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之痛:加沙被以色列圍困19年,如今現狀如何?

過去的數十年裡,中東地區的加沙地帶時常與流血沖突聯系在一起,以暴制暴在加沙地區早已是常態操作。

加沙是巴勒斯坦的最大城市,有三分之一土地為沙丘所覆蓋。雖然面積不大,隻有365平方公裡,但是卻居住著超過300萬人口,為全球第五大人口密集區域。在加沙另一側為以色列,有數百萬以色列人生活在巴勒斯坦哈馬斯的火力射程之內。一旦這一地區局勢緊張,雙方便會上演空防大戰。雖然以色列的“鐵穹”反火箭系統攔截命中率超高,但隻要有一枚來襲的火箭彈沒有攔截到,就有可能給以色列人帶來生命危險。

而對300萬加沙地區居民來講,情況同樣好不到哪去。他們不僅要居住在僅相當於新加坡二分之一面積狹小的地區,還要忍受以色列的報復性反擊。盡管以色列一再強調以軍主要利用精確器發起外科手術式打擊,但因人度太大, 每平方公裡生活瞭9000人,難民會有平民傷亡。

加沙問題的根源在於,這片土地曾先後被埃及和以色列占據,卻從未被任何一方真正接納。從居民構成來看,75%的加沙人為巴勒斯坦難民,他們大都在1948年以色列入侵時,失去瞭自己的傢園。就連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也曾在加沙難民營裡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

起初,以色列對於加沙這麼一塊土地並無多大興趣,一直是由埃及所掌控管理。此後,埃及在與以色列的戰爭中失敗,加沙的控制權才落到以色列手裡,持續近40年之久,直到2005年以色列軍隊實行單邊撤離計劃,全部撤離加沙。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加沙並不是今天這個樣子。在2000年之前,當地巴勒斯坦居民都可以自由往來於加沙和約旦河西岸之間,甚至進入以色列尋找一份糊口的工作。2000年後,隨著針對以色列的暴力活動加劇。在2002年,以色列祭出重拳,封鎖瞭加沙走廊與埃及邊境,此後又在加沙邊境修建起瞭隔離墻。

2005年以色列撤離加沙,把這個燙手山芋踢給瞭埃及。埃及認為加沙是埃及的門戶,沒有必要為數百萬加沙人的生存買單,應一直處於封閉狀態,所以每次開放拉法口岸的期限隻有幾天時間,允許加沙居民進入埃及打工。

如果有人想從加沙進入以色列,隻能通過漫長、黑暗的地道系統,穿過隔離墻,能否成功還是未知之數,因為隔離墻不遠處就有以色列的狙擊手時刻待命。曾有以色列高官表示,“我們就是要讓巴勒斯坦白人處在饑餓之中但又不至於餓死。”

歷經十多年的圍困,加沙宛如一個充斥著憤怒與絕望的大型囚籠,加沙人習慣於用“世界上最大的監獄”來描述這片土地。其物資供應和人員往來,主要依靠通往埃及的地道系統,其經濟支柱除瞭國際社會援助外,主要是靠走私活動。在長長的走私清單中,不僅有槍支彈藥,還包括食品和各種生活用品,甚至連自願嫁到這裡的女性也要從地下穿越封鎖線。

有數據顯示,長期封鎖和軍事行動致使加沙區域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商品短缺,失業嚴重,一年的GDP總量不到30億美元。在加沙,一名成年男子日均可攝取2800卡路裡熱量,成年女性每天2200卡路裡熱量,僅僅是達到維持生存需求的標準。

如此惡劣的環境,堪稱是人類最不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