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評論:不是“茅臺”不能有院士,而是學術要經得起考驗

最近,2021年增補的兩院院士候選人推薦名單公佈,大名鼎鼎的茅臺集團總工程師,首席質量官王莉赫然在列,這個名字引發瞭眾多的關註。網絡上搜索王莉的相關信息,她於1994年畢業於陜西科技大學,畢業後就在茅臺酒廠工作,除瞭她前面的頭銜,當然還有不少榮譽加身,不過奇怪的是看不出她在科學領域有什麼任何新的重大貢獻,在知網上搜索其論文著作,也有點“慘不忍睹”。大傢所質疑的就是,這樣的人憑什麼進入候選名單?

2011年,但是中國煙草的謝劍平當選工程院院士,引發瞭巨大的爭議,尤其是來自醫學界的質疑聲最大。關鍵在於,全社會都認可吸煙有害健康的背景下,將煙草行業的人員納入院士,有著相當不良的導向問題。如今又來瞭“白酒院士”,自然質疑聲不絕於耳。

有人說茅臺如今市值達到5000億美元,已經超越瞭美國的英特爾、波音,甚至是蘋果公司,作出這麼大的貢獻,出個院士怎麼瞭。可問題是,如果評選院士的標準是看他所在的企業和行業有多麼賺錢,我們的互聯網巨頭們似乎更有資格獲得院士稱號,互聯網行業至少是科技行業,我們的互聯網巨頭引領瞭中國互聯網站在瞭世界前沿,更是有著海量的財富,難道他們不值得一個院士嗎?

有人說,每個行業都是平等的,憑什麼白酒行業不能出院士。行業雖然是平等的,但是每個行業的科技含量是不同的,白酒行業可以出院士,那麼憑什麼辣醬行業不能出院士,老幹媽陶華碧把中國的辣醬賣到瞭全世界,難道貢獻還小,不能給個“辣醬院士”嗎?

所以,這些說辭都是站不住腳的。院士是國傢的最高科學傢,始終應該牢牢把握科學這條底線,突破瞭這條底線,甚至被資本驅使,那麼對學術圈的導向將是極大負面的。打個比方,如果我們拿茅臺去換人傢的蘋果公司,說茅臺市值更大,換一下你們不吃虧,你覺得人傢會換嗎。歸根到底,科技含量不同,創新驅動力不同,對國傢和世界的作用更是天差地別的。

我們國傢有一大批默默耕耘的頂尖科學傢,他們做出的巨大貢獻可能不為人知,但是卻經天緯地。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四次申請院士被拒。37歲就攻克世界性難題的生物學傢顏寧2017年落選院士,後出走美國。著名科學傢、半導體專傢李愛珍,4次落選院士,後來當選美國院士。這些人的貢獻不大嗎,難道“白酒院士”比她們的創新成果還多,世界影響力還大?

如今美國對我們圍追堵截,首要的就是科技大壓,我們還有太多“卡脖子”的短板需要彌補,需要奮起直追。關系國計民生的科技絕對不會包括所謂的“醬香型白酒”,更不用提這種白酒還是老祖宗發明的。難不成以後再和國際對手爭鋒的時候,我們要憑借著茅臺酒把他們幹趴下嗎?

歡迎關註作者!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