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抗議者都是西方培訓出來的:一看這種西方才有的戰術就明白瞭

從緬甸街頭采用的陣型和戰術,其實可以看出一些事情。比如,緬甸抗議者使用的盾墻戰術,就可以看出來這種戰術不是東南亞本地的產物,而是一種來自歐洲的戰術。

在宋朝的時候也要盾墻,比如宋軍對西夏,宋軍對遼軍。但是,這種盾牌戰術,主要是依靠後面的弩手進行遠距離射擊阻擋對手。從緬甸抗議者的盾墻來看,這種盾墻更加緊密。來源於羅馬帝國和維京人的戰術。

這種以大型長方形金屬盾牌為核心的陣型,可以保證一定紀律與士氣以維持陣型,不可越陣而出,不可輕易潰散。多面防禦,保證側翼,不留魚腩,不留死角。在步兵站成一排的時候,大型方盾可以互相壓邊緣組成盾墻。是一種抗沖擊型陣列。

這種陣型在東南亞是沒有的,東南亞因為地形都是復雜的亞熱帶山區,而且地形支離破碎,還有很多水網地帶。其實很難有可以進行大型野戰的地方。同時,盾墻其實是主要防禦重甲騎兵沖擊的,東南亞古代又沒有重甲騎兵。因此,沒有發展出盾墻戰術。

而且歐洲的盾墻和亞洲其他地方,比如東亞的盾墻還不一樣。比如宋朝更多的是圓盾,因為圓盾可以很方便的做到旋轉。就可以把對面的攻擊滑開或者把對面的盾打開,露出中路給你捅或者砍。可以說,圓盾算是你的副武器瞭。再加上宋軍不是主要靠長矛阻擋重甲騎兵沖鋒,而是靠強弓硬弩。

北宋時期,為瞭應對契丹和西夏騎兵的沖擊,面對自身的不足和長處,北宋采用瞭弩盾結合的戰術:“牌手當前,神臂弓次之,弩又次之”。這種戰術就是通過步兵圓盾,來保護己方的弓弩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弓弩優勢。

方盾覆蓋面積大,可以比較有效的防禦弓箭之類的遠程武器,但是,攜帶就不是很方便,重量大、體積大,也會妨礙另一隻手的武器使用,往往配合短矛、短劍。使用方盾最著名的是羅馬方陣。

這種結步兵龜殼陣的打法,在世界上其他國傢都很少。主要還是歐洲比較多,同時采用金屬方形盾牌的也是歐洲比較多。特別是那種磨得很亮的方盾。羅馬帝國秩序崩壞後,各路蠻族中盛行的簡單粗暴的盾墻密集結陣成為瞭歐洲步兵戰術的主流。密集人墻是人類自身對抗動能最簡單的辦法。

因此,緬甸抗議者這種陣法,必然是來自歐美的教官訓練出來的。特別是從動圖可以看到,整個盾牌使用,步伐都是典型的羅馬軍團式戰術。

這種戰術的優點首先是防禦,其次如果在街口和街尾都有盾墻,那麼在其中的大量人員就不會發生潰散。容易以少數經過訓練的抗議者控制住大數量看熱鬧心態的抗議者。裹挾著所有人一起進退。可以看出來,從2014年烏克蘭街頭到現在,美國人的培訓方式是升級瞭的。現在已經進化到盾墻瞭。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