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約王凱,辭掉靳東?正午陽光被稱“國劇之光”內幕

2017年,王凱、靳東最高光時刻,突然收到瞭公司的解約函。

他們疑惑不解!別人當他們是“香餑餑”、“搖錢樹”,而親手捧紅自己的正午陽光“爸爸”,突然要解散藝人經紀?

侯洪亮、孔笙、李雪等人笑而不答。畢竟在他們眼中,內容本身更重要,“流量隻是錦上添花”。

所以當《外科風雲》、《歡樂頌2》、《瑯琊榜2》等劇目相繼撲街後,他們一反思,立刻覺得藝人經紀屬於“短板”,太分散公司精力。於是三人一拍大腿,就把這一塊給齊刷刷切掉瞭。

在外界的目瞪口呆中,“正午陽光鐵三角”依然如往日一樣雲淡風輕;不論受到何種質疑,也影響不瞭他們的“師徒情”和“兄弟情”。

1989年,孔笙畢業,進入山東電影電視劇制作中心,當瞭一名攝助,給別人扛腳架那種。

他不愛說話,善於學習,不論多累,都默默承擔,毫不抱怨。

導演張建棟看重他踏實肯幹的性格,指導他拍攝瞭人生第一部影視作品《正午陽光》。

沒人能知道,以後這部劇的名字,將帶著“國劇之光”的光環,閃亮全中國。

3年時間,孔笙在片場中成長起來,成為眾多影視劇的主攝。

這一年,年僅19歲的侯洪亮畢業瞭,他進入“山影”成瞭孔笙的徒弟。

從《白眉大俠》開始,以後將走在“正午陽光”中的班底,正式集結。之後,憑借《大染坊》,山東影視一戰成名,成為眾多熱愛影視制作的青年,夢寐以求的地方。

李雪也懷揣著一顆影視夢進入到“山影”,就這樣,侯洪亮、孔笙、李雪三人會師瞭。

他們一起拍攝瞭《狩獵者》、《前門樓子九丈九》。

後者中,孔笙還原瞭老北京真實民俗風貌,讓業界贊口不絕。

他們一起拍攝《闖關東》,在央視一套播出,收視率基本是同時段其他劇目的兩倍。

這讓“山影”一躍成為“中國國劇領軍人”,也完成瞭從一個制作中心到傳媒公司的轉變。

不論公司怎麼變動,孔笙等人毫不關心。他們繼續投入《生死線》創作,輾轉5地,歷經5個月,啟用大批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

那一年,誰都不知道,日後孔笙會拍《瑯琊榜》,李晨會成為“大黑牛”,張譯會成為“新生代戲骨”,楊爍會成為“小包總”。

但《生死線》卻以宏大的戰爭場面,孱弱女子面對愛情和戰爭的堅韌柔情,草根在面對戰爭時的不畏犧牲、重情重義等人物特質的塑造,收獲瞭眾多好評。

豆瓣評分一路飆升至8.7。

劇中的李晨、張譯等演員,也一夜間成為炙手可熱的“演技派”明星。

緊接著,孔笙又牽頭拍攝瞭《父母愛情》。

在酷暑中掙紮瞭整個夏天,經歷瞭換掉主創等變動,《父母愛情》最終以梅婷、郭濤、劉琳等“老戲骨”的陣容與觀眾見面。

這是一部講述中國剛成立的傢庭與祖國共同成長的劇目,原本是平平無奇的傢長裡短,卻意外出圈,成為多年熱度不減的良心劇。

緊接著,《北平無戰事》等口碑佳作一一亮相。

人們以為“山影”會沿著釀造精品的路線越走越遠。但沒想到,“山影”卻悄悄改變瞭前進軌道,決心擴大自身影響力,急於上市。

孔笙對這樣的發展之路並不贊同,他說:

“上市涉及太多資本運作的事,讓我疲於應對,甚至對我擅長的創作產生直接影響。想到此後這些會成為我的生活常態,我就覺得該走瞭。”

於是這位老哥沒有絲毫猶豫,在“山影”上市的前一天,帶著李雪自立門戶,開瞭東陽正午陽光有限公司。

可此時的正午陽光,還隻是黎明乍現的一道微光,不夠炫目溫暖。

缺少制片宣發團隊,成為正午陽光面對的首要難題。而仍留在山影的侯洪亮坐不住瞭,他看著自己的師父和二師兄離開,內心感慨萬千:“不行,師父走瞭,獨留自己一人又有何用?”

更何況,作為“大師兄”的侯洪亮,最終訴求是拍一部內容、主題均“抗打”的劇作,與孔笙的想法不謀而合。

為瞭相同的目標,侯洪亮揮瞭揮自己的金箍棒,帶著策劃、宣發、制作、經紀、商務等部門人員,追隨師父孔笙腳步,加入正午陽光。

他拿瞭公司原始股,成瞭董事長,上演瞭一場唯美的“師徒會”。至此,堅持以內容為主的正午陽光,正式出道瞭。

正午陽光成立後,立刻開始籌拍《瑯琊榜》和《偽裝者》。

剛開始,關於梅長蘇誰演的問題,孔笙團隊先敲定的是業界風評很好的黃曉明。

但黃曉明方因為檔期原因,放棄出演。

聽聞這個消息後,胡歌的粉絲“雲行天邊”在去劇組探班時,給胡歌送瞭《瑯琊榜》的劇本,希望他無論如何也要爭取一下這個角色。

胡歌看過劇本後非常感動,覺得粉絲用梅長蘇的涅槃重生,來形容因為車禍毀容、事業大受打擊的自己。

出於對劇本的滿意和想滿足粉絲心願的初衷,胡歌方主動對接瞭正午陽光。

孔笙攜李雪、侯洪亮等人與胡歌會面。

見到胡歌後,大傢短暫交談,整個劇組就不再考慮其他演員瞭,因為他們都認定胡歌就是梅長蘇。

雖然是《瑯琊榜》先開始啟動,但是《偽裝者》卻先行在看片會上被選中。

看片會一進行完,湖南衛視方就悄悄對侯洪亮說:“這部劇我們說什麼都要拿下。”

當時,侯洪亮並不想把《偽裝者》放在湖南衛視播。

因為它屬於戰爭題材,受眾群體年齡偏高,但湖南衛視的受眾群體年輕化,收視沒有保障。

湖南衛視可不管那麼多,他們隻看重片子質量,最終竟真拿下版權。

沒人能想到,《偽裝者》一播出,收視立刻過億,還掀起瞭軍旅偶像劇狂潮。

在《偽裝者》播放尾端,《瑯琊榜》開播瞭。

一開始《瑯琊榜》收視低迷,因為所有人都在趕《偽裝者》的大結局。

正在主創團隊以為這部匠心古裝作品,將要陷入收視低迷、評分被低估的尷尬境遇時,“十一黃金周”來瞭。

這直接成為《瑯琊榜》的收視拐點。在歷經波折之後,《瑯琊榜》又引領瞭《甄嬛傳》之後的古裝劇風潮。

2016年,正午陽光因為這兩部劇引爆國產界。

在外界媒體紛至沓來的采訪和關註中,侯洪亮、孔笙、李雪等人卻愈加低調。

他們拒絕一切采訪,專心面對並打磨好內容。

在挖掘瞭都市劇作《歡樂頌》的大IP之後,他們準備拍攝同名影視劇,而這部劇的原著作者是海晏。

侯洪亮為瞭讓作品更貼近原作本身,讓海晏全程參與《歡樂頌》創作。

《歡樂頌》一播出,觀眾們仿佛都能在劇中找到自己,每個職場新人都在討論自己像邱瑩瑩還是關雎爾。

伴隨著觀眾的討論,《歡樂頌》的播放量一路高歌猛進,最亮眼的時候“一天的播放量就能達到7億+”。

於是,正面臨童星瓶頸的楊紫,轉型成功;維持“賢妻”人設多年的劉濤,摘掉“帽子”,成為霸氣女總裁;一直名不見經傳的王子文,憑借曲筱綃爆火;新演員喬欣出道即巔峰,瞬間躋身流量新晉小花行列。

正午陽光也憑借多部現象級作品,成為“捧誰紅誰”的“行業風向標”。

不止如此,王凱、靳東等人也被正午陽光簽下。

眼看著公司越做越大,好劇本也越來越多地湧入,“金牌三人制作團隊”開始吃緊。

為瞭緩解公司業務壓力,正午陽光培養瞭二代導演簡川訸等人,打破瞭一年一部劇的穩定產量生態。

同時,藝人經紀開始牽扯公司精力,正午陽光在“青年時期”迷路瞭。

伴隨《外科風雲》等作品的撲街,侯洪亮、孔笙等人開始反思,到底哪裡出瞭錯?

大傢一琢磨,藝人經紀分散精力,切掉;宣發板塊單獨出來無用,合並。

最後,文章開頭那幕出現瞭,王凱和靳東被解約。

一夜間,正午陽光隻留下幾名各自有工作室的導演;一個策劃部,一個制作部,一個市場部,一個商業部。

總共也就20多人。

在公司這波大換血後,侯洪亮說:“有瞭長短視頻,直播帶貨,大傢的時間全被碎片化。經歷一輪影視資本泡沫,做這個行業時考慮拿什麼與人共贏?”

而他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很簡單:“隻有你自己更好,觀眾才有可能被留住,你才會有自己的觀眾。心要靜下來,不要被沒意義的火爆點所裹挾。”

是啊!不論什麼時代,聚焦內容,才是王道。

正如侯洪亮所說:“流量這個事,隻是錦上添花。

如果我們的時代,能多一些這樣的藝術創作團隊,少一些以利益為主導的公司,或許藝術作品就能更好詮釋時代,更好服務群眾,起到更好的引領作用。

也不會有那麼多青少年,為瞭成為“網紅”而荒糜學業。

所謂的明星也就會更珍惜自己的羽毛,專註於工作本身,而不是花邊新聞。

2019年,正午陽光推出《都挺好》。

“被嫌棄的蘇明玉的一生”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中國傢庭母親強勢、父親失位的問題第一次被擺在臺面上。

人們紛紛畫上在傢庭中“沒有話語權”的蘇大強畫像,老戲骨倪大紅迎來瞭事業第二春。

2020年,正午陽光推出《我是餘歡水》,刻畫瞭一個標準中年loser的形象,成為當今部分30多歲職場人的縮影。

劇情簡潔明瞭,寥寥12集,讓觀眾在“又笑又喪”中追完全劇。

大傢被這部劇激勵著,也仿佛重新活過一次,就像劇中大結局時餘歡水說到的:“我無數次想要離開這座城市,離開這裡的喧囂,離開這裡的擁堵霧霾,還有虛偽。當我真的要告別它的時候,我隻能把每天當作最後一天來活;我是餘歡水,我要重活一遍。”

郭京飛因為餘歡水這個角色紅瞭,大傢說他“演技炸裂”。

但郭京飛出道多年,早不炸晚不炸,偏偏在正午陽光出品的劇中炸瞭。

究竟是演員本身好,還是創作團隊好,還是內容好,又或者是三者合一,大傢自然已經明瞭。

大傢通過餘歡水、蘇大強、蘇明玉,洞悉的不隻是一個小人物,更是一個大時代。

這便是侯洪亮口中的“要引領觀眾”。

在“瑪麗蘇”、“傻白甜”當道的劇中,正午陽光的劇之所以能突出重圍,就是因為他們從不“趕潮流”,從不“做快事”。

他們追求在精益求精中打磨作品,才能讓每個作品一出就爆,才能讓無數個好演員被觀眾看到。

更讓人為之稱妙的是,正午陽光出品的作品,能調和觀眾口味和政府口味。

就像前不久剛大結局的《山海情》與《大江大河2》,褪去瞭繁華城市下的小情小愛,揭露著時代辛酸,譜寫著時代背景下的樸素英雄贊歌。

因此,這兩部劇也成為國傢廣電總局重點電視劇,“理想照耀現實——中國共產黨100周年展播劇”。

無疑,正午陽光是善於用“小人物之變,映射大時代之變”的。

也正是因為這種格局與擔當,讓正午陽光在流量明星缺席之後,仍能持續創造口碑、收視雙保證的新劇。

所以,正午陽光的成功不是某部劇的出圈,而是一個團隊的精心創作;不是某個流量明星的拉動,而是整部劇從內容創作到制作上的誠意保障。

如果有人問,為什麼正午陽光成立十年以來,部部精品?

那最好的回答便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是的,以孔笙為靈魂的正午陽光,始終註視著路開始的地方,正如30多年前那個夏天,《正午陽光》劇組,一個毛頭小子許下的願望:指導一部優秀的、具有引領作用的影視作品,並堅持這個夢想,從不停滯,從不彷徨。

-END-

【文 | 弋一 】

【編輯 | 語非年 】

關註@柴叔帶你看電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