保險基金支出,主要源自於在職年輕人繳納的養老保險。畢竟每一年社會平均工資都在提高,繳費基數上下限都會提高,養老保險的繳費提升,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也在提高。因此,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有足夠的負擔能力,提升退休人員養老金。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機制。

2014年國傢啟動新農村養老保險的時候,就明確對新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實施以前,已經年滿60歲的老人可以不用繳費直接領取基礎養老金待遇。基礎養老金是由政府財政補貼而成,相當於社會福利。

國傢對於符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條件的人,按月發放基礎養老金。2020年7月1日,國傢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水平提升至93元每月。

國傢基礎養老金,中西部地區中央財政全額補貼,東部地區中央財政補貼一半。地方政府可以在國傢最低標準之上進行額外的補貼。比如說目前山東省基礎養老金標準是142元,青島市是192元。江蘇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從2021年1月1日起由160元上調至162元。像財力雄厚的北京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是820元每月,上海市是1100元每月。像北京、上海基本上每年都會調整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139。不僅僅個人繳納的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而且國傢會對按時繳納養老保險的個人給予一定額度的補貼,最低補貼是30元,如果500元以上檔次繳費政府補貼不低於60元。像河南省,如果按照5000元檔次繳費,政府補貼340元。寧夏自治區是320元。

個人賬戶的餘額相當於,個人給自己積攢的養老金(包括政府補貼部分)。

總體來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除瞭政府補貼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提升養老金待遇。

所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機制和職工養老保險不同,養老金待遇提升起來比較難一些。相信未來國傢會進一步完善有關待遇機制的,讓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待遇更高。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