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簡單,結婚真的太難

01

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意思瞭,想見的人還沒見,想做的事情沒來得及做,新年就這麼過去瞭。

今天是正月初七,想必他們應該都坐在瞭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開始忙碌的一天。

好友走之前說:

“年過完瞭,要去賺錢瞭,充電器一拔,再回來時,就又是新年快樂瞭。”

對於很多人來講,所謂的傢鄉,再無春夏秋,來年又是一個新的冬天;與此同時,和父母面對面見面的次數,每年用大拇指頭也能數的過來。

今年因為特殊原因,很多人都選擇留在工作地過年,當時信誓旦旦說好的要趁著新年假期一起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可兜兜轉轉,最後卻不能返鄉回傢,隻身一人留京過年。

我最好的朋友小雅,在北京當老師,每天接觸的學生和傢長較多,因確保安全,學校領導規定讓外省在職人員最好就地過年,減少走動。

她退瞭票,決定不回傢瞭,這是她在北京過得第二個新年,雖無趣,但很有意義。

小雅近兩年都沒回過傢,她說很久沒見爺爺奶奶瞭,她一想到這兒,眼淚總會不自覺的流出來。

長大的滋味,一半是向往,一半是遺憾。

人活這一生,一路收獲,又一路丟失,終究是一個自我抉擇的過程。

人生是這樣,

感情也是這樣。

02

說來也奇怪,我身邊結瞭婚的,或者正準備結婚的,大多都是跨市、跨省婚姻。

不是他娶瞭貴陽媳婦兒,就是她遠嫁到瞭江西;

要麼就是談戀愛四五年,兩人同一地方讀書、工作,彼此的老傢卻相隔幾十公裡,也正因如此,感情的事兒,遲遲沒有音訊。

她們都是自由戀愛,讀大學的時候認識的,那時雙方隻要看著順眼,內心有喜歡就夠瞭,如果過程中聊得來、相處愉快,感情自然就建立瞭。

相對於現在工作中找伴侶,明顯大學期間會更容易些,彼此的感情也會更純粹、真誠。

就好比我,畢業兩年半,真的覺得找個合適的對象太難瞭,一來自己比較宅,二來不喜歡社交,最主要的是,估計年齡大瞭的原因,很難去喜歡一個人。

每次跟好友們吐槽談戀愛太難時,總會有人反駁:“談戀愛容易,隻要自己喜歡,都可以談,結婚這件事,真的是太難瞭。”

過年期間去小敏傢做客,她的爸爸媽媽也在。

我剛坐下,阿姨就問我:

“聰兒,如果是你,你會不會跟冬子(她男朋友)結婚?”我笑瞭笑,隻要兩個人願意,都可以啊,而且冬子對小敏挺好的,長得還有夫妻相,都談四五年瞭,該結婚瞭。

我還沒說完話,阿姨搶言:“你們還是太小,過日子和談戀愛可真不一樣。”

說完,繼續去催小敏趕緊分手。

阿姨在2021年給她下瞭兩個任務:一是辭職;二是分手回老傢。

小敏今年就28歲瞭,工作雖然穩定,但離傢太遠瞭,每年都見不瞭幾面,還有就是因為在廠子裡上班,需要輪班倒,女孩子傢傢,到瞭一定年齡,經常熬夜不好。

阿姨想讓她回傢,找一個正常一點、不需要熬通宵的工作。

還有一點是,冬子是安徽的,傢庭條件一般,他的能力普通,脾氣也不是很好,遠嫁不說,主要是讓自己的孩子跟瞭他,以後是沒有好日子的。

小敏隻看當前兩人的感情,不忍心放棄;而阿姨他們,看得更長遠一些,畢竟曾經也是從這個年齡走過來的,現在的愛情,是會被之後的現實打倒的。

阿姨說話很絕,她如果不分手,以後就斷交母女關系,從此天南地北,就不用回來瞭。

她很難,一邊是有數年感情的戀人,一邊是生你養你的父母,如何選擇?很是糾結。

談戀愛容易,但想要和自己喜歡的人結婚,真的是太難瞭。

03

人年紀一大,顧慮越多,很多東西心知肚明,愛情太不容易瞭。

小敏和阿姨爭吵時,她說:“我們兩人的感情這麼好,談錢多傷感情啊,你能不能別這麼物質!”

你看吧,女生談起戀愛來就是這麼感性,不管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寧願跟原生傢庭脫離關系,也硬要和那個人在一起。

可男生就不這樣。

我那一朋友書香門第,獨生子,找的女朋友是山西運城的,傢境一般,還有兩個弟弟。

當朋友的媽媽知道後,便給他上瞭一課,告訴他結婚和談戀愛是不一樣的,舉瞭太多例子,講瞭很多利弊,並且還告訴他你要是願意,父母也沒辦法,但是以後的生活是你自己選擇的,你自己要對自己負責。

沒過多久,朋友就分手瞭,覺得她並不是自己想要找的那個人。

男生永遠都是這麼理性,權衡利弊後及時止損,而唯獨女生,深陷感情的深淵無法自拔。

現實生活中總是這樣,父母不讓娶的都沒娶,父母不讓嫁的最後都嫁瞭,女性總是對愛情太過執著。

執著到認為兩個人隻要你喜歡我我喜歡你就夠瞭,可後來才發現,所謂的愛情,最終都會慢慢發展成兩個傢庭的事情。

04

就在剛剛,我問坐在旁邊的表姐:

你會找一個你很愛很愛的人結婚嗎?

她搖瞭搖頭:

我認定的那個人,不一定是我非常喜歡的那個,但一定是綜合考慮過最讓我滿意且合適的一個。

她又反過來問我,我很堅定的說瞭五個字:

找一個好人!

現如今的時代過於浮躁,各色各樣的人都會有。

擇偶這件事上,無論男女,我們可以感性,但要足夠理智,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大膽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勇敢,自信,不懼,不止感情。

少點理想化,多一些現實主義,生活本如此。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