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第八大經濟體阿根廷,沒落瞭

NO.306 作者/潘文肖

自1955年後的30年間,平均每兩年多一點就要換一屆政府,最短的一屆政府隻存在49天。政權更迭頻繁,所施行的經濟政策也朝令夕改。

制圖/傲慢的上校 漫畫/聽風者 配圖/大尾巴熊

1910年是阿根廷獨立100周年,也是其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年。在這一年,阿根廷的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八,其經濟增長率和國民收入的增長水平,甚至超過當時的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的大部分國傢。

反觀今天呢?(2019年阿根廷經濟在世界各國中的排名)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準發達國傢,在當今世界卻遊走於國際資本市場之外,成為一個主要出口初級產品的發展中國傢,這其中發生瞭什麼?

準發達國傢

1810年,阿根廷取得完全的民族獨立。但獨立後的阿根廷卻依然沒有擺脫舊有的殖民地經濟結構,在國內也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和全區性的統一經濟,加之獨立後沿海的資產階級和內陸的封建主之間矛盾尖銳,國內政局動蕩不安,整個阿根廷經濟發展極為緩慢。

南美洲獨立運動(實線為玻利瓦爾進軍路線,虛線為聖馬丁進軍路線)

在阿根廷資產階級還難以戰勝內地封建主的情形之下,為尋求政治的穩定,兩派不得不謀求妥協。為此,雙方推舉鐵腕人物羅薩斯上臺。

鐵腕將軍羅薩斯

羅薩斯上臺後,沒有居中調停,卻極力維護內地封建主的利益,在他的偏袒之下,以大畜牧業主、大莊園主為代表的封建主,最終成為阿根廷政治、經濟生活中的決定性力量,他們所壟斷的畜牧業也成為阿根廷的經濟支柱。在畜牧業蓬勃發展之時,以畜產品為主的對外出口也日漸興盛,到1851年,從佈宜諾斯艾利斯港出口的商品總值達到近三千萬比索,平均每年有674艘外國商船進入佈宜諾斯艾利斯港。

阿根廷的20元錢上,記載瞭那段繁華的歷史

在羅薩斯的統治之下,他利用鐵腕手段,將分崩離析的阿根廷各省維系在一起,客觀上促進瞭國傢的統一和政局的穩定。在穩定的政局之下,阿根廷經濟開始擺脫低迷的狀態,並獲得初步的發展,各個地區的經濟往來也日益頻繁,全國統一的市場也逐漸在形成。

在羅薩斯政權垮臺後,阿根廷的畜牧業依然處於蓬勃發展的態勢下,19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歐洲和美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對輕紡原料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加,阿根廷的畜牧業轉而向養羊產業集聚,迅速超過養牛產業和醃肉產業。與此同時,阿根廷的種植業也迅速崛起,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阿根廷便成為小麥出口國。

在19世紀60年代,正當阿根廷的經濟發展穩步推進之時,阿根廷聯邦的統一進程也逐漸加快。1862年,聯邦各省推選米特雷為總統,宣佈佈宜諾斯艾利斯為臨時首都。從此,阿根廷結束瞭獨立後長期動亂和分裂的局面,成為正式統一的國傢。至此,阿根廷統一的國內市場和經濟宣告形成。

巴塔哥尼亞高原適合養羊,阿根廷是羊毛大戶

‍ 潘帕斯草原適合養牛,阿根廷被稱為“世界肉庫”

阿根廷國傢的統一,對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1865年,阿根廷羊毛出口量達到世界第一,其他農產品的出口也日益興盛。在出口的繁榮之下,阿根廷經濟獲得迅速的發展。自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阿根廷每年的經濟增長率皆維持在6%以上,是當時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傢。到阿根廷成立100周年的時候,阿根廷的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八,躋身於世界上最為發達的10個經濟體之列,其人均收入也達到世界前16個發達經濟體平均數的92%,這意味著阿根廷已經成為準發達國傢。

出口量的增長也讓阿根廷鐵路交通興旺發達

跌落發展中國傢

1910年5月,為紀念阿根廷獨立100周年,阿根廷政府舉行瞭盛大的慶祝活動,歐洲各國和美國代表雲集佈宜諾斯艾利斯,這也昭示阿根廷超高的國際地位。而到瞭阿根廷獨立兩百年的紀念日時,在嚴重的經濟困局之中,阿根廷的慶祝活動卻顯得冷冷清清。為何在百年國慶的輝煌後,阿根廷就逐漸走向沒落?

100年後,卻有人心不在焉看起瞭手機

第一,阿根廷在1910年之前的經濟增長全賴初級農產品的出口所帶動,工業化進程緩慢。在1910之前,發達的農牧業、大西洋航運的迅速發展和冷凍技術的提高,使阿根廷的農牧產品出口異常繁榮,單憑初級農牧產品的出口,便讓阿根廷的經濟一躍千裡,成為比肩歐洲和美國的發達經濟體。

當時的歐洲人要移民紐約?不,他們選擇瞭佈宜諾斯艾利斯

1940以後,隨著二戰的愈演愈烈,各國列強自顧不暇,工業產品出口下降。借著這個難得的窗口期,保持中立的阿根廷便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大搞工業進口替代。但阿根廷發展工業,卻選擇瞭一條“捷徑”,隻建立起初級農產品加工、紡織等輕工業,生產設備等工業制成品嚴重依賴進口。而且,阿根廷發展工業,片面強調進口替代,而不是全面發展工業,參與國際競爭,這也導致其工業結構十分單一。直到上世紀50年代以後,阿根廷政府方才意識到石油、化工和機械等重工業的重要性,開始進軍重工業。上世紀60年代後,全球工業進入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時代,而仍在重工業領域止步不前的阿根廷與新興工業國傢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與此同時,亞洲國傢的工業也日漸崛起,世界工業格局的競爭愈加激烈,本就先天不足的阿根廷工業便臨著更加艱難的局面。

面臨難題的傳統工業

時至今日,阿根廷雖然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並努力改變出口結構,擴大工業制成品的出口,雖然近年也取得一定成效,但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農牧產品在阿根廷對外貿易中仍占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工業制成品還是大量依賴進口。從出口的初級農牧產品便可以看出,阿根廷的工業水平與主要工業強國相比依然有較大差距。工業發展的滯後,未完成產業升級,也就成為阿根廷衰落的根源所在。第二,動蕩的政局,不當的經濟政策,是阿根廷衰落的主要原因。雖然在1862年,阿根廷聯邦便獲得實質性的統一,但自從二戰以後,阿根廷的政局便再次陷入動蕩之中。自1955年後的30年間,平均每兩年多一點就要換一屆政府,最短的一屆政府隻存在49天。政權更迭頻繁,所施行的經濟政策也朝令夕改,這對於經濟的發展不啻於一場災難。

軍人成為民粹主義的工具

1946年~1955年,庇隆第一次執政,便大力興辦國有企業;待到阿蘭佈上臺,他便推行去庇隆化的政策,全面廢除庇隆的經濟政策;1966年,翁加尼亞發動政變後,大量引進外資;1973年,庇隆重新執政後,又限制外資的湧入。因此,缺乏穩定的經濟政策,對於經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庇隆和他的夫人畫像高高掛起,意氣風發

庇隆起起落落,阿根廷落落落落

第三,阿根廷未處理好本國的外資問題。引進外資,是很多國傢在工業化初期常見的做法,外資不僅可以帶來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和經驗,還可以密切本國與國際市場的聯系,利用好外資可以大大促進本國的工業化進程。而阿根廷在處理外資的問題上卻產生大量問題,甚至一度抵制外資,將外資的銀行、鐵路等收歸國有,降低外資企業利潤的匯出比例,延長資本的抽回時間。這些舉措,直接導致外資逃離阿根廷,對其經濟發展產生惡劣影響。

當時的漫畫,形容違規吞並外資的阿根廷被債務壓的喘不過氣,更讓各國迅速撤回在阿根廷的投資

今天的阿根廷列車還是由中國大連制造的,被人戲稱為“賣肉換火車”的阿根廷經濟結構單一可想而知

第四,梅內姆時期(1989年~1999年)推行的過度開放、極端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是阿根廷深陷危機,一蹶不振的直接原因。首先,梅內姆上臺後,不顧阿根廷的實際情況,盲目推行過快的、極端的私有化政策。梅內姆執政初期,阿根廷面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和財政赤字,為穩定經濟形勢,他效仿俄羅斯,對國民經濟推行“休克療法”,實行一系列的激進開放政策,試圖在短期內減少國傢的財政赤字,使經濟走上穩健的發展道路。梅內姆先從私有化入手,到2000年,阿根廷的私有化浪潮達到頂峰,其國有資產和自然資源幾乎完成全盤私有化。更為致命的是,在私有化的進程中,其大型國有企業盡數被跨國公司所兼並,外國資本逐漸控制阿根廷的能源、交通、通訊等幾乎所有的經濟命脈,這直接導致阿根廷喪失調節宏觀經濟的能力,失去經濟主權其次,梅內姆實行激進的金融改革,無限制開放金融市場。為解決外匯短缺的困局,梅內姆在上臺初期便迫不及待地頒行緊急經濟法,規定給予外資國民待遇,打開國門,吸引外資。緊接著,梅內姆又宣佈實行資本交易自由化的政策,加大力度吸引外資。隨著梅內姆的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推行,外國資本蜂擁而至,幾乎控制瞭阿根廷的金融市場。到2001年,外資銀行的資產大大超過阿根廷本國的資產,達到67%。

梅內姆:“開放市場可以買到中國制造的的青花瓷和自行車”

最後,梅內姆的經濟自由化的政策為阿根廷的經濟惡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梅內姆上臺後,一改阿根廷之前的貿易保護政策,大幅度降低關稅。但是,貿易自由化在提高阿根廷進出口貿易的同時,也加大瞭本國對進口產品的需求量,而且進口增加的速度和數量大大超過出口量,從而導致阿根廷出現嚴重的貿易逆差。貿易逆差的出現,使阿根廷的財政赤字愈加惡化。在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推動下,阿根廷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大為降低。在1997亞洲金融風暴和1999年巴西貨幣危機的沖擊下,本就蕭條的阿根廷經濟陷入困局,到2001年12月底,阿根廷爆發政治、經濟和社會的三重危機,整個阿根廷的國傢命運被徹底改變,即使後續的阿根廷政府廢棄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推行新的經濟改革,但制約阿根廷經濟發展的外債問題、經濟結構失衡問題和諸多政治難題始終沒有獲得根本性改變。

走上街頭抗議的阿根廷人

2019年,阿根廷的經濟增長率為-2.09%,,GDP總量為4454.45億美元,世界排名第27,人均GDP也不足一萬美元,歷史和現實的多種原因,最終使阿根廷從一個準發達國傢變為發展中國傢。

參考資料 l 二戰後阿根廷衰落的原因分析.秦祖明 尤鵬;阿根廷獨立後的經濟發展與國傢統一.張傢哲;阿根廷經濟衰退的百年悲歌.甘子玲;發展中國傢的難題,開放與發展–以阿根廷為例;阿根廷經濟困局的由來和啟示.吳婷婷 王岑伊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