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每桶漲破60美元大關,但“石油失蹤”之謎難倒預測者

據華爾街日報2月16日報道,目前油價仍在上漲。佈倫特原油和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價格均突破每桶60美元大關(約合人民幣390元),使大宗商品價格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但仍有一個謎團給復蘇蒙上瞭一層陰影。

(來源:upslash)

這與人們通常所說的“石油失蹤案”有關,也就是國際能源機構沒有統計到的石油數量。這是一個每隔幾年就會重現的謎團,尤其是在能源市場出現震蕩的時候。

例如,根據國際能源機構對全球石油供需的估計,2020年上半年,全球石油庫存會增加13.9億桶,其中大約四分之一的庫存被用於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備用庫存,8%的庫存用於浮動庫存和中轉庫存。剩下的68%則下落不明。

總有一些石油沒有被追蹤到,但在最近的石油市場沖擊中,這一數字一直在增長。根據牛津能源研究所一項分析,至少自1990年以來,2020年上半年的失蹤桶量是觀測庫存和隱含庫存之間有記錄以來的最大缺口。事實上,這幾乎是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失衡程度的10倍。

(來源:upslash)

一種常見的解釋是,這些石油桶根本不存在,這反映瞭測量的不精確。正如牛津研究所的報告所指出的,需求是滯後的,而供應則是不準確的,特別是來自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的需求。

能源經濟學傢菲利普·弗萊傑指出:“國際能源機構從各國政府收集數據。因此,如果政府數據出現偏差,那麼它們就出現偏差。”他認為,失蹤油桶數量的激增原因可能很簡單:疫情期間,更多的員工被解雇或在傢工作,這可能導致數據收集存在缺陷。

如果這是真的,這對油價來說是一個潛在的利好局面,這意味著原油的儲量比想象的要少得多。

但另一種解釋可能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論。大量未核算的原油可能儲存在非經合組織國傢,這可能意味著新冠疫情後的需求復蘇可能遵循不可預測的路線。

牛津研究所的報告指出,盡管經濟活動大幅減弱,煉油廠運營減少,但中國去年的進口大幅增加。雖然這種解釋在過去一直被駁回,但鑒於多年來在市場震蕩時期未計入的桶數增加瞭很多,這種解釋越來越難以忽視。

(來源:upslash)

雖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國,但問題遠不止於此。正如牛津研究所的報告所指出的,石油儲量的減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與全球石油需求向非經合組織國傢轉移有關,與亞洲國傢日益重要的地位有關,尤其是缺乏透明、可靠數據的中國”。

所有這些都很重要,因為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可以影響市場。弗萊傑指出,雖然石油交易員往往不依賴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但政府官員出於規劃目的,仍然會依賴那些數據,這可以確定石油產量水平。

此外,弗萊傑說,石油交易員有時會利用國際能源機構數據與他們評估結果之間的巨大差異來建立交易頭寸,這也可能影響價格。

為油價漲回到疫情前水平而歡呼的石油生產國,需要擔心的是,全球在封鎖期間生產的原油都發生瞭什麼。

(加美財經)

#原油#、#全球疫情#、#能源#

作者:江江

責編:帆子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