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制造的關鍵設備,被4傢海外公司,壟斷瞭超過90%的中國市場

因為眾所周知的緣故,目前中國普通消費者中,不少人都對光刻機和芯片制造頗為關註。

隻要深入瞭解,就能看到現階段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受制於人的窘迫。這是擺在中國制造業從大變強之路上,最難越過的大山之一。

需要註意的是,如今中國制造業領域,不僅僅是在芯片方面受制於人,在工業制造的關鍵設備上,同樣被海外企業高度壟斷。

這個關鍵設備正是工業機器人。

自1954年全球首臺機器人誕生以來,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傢就率先建立起瞭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

得益於日本關鍵零部件制造業強硬的技術壁壘、以及德國原材料、系統集成領域的優勢,兩大發達國傢的機器人產業一直掌握著大半全球市場。

時至今日,世界高端工業機器人制造領域,仍然被來自日本、歐洲的四大巨頭壟斷。

公開資料顯示,“四大傢族”則是日本發那科、安川,以及德國的庫卡、瑞典的ABB。

其中日本發那科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筆者瞭解到,早在2008年時,發那科就憑借超20萬臺的機器人出貨量穩居世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傢族”不僅在全球市場中名列前茅,更壟斷瞭超過90%的中國市場。國產機器人制造企業的生存空間,隻有5%左右。

根據華創證券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產化率不足30%。

要知道,相比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對於任何一個國傢而言同樣重要,尤其是在工業高度智能化的如今。

因此,我國亟需在工業機器人的制造上,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但面對高端產品線的全面失守,我國機器人產業被籠罩在與發達國傢差距巨大的陰雲下。

同時,還要面臨人口老齡化、用工成本增加、工業需求增長以及海外的技術封鎖和打壓。

不過,有壓力就有動力。

更何況,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5年我國市場規模將達到1463億元。

廣闊的市場前景會進一步激發中國企業的研發熱情。同時,我國機器人制造企業也應該多多學習一下日本、德國等行業巨頭的發展思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後疫情時代,我國在復工復產上掌握著絕對的領先優勢。如果能利用好這個優勢,將成為國產芯片、國產機器人等產業的突破口。

/諦林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