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東北部,為何有一塊狹長領土?

納米比亞位於非洲西南部,歷史上曾有一個比較隨意的名字,就叫做西南非洲。這個根據地理位置命名的名字曾伴隨瞭納米比亞整個殖民時代。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納米比亞並沒有形成國傢,自然也就沒有固定的疆域范圍,所以現在的納米比亞版圖,基本就是歐洲殖民者確定的。

納米比亞的版圖非常有特點,北部和東部基本是平直的國境線,這種國境線在世界范圍來看有些奇怪,但在非洲卻不足為奇。非洲大陸飽受殖民之苦,歷史上曾被歐洲殖民者完全瓜分,這些平直的國境線,曾經都是各個殖民大國的勢力分界線。他們為瞭省事,劃分勢力界線時,便直接拿著尺子,在地圖上以經緯線為界。納米比亞東南部和鄰國,便基本以東經20度線為界。

但納米比亞東北部卻有一塊非常特殊的領土。這塊領土整體突出瞭東經20度線,首先形成瞭一個長方形的區域,然後突出領土的北部又向東延伸,形成瞭一塊狹長的領土。這塊狹長的領土就像納米比亞伸出的手臂一樣,橫亙在博茨瓦納和安哥拉之間,導致博茨瓦納無法和安哥拉接壤,甚至和贊比亞也差點做不成鄰國。

不過據資料顯示,博茨瓦納和贊比亞的鄰國名單中都有對方。通過放大地圖也可以發現,博茨瓦納和贊比亞互為鄰國,隻不過兩國的邊境線極短,隻有大約150米。也就是說,納米比亞的“胳膊”在伸長150米,就可以和津巴佈韋接壤,讓博茨瓦納和贊比亞做不成鄰國。但很奇妙,納米比亞這塊狹長領土就是差瞭這150米。那麼版圖整體周正的納米比亞,為何有這樣一塊狹長的領土呢?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都是殖民時代的產物。歷史上非洲曾遭到多個歐洲殖民國傢的瓜分,所以各國的邊界也必然和這些殖民大國有關。納米比亞這塊狹長的領土,便是兩個歐洲國傢爭鬥和妥協的產物。

納米比亞歷史上曾遭遇多個歐洲國傢入侵,從15世紀開始,荷蘭,西班牙,英國殖民者接踵而至,不過納米比亞以高原山地為主,長久以來並沒有被這些殖民大國完全占據。直到19世紀中後期,完成統一後的德國,匆忙來到非洲尋找殖民地,當時非洲大部分地區都已被英法等國瓜分完畢,留給德國人的地盤已經不多。最終德國人隻占據瞭少數幾塊殖民地,比如德屬西南非洲,為現在的納米比亞。還有德屬東非,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坦桑尼亞一帶。

不過最初德國占據的納米比亞,隻限於東經20度以西的地區,在東經20度以東,完全都是英國殖民地。也就是說,當時德屬西南非洲和英國占據的博茨瓦納,完全以東經20度為界,當時的納米比亞並沒有這塊狹長的領土。但德國統一後,國力開始直線上升,隨著德國的強勢崛起,德國人已經不甘心隻在非洲占有兩塊殖民地,和英國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由於德屬西南非洲和德屬東非位於非洲大陸兩側,德國人便生出瞭打通兩塊殖民地陸路交通線的野心。而英國人也是如此,當時的英國已經占據從埃及到南非之間的大部分土地,也有心打通南北殖民地的陸路通道。但不湊巧,德國殖民之間隔著英國殖民地,英國殖民地之間,隔著德屬東非,無論是英國還是德國,暫時都無法達到目的。最後德國人無奈,隻能退而求其次,試圖利用贊比西河連接德屬西南非洲和德屬東非,打通兩塊殖民地的水上交通線。

贊比西河全長2660千米,流域面積135萬平方公裡,是非洲第四大河流,南部非洲第一大河。贊比西河流經德國控制的德屬東非,但當時並沒有流經德屬西南非洲。於是德國便和英國商議,希望交換部分土地,以使德屬西南非洲可以通過贊比西河,與德屬東非進行水上交通。最終英德兩國經過互相妥協,簽訂瞭《黑爾戈蘭桑給巴爾條約》,德國以德屬東非沿岸20多座島嶼為代價,換取瞭東經20度線以東的英國殖民地。

這塊殖民地一直向東延伸四百多公裡,目的就是為瞭瀕臨贊比西河。最終德國將這塊狹長的土地並入瞭德屬西南非洲,理論上擁有瞭通過贊比西河,連接兩塊殖民地的水上通道。但實際上,贊比西水流湍急,有很多大型瀑佈和峽谷,根本不適合通航。所以德國通過贊比西河溝通兩塊殖民地的目標並沒有實現。不過最終英國卻實現瞭目標。

一戰結束後,德國戰敗,英國占據瞭德屬東非,徹底打通瞭從埃及到南非的陸路通道。然後英國又授意國際聯盟,將德屬西南非洲交給南非托管,並沒有剝奪東北部的狹長地帶。後來西南非洲改名為納米比亞,1990年納米比亞脫離南非獨立,版圖便得到瞭正式確立。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