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全世界訂條約都不敢用中文是為什麼?西方人永遠不會明白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出師表》

中國人常常用博大精深來形容自己的文化,事實也確實如此。作為一個起源於五千年前,繁榮興盛至今的文化,中華文化承載著無數先賢哲人與今朝強人的智慧與心血,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與延續性,而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延續至今,就是因為有著統一的文字。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開創瞭大一統王朝的序幕。以始皇帝統一文字為起點,中華大地上的所有人都成為瞭漢字的使用者,從此之後,漢字的形式變得更加多樣。

漢字的表達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化,它統一瞭人們的思想,也成為瞭築建文明高塔的基石,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當對漢字存在敬畏。

然而,漢字在國際上卻不如英語、法語通用,這又是為何呢?曾仕強曾說:“全世界訂條約都不敢用中文。”其中又有怎樣的淵源呢?

一、漢字的意思多變

根據《應用語言學》記載,語言有兩種性質,一是要用來準確地表達意思,二是在表達意思的同時要有一定的藝術性

不得不承認,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的語言,其在意思的準確表達上,是要強於漢字的,而漢字獨到的地方就是它有著極高的藝術性與可塑性。

例如,某地公交車的宣傳牌上引用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段文字,意思是上層對於百姓應當愚弄,而不應當給他們講道理,這自然而然的引發瞭輿情的憤怒。

設使中國是一個英文國傢,那麼這段話就會寫成“The people can use it, but not know it.”毫無歧義。

然而,正是因為這段話是中文的,才給瞭人民無限的發揮空間,假如這樣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意思完全就變成瞭:如果人民理解你的政策,則由之,不理解政策,那麼就爭取他們的理解,整段話一下子就豁然開朗瞭,可以被當代人們所接受瞭。

當然,上面隻是調侃,因為中國人從小到大都使用漢語,所以說還是能分清這段文字背後的真實含義是什麼的。

然而假設一個學習過一段時間中文的老外面對這種情況,肯定就架不住人們的忽悠瞭。這也是為何國際條約一般來說都不會用中文作為起草的主文件,對於那些不在中國土生土長的老外來說,萬一被中國人忽悠瞭那可怎麼辦?

因此,國學大師曾仕強就一句道破天機:“有些西方人對於中文想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永遠都看不明白。”

二、與西方文明的差異

中國是東方文明的傑出代表,是國際舞臺上舉足輕重的世界大國,在許許多多的國際組織、國傢與地區中都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

根據《漢書》的記載,早在漢代開始,漢字是外交工作上的通用文字,藩屬國使臣需要不斷學習中文來保證工作順利實施。

然而俗話說“入鄉要隨俗”,如今各國平等,中國也是世界村的一員,跟別國打交道,也是要尊重對方的意願的。

而西方文明通用英語,即使是法國、德國這些母語非英語的國傢,英語也在那兒有很高的普及率,而西方學習中文的人則屈指可數。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英文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因此,和他們簽訂條約,肯定需要一個大傢都能接受的語言。我們很難做到讓西方人學習中文,因為學習中文就意味著他們要同時學習英文和中文兩種截然不同的外語,這未免有些太強人所難瞭,所以說中國就隻能放下身段,主動的學習英語,再和西方進行交流瞭。

當然,隨著近些年中國的發展,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已經有瞭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許多外國人已經開始學習中文瞭。

據外交部在新聞發佈會上所說:2020年,全球大約有2500萬外國人在踴躍學習漢語,而且人數還呈現上升態勢,假以時日,相信中文在某一天也會成為國際條約的通用語言。

三、學習門檻高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們可能感受不到漢語的復雜性,然而漢語在外國人眼裡,卻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

像是古代就有《石氏食獅史》這樣的遊戲文字的文章,就足以證明漢語的復雜程度難以想象。

中國人學會瞭英語,走上美國街頭,興許就已經可以和大部分的人無障礙交流瞭,然而外國人學會瞭中文,走上中國街頭能和中國人交流的隻占少數。

暫且不提中國各地區口音的不同完全可能會讓老外暈頭轉向,即使大傢都說普通話,老外也有可能摸不著頭腦。

例如,拒絕表白,西方人往往是直截瞭當,而中國人卻會說“你是個好人”,中國人其實都能理解對方的意思瞭,於是放棄追求,然而老外卻有可能因為被發瞭好人卡,以為自己得到瞭對方的歡心,從而在愛情路上奮起直追。

除此之外,漢字有著很高的美學價值,在中國,即使是非常正式的法律文件以及政策綱領,起草者們都會用工整的語言進行編纂。

例如,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頭到尾意思表達準確,還富有音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對於老外來說,這是很難想象的。

在法律文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序言也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用詞極為考究的同時,還極其富有內涵,回憶瞭中國的往昔,又展望瞭未來。

“加強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團結,支持被壓迫民族和發展中國傢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的正義鬥爭,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進步事業而努力”,這段話更是看的人熱血沸騰。

反觀西方的一些法律條文或者政策文件,都遠遠不如中國的文件優美,隻不過是幾個幹巴巴的條文羅列到瞭一張紙上。

所以說,如果國際條文使用中文,外國人斷然不可能理解這文字背後的美感,為瞭讓外國人理解,中國文字就隻能削足適履,用幹巴巴的文字來編纂一個條約,這樣無異於自廢武功,不但發揮不出漢字的任何優越性,還不如英語來的簡單明瞭。

因此,不用漢字編寫國際條文,不是因為漢字不好,而是因為老外素養不夠,完全不能理解漢字的內涵。

結語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中國的文字如同中華文明一樣,歷盡風霜的磨礪,如今已經愈發成熟,輝煌,它見證瞭中國歷史上無數的興衰,它裹挾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沉重,它有著音律之美,是文學的絕佳語言,它也有著極強的表達能力,是科研的強大武器。

有些別有用心之人嘗試用“國際條約編寫不用中國漢字”為由,打壓並抹黑中國的文化,對於這種言論,我們可以一笑瞭之,畢竟中國的發展不是靠說,而是靠“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實業精神,假以時日,等中國的發展邁入更高的臺階後,針對中國的各種污蔑自然也會消失。

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正處在中華文明復興的關鍵節點上,我們更應該卯足勁奮起直追,同無數的先賢古人站在一起,同無數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站在一起,同十多億同胞站在一起。

共同以中國人這個統一的名字,奮進在各自的崗位上。待到中華民族完全復興之日,你我之名將共同列在歷史的豐碑。

參考資料:《出師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