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小虎”曾和“四小龍”並駕齊驅,如今為何差距越來越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進入一個相對平和的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派系之間的國傢雖然仍然明爭暗鬥,比如美蘇以及後來的美俄,但整體上來說,越來越開放的環境,讓很多國傢都迎來瞭經濟的高速發展期。尤其在亞洲地區,隨著殖民體系的崩塌,東南亞以及東亞很多經濟體都迅速崛起,一度產生瞭很多新穎的稱號,比如說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

亞洲四小龍很多人都相對熟悉,指的是韓國、中國TW、中國HK和新加坡。這幾個地區,主要是利用當時發達國傢向發展中國傢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利用這些外來的資金和技術,自己當地廉價的勞動力,調整戰略,迅速崛起。除瞭四小龍的一個概念,當時還有另外一個四小虎的說法,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四個亞洲發展中國傢。

現在來看這種說法,其實是有點意思的,乍聽之下,有點像明教左右光明使者以及四大法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小龍的名號仍然如日中天,經濟也保持增速,像新加坡,在2018年的時候,GDP總量已經達到瞭3610億美元,按照其560萬總人口的數量,人均GDP已經達到瞭6.4萬美元,比同期的美國數據要都好。

但與此同時,四小虎卻逐漸銷聲匿跡,乃至於到現在,提起四小虎,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哪些國傢瞭。本來一度能並駕齊驅的兩個“角色”,為何在這些年的時間裡,差距卻越來越大瞭呢?

一、機遇不同。其實無論是國傢還是個人,好的機遇有的時候比努力更加重要。這也是雷軍說的,“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縱覽四小龍的地理位置,加上機遇的保駕護航,相對成長更為容易。而在第一波的紅利過去瞭之後,作為後來者的四小虎,想要走同樣的軌跡起來,已經沒有當初那麼好的天時地利人和瞭,競爭力大,強國開始打壓,都讓他們寸步難行。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難題。比如說在1997年,亞洲遭遇金融危機之後,四小虎每個國傢都恰好處在成長期,遭到瞭不同程度的打擊,無法繼續延續經濟的高速增長,後期再要重新崛起,已經難上加難。

二、內部種族問題。如果說外界給予的機遇,是上天的饋贈,四小龍抓住瞭這個機遇並成功發展。那四小虎各自的主要原因還是種族和宗教的因素。以印尼為例,每天要禱告5次,一年還要有一個齋月,這樣國傢,哪來的時間埋頭發展經濟?

亞洲四小虎,每個國傢都有自己的信仰,第一要務,已經不是拼命的工作掙錢,活著的意義不同。日本、韓國和其他兩個地區則充滿瞭拼搏精神,每天早8點上班,在公司待到晚上9-10點才離開,沒有被神束縛。雖然大多也有信仰,但是好的生活沒有完全寄托到神的身上。幸福還要靠自己來爭取。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