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紮在中國的英國人:對待中國人不能客氣,蠻橫點中國人才會害怕

19世紀的中國遭受的重創是難以想象的,多次在對外戰爭當中嘗到瞭風光不再的苦頭,而這些戰爭的失敗給國人帶來瞭沉重的負擔,不僅喪失瞭自己的經濟獨立權,還痛失瞭腳下珍貴的土地,中國在那個時代艱難前行著。

中國儼然是英法德日俄等國眼中最肥的一塊肉,引得西方各國之間為瞭爭搶這塊肥碩之地也平添瞭幾道隔閡。

眼看著其他國傢在華撈到巨額的好處,自己不插一手來“雨露均沾”實在是枉為“強國”,就連日本和俄國這樣歷史上屢遭中國打擊的國度也能來分一杯羹。

當年的甲午中日之戰,中國的大國之夢徹底破碎,面對向一個彈丸之地的小國賠償巨額賠款,早已千瘡百孔的中國四面楚歌,一紙《馬關條約》的賠款超越瞭任何之前所簽不平等條約的數額,錢從哪裡來?還不上拿什麼抵債?

其實最頭疼這個問題的並不是清政府。所謂虱子多瞭不癢,債多瞭不愁,左右是還不起,簽瞭什麼天文數字的條約沒有什麼差別,隻不過是各種未來沒進口袋的收入先進瞭外國人的口袋,清朝政府還是該怎麼活就怎麼活,至少外國人不會讓清朝政權倒臺。

大傢都知道國際之間也有債務關系,尤其像清政府這樣傢底讓人摸穿瞭的政府。為瞭還賠款而債臺高築。

既然自己還不上前就伸手朝其他列強借錢,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借給別人錢,因為債主沒信譽自己借出去的錢容易泡湯,但是國傢和國傢之間的賬務可不一樣。

作為一個政權來說借款還不上是有保證的,因為可以拿國傢未來的經濟透支,前提是這個國傢說瞭算的政府打包票做抵押,中國這個巨大而有潛力的市場自然是西方列強爭相爭奪的焦點,因為當瞭中國的債主就能夠使得中國大小事務聽命於自己,其中利益是巨大的。

主動借錢的人其實並不像黃世仁那麼威風,各國其實要靠競爭把錢借給中國,這個活其實是外交事務。當時俄國、法國對清政府施加巨大壓力,讓中國向其借款,並從中得到相當多的好處,借款數額達到瞭一億兩白銀,而且俄法不允許中國再向他國舉債。

在這種俄法占盡好處,獨攬利益的情況下,英國人赫德感到英國的利益受到極大的威脅,首先甲午戰爭的當中要求的巨額賠款如果被支付,英國人索要的利益就會得不到保證,雖然清政府已經拿關稅作為付款的擔保,赫德還是覺得英國要吃虧。

尤其是中國人對英國人冷漠的態度,更讓赫德十分擔憂,因為當時中日開戰,英國人和日本人是同盟的關系,從國際關系的角度來說,中國政府和英國也是嘔著一口氣,寧可轉向日俄,也不想朝英國低頭借錢。

赫德深知這種國際關系的利害之處,而當時赫德認為這並得不到英國政府的重視,但是後來英國政府也通過更替駐華公使、強勢竇娜樂的到任,表明英國的立場,也讓赫德看到瞭英國對中利益的重視。

在赫德看來,英國對待中國人就應該蠻橫一點,應像對待黑奴一樣,強勢武力,這樣中國人才會害怕。

當然說歸說,赫德還是要考慮怎麼爭得貸款權力的問題,他知道中國政府如果厭惡某國自然不會願意向那一國借錢,這種態度是非常值得利用的外交手段,正如日俄關系非常差,清政府更傾向於向俄國借款一樣,隻要讓清政府覺得法國和俄國是敵人,那借錢的天平自然會傾向英國這一方。

赫德主動出擊說明俄法施壓中國借款的惡果,希望引起清政府的警示,他表示即便借款利息低廉,但是代價卻是中國政府要在日後任俄法瓜分中國,是得不償失的舉動,借此赫德提出自己的英德借款,以平衡各國之間的勢力。

赫德的意見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因為通過俄法借款的各種條約,中國被要求交出諸多省份:如雲南、廣東、廣西等,無數權力和利益,而俄法還在極力攫取中國的財富,對於這種吸幹中國血的行為清政府已經厭惡到瞭極點。

最後英國的英德借款勝出,但中國仍然是受害者。值得玩味的是赫德倒是通過對中國借款事務的解決完成瞭大功一件,不僅提高瞭自己的政治地位,還贏得瞭在中國海關總署獨一無二的位置,引得俄國法國也要派人入主海關總署。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