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姑子不用做事”“別和我女兒比,你也不會當我是親媽”

01

有時想想,婚姻真的是一個復雜的東西,它不單純隻是兩人之間的事,而是兩個傢庭以及背後社會關系群體的結合。

婚姻關系中的每個人,各自有著自己的成長背景、生活閱歷,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三觀,走到瞭一起,在婚姻這個攪拌器裡,交融在一起。

可是有很多東西,例如性格三觀,都是經過多年時間養成,如果本身就不契合,那麼無論怎麼努力去攪拌,也一樣是無法完美契合。

就像鋼筋和混凝土,看似粘合得很緊,你以為真的是相互融合瞭嗎?不,他們各自都是完整而堅硬的,誰也不可能進入到彼此的內心,但是並不影響他們組合的堅固。

你覺得這份牢固,是因為鋼筋還是因為混凝土呢?

其實,婚姻裡也是如此,每個人堅守自己的本分,然後付出自己的那一份努力,你的傢庭就一定能夠幸福和睦。

可是,有些女人對婚姻中的關系期望太高,希望能夠相互融合,希望婆媳之間能夠像母女一樣去相處,然而,最後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02

昕苑結婚以後,一直都小心翼翼,因為她聽說過太多婆媳不和,最後導致婚姻破裂的故事。好在婆婆也是一個挺通情達理的人,兩人相處還算融洽。但昕苑總覺得婆媳之間少瞭些什麼。

昕苑老公還有一個沒出嫁的妹妹,才20歲出頭,也住在一起。但昕苑和這個小姑子好像有些不對路,彼此都不喜歡彼此,平時也隻是出於禮節保持點頭微笑。

在剛嫁進門的時候,昕苑的待遇與小姑子差不多,除瞭洗自己的衣服之外,幾乎都不用做什麼傢務。每天下班回來就有飯吃,吃完飯嘴一擦躲回房間玩手機。

可是,自從孩子出生以後,昕苑感覺自己的待遇越來越差瞭。

在她上班的時候,婆婆會幫忙她帶孩子。下班以後,她要做好一傢人的飯菜,還要洗碗收拾桌椅,然後才能帶孩子回自己的房間。

03

昕苑覺得很辛苦。但公婆還常常不滿意,對她做的傢務指指點點。其實昕苑也知道公婆沒有惡意,是自己和公婆在生活習慣方面有些不同,產生瞭一些分歧,她可以接受。

隻是婆婆有時候的一些做法,讓她很難心平氣和。

她的廚藝原本不錯,但婆婆常常說,今天這個菜味道太淡,我女兒這兩天感冒本來就沒什麼胃口;那個魚湯不要不要放太多老酒,我女兒怕那個味;我女兒這兩天都瘦瞭,晚上多做幾個菜……

昕苑心裡就很不服氣,自己也是這傢中的一份子,憑什麼一切都要以小姑子為主?她現在才明白,她和婆婆之間就是少瞭什麼。

每次婆婆和女兒在一起聊天的時候,都是有說有笑愉快親切,而自己和婆婆聊天雖然也是有說有笑,但卻少瞭一份親近感。

昕苑很妒忌,為什麼婆婆就不能把自己也當女兒一樣對待呢?

04

有一次,昕苑下班回來感覺有點累,做完飯菜之後,就想早點吃完早點收拾,然後回房間休息。可是小姑子拖拖拉拉很晚出來吃,而且吃得很慢。

昕苑看著滿桌的碗筷瓢盆,有些煩躁,就和小姑子說,這麼晚才出來吃,我都不好收拾,要不今天你洗碗。小姑子一愣,馬上拒絕,“我媽都沒讓我洗碗,你憑啥讓我洗碗?”

小姑子的話讓昕苑很生氣,於是兩人就吵瞭幾句。這時候婆婆聽見聲音就抱著孩子出來瞭,問怎麼回事?

昕苑一肚子氣,“婆婆,為什麼小姑子就不用做事?我怎麼就要做個不停?怎麼可以這麼偏心?”

“媳婦,她是我的女兒,我是她的親媽,你怎麼能和她比?你也不會當我是親媽,是吧?”

昕苑聽完也是無言以對,自己確實做不到把婆婆當親媽。對親媽可以口無遮攔,可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對婆婆她可不敢。

05

其實,這世界上並沒有那麼多的“壞婆婆”和“惡媳婦”,隻是傢傢都有本難念的經,好人在一起也未必是一團和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價值觀,都有自己的立場和思維方式,很難做到完全契合。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在堅守自己本分的同時,懂得存異求同。

婆媳之間真的沒必要非得像“母女”一樣親密無間。

如果婆婆真的像對女兒那樣對待兒媳,兒媳估計也承受不瞭。母親對女兒說起話來,那可是肆無忌憚的,不怕女兒會生氣,可是兒媳行嗎?同樣,如果兒媳把婆婆當親媽一樣對待,婆婆也一樣受不瞭。

當然,我相信一定有把媳婦當閨女的婆婆,也有把婆婆當親媽的媳婦。但那真的需要其中至少一人,極大的付出、高超的情商以及一些機緣等。

但更多的人,要面對婆媳之間的各種差異化。

每一個婆婆的過去,都曾經是女兒,是兒媳,或者現在還在做著兒媳;每一個兒媳婦的未來,都可能是婆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不要讓自己曾經受過的委屈,再讓別人品嘗一遍。

所以,婆媳之間,不要強求親密無間,反而要保持一定距離,並且不能有太高的期望,不能把關系定位成“母女”,更不要較真和攀比,這樣才能夠相安無事,傢庭才能夠和諧幸福!

–END–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