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對伊朗動武?3月13日,伊貨輪遇襲,美英法德開始“選邊站”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隨著國際各方紛紛落棋佈子,中東這一充滿恩怨與是非的“大棋盤”,又迎來瞭新一輪的風起雲湧。

在坊間,一直流傳著一句玩笑話——“中東亂不亂,美國說瞭算”。

盡管,該言論多有誇張的意思在,但卻充分體現瞭美國及其盟友對中東局勢的影響,確實很深遠。

特別是在美國總統拜登上臺後,特朗普政府對中東的策略更是逐一被推翻、被重塑,主要體現有以下3個方面。

一,拜登叫停特朗普的“戰略收縮”計劃,原先說好的美軍從中東、阿富汗等地撤離,如今不僅不撤瞭,還可能會加大駐兵數量。

二,拜登“重新校對”瞭美國對中東各國的態度與關系,包括釋放願意與伊朗和談的信號;通過“卡舒吉案”制裁部分沙特人員、重塑美沙關系;“冷落”以色列、拜登上臺一個月後才給內塔尼亞胡打去電話。

很顯然,特朗普在中東營造的“親疏有別”局面,在拜登的“重塑”下變得更加“一視同仁”。在這之後,或更加方便美國在中東攫取利益。

三,拜登下令美軍空襲敘利亞,提升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感,並間接試探普京的態度,為下一步入局中東、參與各方博弈做好瞭鋪墊與準備。

拜登很清楚,在經歷過特朗普長達4年的折騰之後,要讓美國真正“重返國際舞臺”,重新加入那些被退出的國際組織與條約隻是一個表象,真正起到作用的,還是加入到各地區的利益爭奪戰中。

其中,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一條主線,就是伊朗問題。

在特朗普時期,美伊關系高度緊張,雙方甚至險些大打出手。拜登上臺後,美伊各自釋放瞭願意談判的信號,令兩國關系有望緩和。

但沒想到的是,拜登嘴上說著願意談判,一轉身卻向伊朗施壓瞭。

此前,美軍空襲敘利亞時,便高舉著“打擊伊朗支持的激進組織”的旗號,令德黑蘭大為惱火,一怒之下宣佈拒絕參加歐盟主導的《伊核協議》非正常會議。

前幾日,美國務卿佈林肯關於阻止韓國“解凍”伊朗資金的表態,更是進一步惹惱瞭德黑蘭,伊朗外長紮裡夫直言,美國延續上屆政府的“極限施壓”政策,不會帶來新結果。

言下之意,拜登政府若繼續施壓,美伊關系還是很難好轉,甚至還有可能惡化。畢竟,伊朗對新總統拜登的期待和耐心,不會一直存在。

也正是在美伊關系劍拔弩張之際,一起意外突然發生瞭。

13日,海外網報道稱,隸屬於伊朗國傢航運公司的一艘貨輪,在地中海國際水域航行時,突然遭到瞭爆炸物襲擊,導致被襲擊處起火、部分船體受損,但所幸火情已被破滅,且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目前,該貨輪正在進行評估與維修,而後繼續進行航行。同時,伊朗方面也對此事發出瞭譴責,並展開瞭調查。

值得註意的是,就在2月25日,一艘以色列貨船在阿曼灣附近發生爆炸,而後以色列防長聲稱是“伊朗所為”,並揚言采取報復措施。不過,伊朗強烈反對瞭這一指控。

很顯然,雖然目前調查結果尚未出爐,但這一情況的存在,很容易令外界聯想到,此事或與以色列有關,甚至不排除這是以色列為瞭向伊朗動武,而提前做得準備。

當然瞭,也有可能是海盜或某些激進組織所為,以及伊朗敵對國傢或其“代理人”發起的襲擊。

此外,就在伊朗貨輪遇襲當天,沙特為首的多國聯軍還對也門地區的胡塞武裝發起瞭空襲,不僅搗毀瞭多處防空設施,還消滅瞭數名“外國軍事”專傢。

要註意,沙特聯軍的戰鬥力一直就很“平淡無奇”,以致於也門戰爭打瞭這麼多年都沒結束。但此次空襲取得的戰果十分顯著,不排除有某些國傢幫忙的成分在,例如美英法。

再加上,伊朗與胡塞武裝的“微妙關系”,已經不是什麼秘密瞭。如今,沙特不僅空襲瞭該武裝,還特地強調消滅瞭數名“外國軍事專傢”,顯然是在說給伊朗聽的。

這還沒完,在沙特空襲胡塞武裝前一天,美英法德意等西方國傢還十分罕見地發表瞭一份聯合聲明,專門譴責胡塞武裝。

很顯然,美歐等國的聯合聲明與沙特的空襲行動是存在某種“聯動性”的。並且,該聲明已經表明瞭,美英法德在也門局勢中,站在瞭沙特這一邊。

總之,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論是伊朗貨輪遇襲,還是胡塞武裝被針對,很顯然都是在向伊朗施加壓力,甚至隱隱有發起另一波“極限施壓”的趨勢。

對此,談幾點粗淺看法吧。

第一,考驗伊朗的時候到瞭。

從美國及其盟友的種種舉動來看,雖然拜登嘴上說要重返核協議,但實際想要的,已不再是5年前的那份協議瞭,而是一份更加有利於美國、西方世界的新協議。

畢竟,當初伊核協議簽署後,除瞭美國之外的其它簽署國,都得到瞭或多或少的利益,英法德解決瞭核威脅、還穩定瞭石油進口源,俄羅斯更是一舉在中東站穩瞭腳跟。

為此,“給他人做嫁衣”的奧巴馬,沒少遭到國內政客抨擊。所以,有瞭這樣的前車之鑒在,拜登就更不會答應伊朗的要求,取消對其的全部制裁瞭。

不過,美伊談判終究是要繼續的。美英法如今頻頻施壓,就是在給談判積攢籌碼。

隻能說,伊朗接下來與美歐的談判並不會太過順利,德黑蘭得做好準備瞭。

第二,考驗普京的時刻也到瞭。

要註意,俄羅斯之所以能在“美盟友遍地”的中東立足,除瞭自身實力強勁之外,還離不開伊朗、敘利亞這些盟友的支持。因此,若伊敘被西方國傢整垮,俄方也很可能會被“擠下牌桌”。

所以,面對美歐的不斷試探,普京確實得采取行動、提前防范瞭。

第三,美歐雖然表面上“一致對外”,但內部也存在諸多分歧。

在特朗普時期,英法德便站在瞭伊朗這邊,還建立瞭一個專門繞開美元的結算機制,搭建歐洲各國與伊朗的貿易通道。

如今,歐洲之所以會和美國一起向德黑蘭施壓,除瞭明面上對拜登的期待之外,或許更多的還是美國許下的某種承諾,讓英法德能獲得利益的同時,還不用擔心核危機。

而這種靠利益連接起來的關系,往往並不可靠,尤其是在中東的復雜局勢下,就更充滿不確定性瞭。

倘若,拜登最終無法實現承諾,英法德沒準會與俄伊一起,轉過頭向美國發難。

畢竟,國與國之間,永遠都是利益至上,以前如此,以後也不例外。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