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婚前許下多重承諾,婚後拖沓無一兌現,三個月後兒媳打掉孩子

1.婆媳大戰

最近,賈玲因為電影《你好,李煥英》晉升為中國最高票房女導演。

無意間看到賈玲在2020年春晚上的小品《婆婆媽媽》,重溫一遍,仍舊“笑”果十足。

小品演繹瞭這樣一對婆媳:她們喜歡在兒子面前扮演好婆媳,私底下卻互不順眼,因為一件小事,讓兩人有瞭當著兒子面吵架的機會。

於是婆媳大戰就開始瞭,兒媳拔瞭婆婆種的蒜,婆婆掰斷瞭兒媳的口紅……吵完後兩人都表示十分解氣。

其實很多婆媳都渴望與對方來一場痛快的吵架,好好掰扯掰扯多年的恩怨。

但很多人會發現,即便真吵,吵完也未必能像小品裡那樣,最後婆媳握手言和,而是大吵大鬧一場之後,婚姻都吵沒瞭。

2.婆婆言而無信,兒媳打掉孩子

收到粉絲小晴的私信,她說最近因為跟婆婆的一場大吵大鬧,而讓自己對婚姻產生迷茫。

小晴是個時尚女人,28歲,供職於一傢時尚機構。

三年前,小晴跟大學男同學牽手,成為情侶關系。男友在一傢外企工作,收入不菲。

其實,當時小晴身邊不乏追求者,且大部分都是優質男,而她之所以選擇瞭男友,很大原因是與男友的三觀契合。

小晴不喜歡孩子,所以一直向往將來能組建一個丁克傢庭。

而對於這個觀念,很多男人都難以接受,唯獨男友表示贊同,所以這一下拉近瞭兩人的關系。

男友是傢裡的獨生子,當他把談瞭女友的消息告訴父母時,父母高興地像過年一樣;但當他又說將來不會生孩子時,父母的心情像坐過山車一樣,又失望到谷底。

男友帶小晴第一次去他傢,公婆對她尤為熱情,婆婆還親熱地拉著她的手,一口一個閨女地叫著,這讓小晴受寵若驚。

後來幾次去男友傢,婆婆開始跟小晴聊起生孩子的事兒,目的隻有一個,給小晴灌輸生孩子好的觀點。

為瞭表示禮貌,小晴雖然內心極不認可婆婆的想法,但表面上還是一個勁地微笑點頭。

婆婆大概以為這一招非常奏效,以後每次見到小晴,都給小晴“上課”試圖說服她生孩子這件事。

為什麼不想生孩子?在小晴看來,最重要的是她不喜歡孩子,既然不喜歡為什麼還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呢?成年人有一種自律就是不隨便生孩子。

另外,生孩子還會影響她的事業,她從事的是時尚行業,而生孩子則意味著毀掉好身材,以及耗盡太多的時間,她寧肯將自己的時間都浪費在事業上,也不想耗在一個孩子身上。

談婚論嫁的時候,小晴底氣很足,她有房有車有存款,什麼都不缺,所以對於婆傢的彩禮也沒有什麼要求,她要的是一份志同道合的愛情。

可是在訂婚前一天,婆婆卻一個人找到小晴,並跪在瞭她面前,小晴傻瞭。

婆婆跪在地上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讓小晴婚後給她傢生個孩子,男孩女孩都好,隻要小晴同意,讓她這個婆婆當牛做馬都行。

婆婆的這一跪,讓小晴內心五味雜陳,她心軟瞭,覺得如果自己再堅持做自己,就有些不近人情、鐵石心腸瞭!

婆婆還趁機許下多重承諾:婚後隻要小晴懷孕,她就立馬變身小晴的貼身保姆,小晴隻管生,她這個當婆婆的來養,絕不耽誤小晴的事業和工作……

最後小晴動搖瞭,她覺得,生孩子仿佛不再是自己的事,而是全傢的事,她不能因為自己太自私而剝奪瞭婆婆當奶奶的權利。

於是,小晴就跟婆婆私下有瞭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小晴婚後隻管生娃,婆婆帶娃。

小晴老公很愛她,當她說自己改變想法又想生孩子時,老公也表示支持。

結婚後沒多久,小晴就懷孕瞭。

初孕期,小晴反應特別厲害,膽汁都快吐出來瞭,為瞭安心養胎,小晴狠狠心請瞭長假。

小晴老公讓婆婆來照顧小晴,結果婆婆隻照顧瞭小晴一天就不再上門。

婆婆找理由說,婆媳天天粘在一起,恐怕會影響婆媳感情,等孩子生下來她再管。

小晴雖然在事業上叱吒風雲,但在生活中就是個“白癡”,泡面都不會煮。

那天小晴特別想喝排骨湯,於是就打電話給婆婆,讓她來傢裡幫忙做,結果婆婆說跟其他老太太約瞭牌局,實在推不開。

孕婦一般都過於敏感,掛掉婆婆的電話,一向好強的小晴哭瞭個昏天暗地。

她說,突然有一種被人騙瞭的感覺,婆婆婚前許下多重承諾,婚後拖沓無一兌現

小晴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她部門調來一個女強人,有人給小晴“告密”:如果她再不重返職場,就面臨著被人代替的下場。

一邊是職場的危難關頭,一邊是婆婆的再三食言,小晴思來想去,決定打掉孩子。

這件事她沒有告知任何一個人,自己跑到醫院就把手術做瞭。

後來婆婆知道後,哭得昏天暗地,鬧她兒子跟小晴這個“鐵石心腸”的女人離婚,小晴也不忍瞭,跟婆婆大吵大鬧,將心中的委屈統統發泄出來。

老公雖然沒提離婚,但小晴說,這件事不可能讓自己的婚姻不受影響。

3言而有信,是做人的底色

生孩子絕非小事。

到底生孩子是一個人的事?兩個人的事?還是全傢人的事?相信對於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一般來說,在老人的傳統觀念裡,娶媳婦就是要給自己傢傳宗接代的,不然讓兒子娶回傢一個女人是當擺設的嗎?

在很多女性的觀念裡,生孩子是自己事,與他人無關。

但不管執著於哪一種觀念,言而有信,永遠是做人的底色。

有個名人曾說:信任可以換來忠誠。

同理,失信也可以失去忠誠。

的確,老人走過的橋比年輕人走過的路還多,但請不要忘記,行的越遠,活得越久,越應該堅守信用的本分。

/無筆

你如何評價長輩的失信行為?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