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靈魂的拷問:散戶炒股真的容易虧錢?數據在這裡→

一組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單個賬戶年化收益數據顯示,從2016年1月到2019年6月,A股散戶投資者,無論是賬戶規模在10萬元以下的,還是1000萬元以上的,平均年度收益都是負值,而機構投資者和公司法人投資者都實現瞭平均年化正收益。這個現象對我們的投資有什麼啟示?

散戶為什麼總虧錢?

數據顯示,在統計區間內,不同規模散戶的年化收益都是負數。比如,市值10萬元以下的散戶,單賬戶平均年化收益為-2457元;市值在10萬~50萬元的散戶,平均年化收益為-6601元;市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超級散戶”同樣虧錢,平均年化收益為-89890元。 相反,機構投資者收益頗豐,平均年化收益為1344.77萬元;公司法人投資者的平均年化收益為2344.09萬元。 這組數據印證瞭不少投資者的直觀感受——在股市中,機構賺錢、散戶卻經常虧錢。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機構具有資金優勢、信息優勢,散戶相對來說處於弱勢地位。散戶應該樹立價值投資理念,才能有效對沖市場短期波動風險。 “ 散戶炒股基本以短炒為主,所以‘十炒九虧’。機構有較強的資金優勢、定價能力和選股識別能力。從這方面講,機構投資者的收益應該高於散戶投資者。 ” 此外,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投資者,擇時收益都是負數。董登新認為,擇時更多體現的是短線操作手法,而散戶在判斷短期趨勢時尤其容易出錯。 “

擇時收益,我理解的是在相對的低點買入,相對的高點賣出,散戶經常會出現該買的時候賣瞭、該賣的時候買入的現象。相對來講,選股收益更多應該是價值投資理念占主導,可能會淡化時機選擇。

A股市場機構化是大趨勢

作為機構投資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募基金正在給投資者帶來實實在在的豐厚回報,“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 數據顯示,2019年公募基金實現利潤總額1.17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混合型和股票型是盈利的主要來源,全年利潤總額分別為5218.26億元、2993.08億元。 公募基金2020年二季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納入統計的9381隻公募基金產品合計利潤達到7268.52億元。董登新認為,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提速,股票估值要求的專業性越來越強,A股市場機構化是大趨勢。 董登新說,在新市場環境下,對於現在新經濟公司的定價,已經完全不同於傳統企業。新經濟公司定價非常專業、非常困難,普通的小散沒辦法在市場裡和機構博弈。因此我們在不斷創新,推出瞭一系列專業屬性非常強的公募基金,比如科創板基金等。 不過,益學投資金融研究院院長兼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認為,從短期看,A股散戶數量並不會銳減。 “

資本市場完成去散戶進程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銀行的存款情況還比較高,中小投資者群體還會占一定比重,但機構投資者群體應該會有所壯大。

記者:王建帆 編輯:吳桐 審稿:王京源 監制:劉志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