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童婚:女孩不到15歲出嫁,最小新娘還在吃奶,嫁妝少得可憐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這裡以古印度文明而著稱於世,但是在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後,這個輝煌的文明就戛然而止。雅利安人不僅毀滅瞭古印度文明,而且還建立瞭影響深遠的婆羅門教,它後來發展成為印度教,時至今日,成為在印度有著最廣大的信徒的宗教。

印度教的影響力,已經融入到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絕大部分人心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受印度教影響,印度的童婚現象屢禁不止。該教的《摩奴法典》明確規定:“30歲的男子應同12歲的幼女結婚,24歲的男子應同8歲的幼女結婚。”

作為一種社會陋習,童婚在印度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具體出現的年代已經無法考證,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現在已經長達3000多年。在這一段漫長的歲月中,女孩如果12歲還沒結婚,是一件非常令人驚訝的事情。

童婚對年幼的女孩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也阻礙著印度的發展。早在1929年,印度就意識到瞭這個問題,專門頒佈瞭禁止童婚的《沙達法令》,通過報刊和張貼大型標語等方式,呼籲人們摒棄童婚這一陋習。然而,這種努力在幾千年形成的觀念面前,顯得力不從心。

20世紀30年代,印度有70%的婦女結婚年齡不到15歲。印度獨立之後,這種情況依舊沒有得到多大改善,到瞭1961年,農村還是有大部分女子不到15歲就結婚。

為此,印度在1978年頒佈瞭《禁止童婚法》,專門修改瞭結婚年齡,將女孩的結婚年齡從15歲提高到瞭18歲,男孩子則從18歲提高到21歲。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瞭童婚現象嚴重的狀況,但是在一些山區和落後的農村,童婚依舊盛行不衰。

童婚陋習屢禁不止,有著非常復雜的因素,除瞭古老教規、重男輕女觀念影響外,主要原因還是貧窮。

印度婚姻習俗與我們不同,女孩出嫁時,需要準備一筆價值不菲的嫁妝。不過,女孩年齡越小,需要的嫁妝價值就越小,婚禮的儀式花銷越少。對於很多貧苦人傢來說,子女的婚禮花費,可能是一輩子都無法支撐的負擔,因此,男女雙方父母都願意孩子早早完成婚姻大事,這樣省下一大筆費用,可以大大減輕傢庭的負擔。

總體來說,童婚現象在印度的西部和中部這些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比較盛行,尤其是西部的拉賈斯坦邦,是童婚現象最為嚴重的一個邦。印度科學傢曾經在該邦搞過一個調查,結果觸目驚心。調查表明,拉賈斯坦邦6-14歲的小學生中,有30%已經結婚,而在所有的已婚女子中,超過25%的人年齡在15歲以下。

在拉賈斯坦邦,有一個被稱為“阿卡哈蒂吉”的習俗,它已經延續瞭好幾個世紀。在節日來臨時,拉賈斯坦邦成千上萬的少男少女,在父母的操辦下,完成瞭終身大事。女孩子中,有的隻有四五歲,甚至還有正在襁褓中吃奶的嬰兒,卻在懵懵懂懂中,就做瞭別人的新娘。

嫁到夫傢後,很多女孩子迎來的不是美好的生活,而是苦難的日子,她們小小年齡就失去瞭受到教育的機會,提前告別瞭童年,因為地位低下,往往承擔著傢裡的臟活累活,夫傢人稍不順心,就會對她們非打即罵。更為淒慘的是,有的女孩四五歲出嫁,15歲就做瞭母親,在花季年齡就得照顧孩子,這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

時至今日,印度的童婚現象還在很多地方盛行,該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徹底消除這一現象。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做到這一點,實在是任重道遠。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