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瞭《哪吒》,再見瞭50億,一種新的玩法已在電影圈誕生

春節檔的硝煙逐漸散去,《你好,李煥英》和《唐人街探案3》的票房雙雙破瞭40億,這在世界電影史上也是很罕見的,這本是中國電影的勝利,然而一些網友的言論卻讓人十分不適。

有網友說:陳思誠拍瞭三部電影,票房就超過瞭張藝謀一輩子的總票房,他是否已經超越瞭張藝謀。

有網友說:賈玲一部電影比馮小剛一輩子的喜劇票房加起來還要高,《李煥英》是否讓馮小剛羞紅瞭臉。

這些“唯票房論”的言論表面上是捧一踩一,實際上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人為地將電影人搞對立,沒唯恐天下不亂。

實際上中國電影人的格局遠遠不像網友想得那麼小。

就說這兩天,《李煥英》的票房突破瞭50億,先後超越瞭《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榮登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的第二名。

《流浪地球》和《哪吒》立刻發瞭祝賀的“交接海報”。

這是《流浪地球》的聯動海報。

這是《哪吒》導演餃子的手繪海報。

本來是票房上的你追我趕,現在卻演繹成瞭一種充滿默契和鼓勵的接力賽,這一切歸功於一種新秩序的建立。

一切要從2015年說起。

2015年春節檔,《捉妖記》的票房超越瞭《泰囧》,許多人等著看徐崢倉皇落敗的好戲。

沒想到徐崢大方地曬出瞭《泰囧》慶賀《捉妖記》的海報。

並且配文道:“望從此成為中國電影界的一種禮儀,永遠支持新冠軍!紀錄,就是用來打破的,中國電影加油!電影人加油!觀眾加油!”

這一下子,格局立馬上來瞭。

2016年,票房冠軍易主,《捉妖記》就延續瞭徐崢的“禮儀”,向周星馳的《美人魚》發瞭祝賀的海報。

2017年,《戰狼2》以56億的票房登頂冠軍寶座,《美人魚》也向《戰狼2》發瞭祝賀海報。

《戰狼2》將票房紀錄一下子提高瞭20億,4年之後還是無人能破,於是這種“交接傳統”開始下沉,引發瞭電影界的一場社交風暴。

2019年,《哪吒》橫空出世,接連破瞭各種紀錄,《大聖歸來》《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爭相恐後地發來祝賀海報。就連《復仇者聯盟4》這樣的引進片也入鄉隨俗,向《哪吒》表示祝賀。

從去年開始,這樣的“社交禮儀”已經不止局限於一張海報瞭。

陳思誠去年親臨現場觀看瞭《八佰》的首映,電影結束後他激動地為《八佰》打call。

在國慶檔的《我和我的傢鄉》裡,陳思誠也放下《唐探3》的宣發工作,拍攝瞭其中一個單元《天上掉下個UFO》,並在影片裡CUE瞭自己的新片。

而到瞭今年的春節檔,這種電影間的聯動更加頻繁。

《刺殺小說傢》的劇組跑到《人潮洶湧》裡客串。

《人潮洶湧》的劉德華跑到《唐探3》裡客串。

劉德華在抖音宣傳電影時,《李煥英》的導演賈玲第一時間搶瞭沙發。

《李煥英》和《發財日記》都用到瞭劉德華的經典歌曲。

大傢看到瞭吧。

你們嘲諷賈玲抱沈騰的大腿,人傢賈玲確實抱住瞭沈騰的大腿,可自己也成瞭更粗的大腿,兩個大腿愣是趟出瞭一條康莊大道。

你們怒斥電影圈報團取暖圈地自嗨,人傢電影人還真就抱緊瞭一團,共同進步,將中國電影推向瞭新的高度。

你們以票房論英雄,人傢電影人還真就奔著電影票房使勁兒,紀錄一個接一個的破。

你們吵得不可開交,人傢電影人倒是一團和氣,其樂融融。

真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而這些電影人為何能有這樣平和的心態呢?

番茄君覺得他們至少想明白瞭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電影票房高不代表電影質量好。

評價電影的好壞至少有兩個維度,一個是票房,一個是藝術性。

賈樟柯所有的電影票房加起來可能隻有1億出頭,可是它們的藝術性極高,沒人否認賈樟柯能代表中國電影的最高水平。

《戰狼2》票房高達56億,可是他本人都認識到這部電影的質量配不上這麼好的票房,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他說票房大賣後,自己沒有沾沾自喜,反而如履薄冰。

他反復看瞭幾十遍《戰狼2》,找到瞭片子拍攝中的很多瑕疵。

陳凱歌、張藝謀的電影賣不過他,可是他每次見瞭前輩依然畢恭畢敬地請教電影的拍攝經驗。

李連傑告訴他要“夾起尾巴做人”,他立刻收斂鋒芒,停下導演的工作,去拍攝瞭《攀登者》《金剛川》《長津湖》等電影。

別人問他為啥還不拍《戰狼3》,他說自己沉淀的還不夠。

擁有同樣覺悟的還有賈玲。

她表示自己不是因為當瞭導演才去拍《李煥英》,而是想致敬母親,才去當瞭導演。

拍攝這部影片她是帶著初心的,所以她沒有簽訂什麼對賭協議,用最謹慎的態度拍攝瞭這部影片。

這部電影從專業的角度到處都是瑕疵,可是恰恰因為它的情感真摯,讓觀眾產生瞭共情,這些瑕疵也就不再重要。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就評價《李煥英》是一部積累瞭創作者深厚情感的電影,非常貼合大傢在春節期間的觀影需求。

他進一步強調,我們在推進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同時,也應該註重內容百搭,尤其是情感表達。

所以,許多人都在問一個問題:《李煥英》值不值50億票房?

番茄君倒建議各位問一個問題:《李煥英》值不值50塊錢票價?

如果你覺得值,那就夠瞭!

賈玲在票房大賣後,也沒有洋洋得意,她表示自己短期內不會繼續擔任導演拍片,因為《李煥英》是一件孤品,很難再復制。

正因為電影人對票房有著足夠清醒的認識,才能在票房面前保持平和的心態。

中國電影人們還想明白瞭第二件事:隻要蛋糕做大瞭,大傢才都有的吃。

過去幾年,我們目睹過太多這樣的鬧劇:兩部同期上映的電影都買水軍來黑對方,最後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可與此同時,中國電影在這些年無論是在影院數量、觀影人數、影片質量還是票房上都實現瞭井噴式的增長。

這些電影人內訌瞭幾次後發現,蛋糕這麼大,咱們爭個什麼勁兒?

另一方面,電影人的藝術壽命是有限的,在自己創作力枯竭的時候,培養一個新人其實也是延續自己藝術生命的一種有效手段。

想通瞭這一點後,電影人開始做瞭兩件事:抱團和傳承。

有好的題材,一堆電影人蜂擁而上,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就是抱團。

《流浪地球》拍攝沒錢瞭,吳京投瞭幾千萬頂上,開啟瞭中國科幻的新紀元。

港片落寞瞭,一批香港人抱團取暖,拍出瞭《無雙》《追龍》《拆彈專傢2》等一批口碑之作。

去年國慶檔,中國喜劇屆的半壁江山抱團拍出瞭《我和我的傢鄉》,給觀眾帶來瞭無盡的笑聲。

這些“抱團”產生瞭“1+1>2”的效果,這樣的抱團會成為中國電影的常態。

而說到傳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劉德華瞭。

他在2006年扶持寧浩拍《瘋狂的石頭》,幫助他成為中國最成功的的商業片導演。

寧浩隨後又幫助郭帆拍攝《流浪地球》,所以在影片結尾才會打出“鳴謝劉德華先生”。

寧浩在幫助完郭帆,自己也和徐崢搞出瞭“壞猴子計劃”,幫助新一批的電影人快速成長。

在他們的幫助下,文牧野拍出瞭《我不是藥神》,申奧拍出瞭《受益人》。

而風頭正勁的陳思誠,也在拍電影的間隙發現瞭新人柯汶利,監制瞭他的作品《誤殺》,不僅扶持瞭新人,還擴大瞭自己“唐探宇宙”的版圖。

《唐探3》口碑滑落顯示瞭陳思誠的疲態,他表示不排除《唐探4》交給新人執導,這樣能保持這個系列的生命力。

中國電影人在經歷瞭早期的口水仗和盤外招後,已經放下偏見,凝結成瞭一股繩,這也是中國電影能迅速崛起最關鍵的原因。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在電影圈形成瞭這一套互幫互助的社交禮儀,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

作為觀眾,少一點爭吵,多一點包容,或許回饋我們的不再是戾氣,而是電影人更多的誠意作品!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