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的歸屬問題:中國的邊疆民族政權,但是韓國卻不撒手

高句麗,簡稱高麗,是出現於漢朝到隋唐時期的一個東北民族政權,和韓國歷史上曾經出現的高麗王朝要區分開來。關於高句麗王國的國別問題,中國和朝鮮、韓國的歷史學界是有爭論的。中國的大部分學者認為高句麗屬於中國的民族政權,而朝鮮和韓國的歷史學傢認為高句麗屬於朝鮮的歷史,並將高句麗和新羅、百濟並稱為“三國時代”。

實際上,中國50、60年代的史學界曾經被一錘定音:將高句麗視為朝鮮的歷史。翻開王仲犖的《魏晉南北朝史》就能夠發現高句麗被列入瞭《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這一章,而不是列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邊境各族》,這就意味著高句麗沒有被算為中國的一部。喜歡“地圖開疆”的譚其驤也沒有給高句麗標顏色。

《魏晉南北朝史》的目錄選

譚其驤的隋朝地圖(局部):高句麗沒有上顏色

當時中國和朝鮮劃分邊界時,有人提出:“過去中朝邊界是以遼河為界,因此讓一讓也無妨。”的確,根據這個精神作為指導,我們在劃分邊界的時候讓出長白山的一部分和鴨綠江的出海口的許多島嶼。如今,劃給朝鮮的島嶼逐漸長大,鴨綠江出海口幾乎都成為瞭朝鮮的地方,中國東北又要失去一個出海口。

後來,中國的學者開始越來越意識到將高句麗劃入朝鮮歷史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不僅和歷史事實不符合,還嚴重損害瞭中國的利益。隨著中國學者態度的轉變,中國和朝鮮、韓國學者對高句麗的歸屬問題就發生瞭嚴重的爭議。

實際上,高句麗歸屬中國歷史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首先,高句麗的建立者是中國東北的民族——扶餘。扶餘和肅慎等是一類,曾經在漢代建立瞭比較強盛的扶餘國。公元前37年,扶餘人朱蒙在紇升骨城(今遼寧桓仁五女山城) 建立瞭王國,就是高句麗王國。而朝鮮韓國是韓族建立的,韓族在漢代有三支,並稱“三韓”,他們在漢代還生活在“三八線”以南,後來通過不斷蠶食中國東北的疆域才到達瞭鴨綠江邊。

明朝時期李朝的北擴

扶餘人在唐朝就被稱為靺鞨,他們建立瞭渤海國。韓國人跟著高句麗這條線,甚至認為渤海也是韓國歷史的一部分,這是十分荒唐的。靺鞨分為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在遼國時期被稱為“熟女真”和“生女真”。到瞭清朝時期,其中的“熟女真”就改名為瞭“滿洲”“滿族”,而“生女真”也就是現代的赫哲族、錫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這些都是中國的邊疆民族。

其次,高句麗建立在中國的土地上。高句麗最初建立在漢代的高句麗縣,所以才取名為高句麗。之後,高句麗又遷都到瞭集安,最終定都於平壤。這些地方都屬於漢代的國土。古代的平壤之地曾經隸屬於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但是兩者都是中國的邊疆政權。古朝鮮實際上就是中國的一個地區,和後來朱元璋賜給韓國李朝的國名要區分開來。朱元璋將“朝鮮”這個名字賜給韓國李朝,也是因為朱元璋對東北不太瞭解,最終也造成瞭混亂。

集安高句麗遺址

我們隻需要確認現代朝鮮和韓國都是韓族國傢,就能夠搞清楚高句麗、渤海等國的歸屬。如今,中國需要對50、60年代史學界犯下的錯誤撥亂反正,將高句麗政權納入中國邊疆政權進行瞭介紹,並且應該放棄繼續使用譚其驤的地圖,繪制的新的歷史地圖使用。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