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生瞭什麼?大批頂級專傢投奔中國,直言:我們不是來撈錢

隨著中國發展腳步加快,中國也吸引瞭大批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其中流向中國的日本科研人才數量不斷增加。那麼日本到底發生瞭什麼,才導致瞭國內大批頂級專傢先後投奔中國呢?據《環球時報》報道,有記者聯系瞭多名在華工作的日本科研學傢做瞭專訪,這些學者接受采訪的時候直言:我們不是來撈錢,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國內職位競爭激烈,難以找到好的工作職位,而且政府對科研項目的資助沒有中國這麼樂觀。

大眾對在華工作的日本科研人員的誤解

野合田基晴就是日本在華就職的科研人才之一,目前就職於山東大學,擔任研究員職位。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有一些媒體經常可以報道出日本在華工作者的待遇和職稱,讓很多人都認為他們來到中國發展純屬是為瞭錢,甚至他們還會遭到輿論攻擊。但實際上,主要是因為在日本本土難以找到心儀的工作,而且發揮空間很小。

日本優秀人才在國內根本找不到工作

野合田基晴闡述瞭自己的就職經歷,2005年,他拿到日本東海大學博士學位後,遲遲沒有獲得教職崗位,後來隻能選擇出國做瞭博士後。但在2010後,再次回到日本,依然是無法就職,後來在機緣巧合下,來到瞭中國北京大學繼續讀博士後。2015年野合田基晴回到日本,結果依然是求職失敗。最終在北大校友的幫助下,他憑借個人簡歷,在山東大學獲得瞭一份滿意的職位。

另外,同樣在雲南大學就職研究所助理教授的島袋隼士也給出瞭和野合田基晴相似的理由。他是在2018年的時候,來到清華大學讀博士後,後來就獲得瞭雲南大學的就職機會。島袋隼士表示,在日本國內的國立大學中招聘的職位僅有五六個,如果得不到錄取,那些求職的人才隻能繼續讀博士後。因此很多日本科研人員後期都會將目標放到國外。

島袋隼士還表示,在中國的晉升制度十分完善,隻要在教職生涯中幹出一番事業,那後期就可以順利晉升為副教授,在後面就是正式教授級別。而與此同時,選擇留在日本國內的大批學者,到瞭晚年,依然是一事無成。而且可以申請到比日本高出三倍的科研基金。

據悉,在2019年,中國科研經費大約是兩萬出頭,但日本媒體稱,他們國內的科研經費抵不過中國的七分之一。因此島袋隼士稱很多來到中國工作的科研人才都會感到很是榮幸。還有不少來到中國就職的科研人才表示,他們十分喜愛中國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很多學生都建立瞭友好的關系。

正是因為日本學者對中國科研環境進行瞭一系列認可後,很多日本年輕的學者也都開始趕到中國求職。這令日本政府感到頭疼,人才的外流可不是好事,不但無法幫助自己國際實現科技進步的目標,還給對手國傢創造瞭優勢。但基於日本的大環境,在對比中國,日本政府也是束手無策,隻能眼巴巴看到人才流向中國。

不過,這對於中國科技力量是有推動作用的,一個國傢想要發展起來是需要很多的先進技術的,光靠國內的技術人才還不夠,最好是多與國外人才交流互補,兼蓄並用。因此,隻要其他國傢的技術人才願意到中國來發展,而不是懷著一些惡意的目的,那中國都會表示歡迎。

來源:環球時報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