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假新聞”——BBC的倡議是認真的嗎?

“準確、公正、不偏不倚是BBC一切新聞工作的核心。”

這句話,曾是BBC廣為流傳的編輯原則 。這樣的原則,近來卻屢屢被打破。

譚主做瞭個梳理發現,最近兩年,BBC有關中國的失實報道,著實有點多。

就在除夕當晚,BBC世界新聞臺因涉華報道有關內容違反新聞應當真實、公正的要求,被中國主管部門限制落地。

BBC的“公正” 被自己打破瞭。

可能正是“心虛” ,BBC從去年8月到今年的40餘篇涉疆報道中,有30篇都沒有記者署名。這些匿名報道多是二手信息的引用。

這樣的操作手法顯然不符合BBC“客觀”“公正”的追求。

被中國限制落地後,BBC發言人回應稱:“BBC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賴的國際新聞廣播機構。”

真的還值得信賴麼?

英國《每日快報》最近專門發表瞭一篇題為《BBC的失敗》的文章。

▲BBC的失敗:一半的英國人不想再為“偏見”報道支付電視執照費

文章提到,一項針對1700人的民意調查發現,幾乎一半的人(47%)表示,BBC近年來在新聞報道方面一直不公正

面對這樣的調查結論,不知道BBC是否會羞愧。

BBC有一個挺著名的欄目,叫“BBC事實核查”(The BBC Reality Check),專門對各種假新聞和陰謀論進行辟謠和核查。

不知道BBC現在是否有勇氣核查一下自己最近做的假新聞,又是否有勇氣追問一下作假背後的動機。

譚主往前追溯也發現,實際上,BBC在一些國際新聞上的“失實報道” ,由來已久。

早在二戰期間,BBC就在支持英國海外軍事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其中BBC全球服務頻道(BBC World Service)與英國情報研究局(IRD)保持著密切聯系。

英國情報研究局是英國外交部的重要分支機構,也是外交部規模最大、資金最充裕的部門之一。

保羅·拉什馬曾在《英國秘密傳播戰》一書中說,“二戰期間,英國情報研究局的材料大量湧入BBC,並被定向傳送到新聞臺、訪談撰稿人和不同的專業記者手中”。

伊朗1953年政變就是BBC 服務於情報機構最好的例子。

當時在任的伊朗首相摩薩臺幹瞭一件令英國十分不滿的事兒,即把伊朗石油業國有化。在此之前,伊朗的石油資源一直由英國的英伊石油公司掌控,收益也大多被盤剝

英伊石油公司在1947年的稅後盈利達4000萬英鎊,伊朗僅能分得700萬英鎊。

摩薩臺在闡釋新政時曾明確喊話英國:

石油收益可以滿足國傢預算,消除我國人民的貧窮、疾病和落後狀況。通過消除英國公司的操縱,我們也能根除潛在的陰謀和腐敗,從而理順國傢內政。

盡管摩薩臺由伊朗民主選舉產生,但利益面前,BBC的某些人決定參與對民主的幹預,英國軍情六處指導BBC波斯語頻道播送瞭大量醜化摩薩臺的報道,其中不乏污蔑 時任政府的假新聞。

1953年,摩薩臺下臺,伊朗國內局勢動蕩。政變後,英美等石油公司組成的財團持有伊朗90%左右的石油出口所有權。

時過境遷,BBC第四廣播電臺(BBC Radio 4)在一個名為“文件”(Document)的節目中承認瞭自己曾經在政變中發揮作用。

▲BBC最終同意播出瞭發動革命的信號(註:Auntie是英國人對BBC的戲稱)

在2011年8月18日播出的紀錄片中,BBC波斯語頻道也承認參與政變。

▲BBC最終承認參與1953年伊朗政變

不止是為利益集團站臺,BBC選擇更進一步,參與操縱 別國政權,順帶著讓別國的民眾繼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BBC在一些國際新聞議題上的造假行為,甚至到瞭讓BBC駐外機構負責人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2019年2月13日,BBC敘利亞新聞報道制片人利亞姆·達拉提在推特上發表瞭一個推文,公開瞭一個被掩蓋已久的“秘密”

2018年4月在杜馬市拍攝的“化學武器襲擊醫院”視頻是一場自導自演的“新聞”。

在這個視頻中,敘利亞杜馬鎮遭受“化學武器襲擊”,許多婦女和兒童受到襲擊。有的口吐白沫、有的已經死亡,屍體中還有年幼的孩子。

盡管敘利亞政府從一開始就聲明視頻造假,但BBC的新聞標題一直赫然寫著,敘利亞政府軍“化學攻擊”

吊詭的是,利亞姆·達拉提的聲明發出不久後,他的推特賬號就成瞭被限制狀態,所有推文都不可見。

事實上,後來進入杜馬鎮的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調查小組並沒有發現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的確鑿證據,但BBC從來沒有為傳播謠言道過歉。

而這個謠言,讓敘利亞人墜入深淵

還記得這張圖片麼?

這是2018年4月9日,敘利亞代表巴沙爾·賈法裡在聯合國會議現場外落寞 的身影。

那時候,賈法裡剛剛與英美等國在聯合國會議上就“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的事情展開辯論。

5天之後,在未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英美向敘利亞投下上百枚巡航導彈,戰火中掙紮瞭多年的敘利亞人,再次被推入深淵。

BBC為什麼熱衷參與煽動 敘利亞和其他國傢的政權更迭?

這個問題,英國學者大衛·塞奇威克也很好奇,2020年年初,他專門出版瞭一本書,名字就叫《假新聞工廠:來自英國廣播公司的故事》。

大衛·塞奇威克有一個核心觀點

現代的BBC實際上已經演變成一個頑固的政治競選團體,這種轉變顯然違反瞭《皇傢憲章》中規定的保持公正和政治中立義務的條款和條件。

這種轉變,讓BBC的一些人已經忘瞭自己最初的定位,也讓假新聞的毒性在本國蔓延。

說起BBC的發展史,不得不提到《皇傢憲章》。

《皇傢憲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的目的是保障有關機構的獨立性和公正性。BBC於1927年獲得《皇傢憲章》。

根據《皇傢憲章》的規定,BBC 屬於公營性質的廣播電視機構,為瞭維護其獨立性,保證其不受商業侵害,BBC幾乎沒有商業廣告收入,其四分之三收視費來源於民眾上交的“電視牌照費”

這也是BBC自稱為公共利益服務的源頭。

但當BBC的某些人開始考慮某些狹隘的利益,所謂的公正客觀自然會受到影響,新聞操作規范也會被侵蝕,而這種侵蝕已經不局限於國際報道,而開始向英國國內蔓延。

撒謊失控 的一次典型是2012年的11月2日,BBC的《新聞之夜》播出瞭一則調查新聞,稱保守黨的一名前上院議員麥卡爾平與性侵案相關。

節目播出前,主編還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預告:今晚將播出一個重磅新聞。

結果這則重磅新聞被“打假” 瞭。

根據《泰晤士報》的揭露,這一誤導性報道前的調查工作是在短短幾天內完成的,一些BBC內部人士認為調查結果可能證據不足,但這個節目還是按時播出瞭。

報道醜聞讓民眾大怒,連BBC的著名播音員迪佈雷比(Jonathan Dimbleby)都在當時評價稱:在公眾眼中,BBC現在是“一艘沒有桅桿的船正在撞向礁石”。

最後,剛剛上任54天的BBC總裁喬治·恩特威斯不得不引咎辭職

在7年之後的2019年,這檔《新聞之夜》節目邀請瞭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進行訪談,主持人沒有改掉老毛病,把沒有絲毫依據的假事實 當成提問的前提:

“中國新疆估計有成千上萬的穆斯林受到不公正待遇。”

成千上萬,張嘴就來

面對這樣的信口開河,劉曉明大使進行瞭當面駁斥,當場質疑這個數字來源,主持人一會說是聯合國的某個報告、一會說是有關報道,始終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信源。

而後,面對劉大使對中國設立教培中心的初衷和效果、中國對少數民族信仰的態度和立場以及邀請外交官和記者前往實地探訪等回應時,主持人隻能匆匆收場,轉移到下一個話題。

在背離初衷的路上越走越遠,也讓英國人心生厭倦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道,在一個1300人的民意調查中,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BBC沒有做到不偏不倚,需要另一個新聞頻道提供不同的視角。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BBC回應中國制裁聲明的評論區,成瞭民眾吐槽BBC的控訴大會

▲這種言論真實的情況一定是20年前的事瞭,遺憾的是BBC已經不再是曾經的偉大機構瞭!

▲自由並不意味著你能說謊,這恰恰毀掉瞭自由!

中國這次對BBC作出的處理,正是一次提醒:觀點可能不同,真相隻有一個。

真相是媒體的生命。可靠的新聞、權威的信息體現著媒體的責任和素養。報道事實、傳遞真相是媒體的職責。

實際上,BBC自身也苦假新聞 久矣。

兩年前大約同一時間,BBC總裁托尼·霍爾在FT中文網專門撰寫過的一篇文章。

文章裡,霍爾說假新聞是我們社會的血液中流淌的毒藥 ,它們已經成為牟取經濟或政治利益的工具,全球媒體應該共同應對。

BBC自己也曾被造過謠。有一次是說,BBC收到瞭一份所謂國防機密通知,要求其不再報道某抗議活動。

為瞭應對假新聞,“BBC事實核查”欄目是BBC每天更新的固定內容。

譚主發現,這個欄目還曾就新冠肺炎疫情問題,核查過關於中國的謠言。

最近一次是2020年6月。

當時,一篇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論文通過對武漢幾所醫院附近交通流量和關鍵詞搜索量的分析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早在2019年8月底可能就在武漢暴發。

▲冠狀病毒:事實核查聲稱可能始於2019年8月

BBC核查之後的結果是,哈佛大學論文的結論缺乏足夠依據。

遺憾的是,到瞭今年,BBC又在涉新冠疫情新聞視頻中將疫情與政治掛鉤,重新翻炒疫情“隱瞞論”“源頭論”“責任論”。

這一次,BBC還有勇氣核查一下自己、改過自新麼?還有勇氣正視自己“準確、公正、不偏不倚”的編輯原則麼?

媒體是增進理解,推動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

全球媒體都有責任,讓國際輿論場上的謠言,少一些,再少一些。

譚主記得,BBC曾經專門發起瞭一個國際反捏造虛假資訊倡議——“戰勝假新聞” (Beyond Fake News)。

然而,倡議僅僅用嘴巴呼籲是不夠的,還需要實際行動來落實。

BBC要想重新獲得全球信任,請拿出誠意。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