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答| 自卑的我太在意別人看法,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與其苛責自己身上的缺點,不如將那些缺點看作是我們應對過去生活的傷口和勛章。勇敢地走進更廣大的世界,積攢更多溫暖的人際經驗,我們的內心會發生深刻的改變。

人既是過去經歷的產物,也是未來生活的創造者。

問題:

我覺得我有點自卑內向,不夠自信,不敢麻煩別人,很在意別人的看法。除非特別熟的同學,在跟其他不是很熟的人微信聊天,打一句話要斟酌幾遍,往往刪瞭寫,寫瞭刪,(在給你寫這封郵件的時候,我想瞭很久,前面的幾句話也改瞭幾遍),生怕有什麼說的不合適的話讓別人不舒服。也許是因為太敏感,別人說的一句話我會記住很久。如果讓別人不開心或者難過,我容易有愧疚感和負罪感。讓別人等待的時候,我總是想著趕緊把手上的事情做完,或者幹脆不做瞭,讓別人不要等太長時間。以前,在教室裡如果有人站在過道裡面,我會選擇繞遠一點,而不是跟他說:“麻煩借過一下。”如果別人不主動找我聊天,我基本不會開啟話題,同時我也比較反感別人問我很多東西,覺得你知道也沒什麼用啊,會覺得很不耐煩。對著自己喜歡的女生,也覺得配不上人傢。直到今年大學畢業,我鼓起勇氣找瞭一個我喜歡的類型的妹子合影,她答應瞭,雖然她根本不認識我。現在才覺得要勇敢一點點。但是,我還是不知道怎麼跟異性聊天,怎麼開啟話題,怕尷尬。

另外,我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或者說不知道怎麼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從小到大,好像一直按著別人的要求走。也許是小時候傢裡條件不怎麼好,喜歡的玩具或者想買的東西都不會提出來,印象中隻有一次我站在商鋪前不肯走,買瞭一個幾十塊的玩具就再也沒有說過要買什麼瞭。後來如果父母問我要不要買什麼,我也習慣性地直接說不用瞭。高中的男同學有喜歡討論買球鞋、機械鍵盤、電腦設備、手機等等,我一點興趣都沒有,覺得能用就行。就算有錢也不知道怎麼花。從小到大一直在按照他人的要求和期許生活,沒有什麼主見。大學考瞭一個985學校,現在畢業工作瞭,對專業也不怎麼感興趣,怎麼去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呢?

回答:

看著你的來信,我會有一種沖動,想要幫你把眼鏡片上的霧氣給擦幹凈(假如你戴眼鏡的話),因為我覺得你誤會瞭自己,錯待瞭自己,你對自己太苛刻瞭。

我有一種心痛的感覺,是因為看到你對自己有那麼多不滿意,自卑內向不夠自信,渾渾噩噩,思維太窄……可是,在我看來,這不是你的缺點,而是你應對曾經遭受的痛苦和壓抑的行為模式。

你被迫以這樣的個性適應曾經的生活環境,這些被習慣瞭方式,還沒有在新的親密關系、新的生活環境中進行更新。

我猜測,你寫信要不斷斟酌,以防止別人不舒服,是不是因為生活中曾經的重要他人(比如你的照顧者)對待你的方式,讓你不覺得自己是可愛的,是被包容的、是被喜歡的,他們可能不滿足你的需要、不體諒你的難處、不理解你的心情,讓你的內心有強烈的憤怒感,可是當你去表達憤怒的時候,這些大人又很脆弱,他們會受傷、會反過來指責你,會讓你體會到深深的內疚。

在太多次的重復中,你失望瞭,你需要壓抑自己的憤怒,也不敢去表達自己的要求。後來,你就把這種印象套在幾乎所有人身上而不去細心檢驗、不願意去親身嘗試瞭解人與人的不同(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人們習慣瞭用簡單粗暴的歸納方式來理解世界,何況本來就不是開心的體驗,你選擇逃避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不愛跟人主動聊天,也不喜歡別人問自己的事情,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你的自我保護呢?因為曾經有過的經驗讓你覺得和別人交往不愉快,因為知道瞭你的情況和內心想法,也不會幫助到你,更不會增進你們的親密程度。那你為什麼要去做呢?幹脆早早放棄吧。

你說你沒有給自己買東西的欲望,也許不是沒有,而是曾經有過,卻因為傢庭條件不夠好而被迫壓抑。或許,在你小的時候,你已經感受到欲望是給人添麻煩的,主動要求得到一些東西是不好的,壓抑欲望、忘掉欲望可能會讓你得到誇獎——你是一個乖孩子、懂得體諒別人,但是,時間長瞭,哪怕你有錢瞭,哪怕父母給你買東西,你也真的會不知道要什麼,也不想要什麼,甚至還會覺得,自己配不上對自己好。

……

我們可以被過去塑造,同樣也可以被現在和將來改變。無論怎麼樣,如果你願意走近更豐富的人群,走進更廣大的世界,這些固有的印象、固有的模式,都會受到挑戰。

其實,你已經親身體驗到瞭,對吧!你勇敢地請求和喜歡的女孩合影,而對方沒有拒絕你,這是一個多麼鼓舞人心的嶄新經驗啊!

過去的經驗會被嶄新的經驗代替,隻要我們願意去創造新的經驗,不把自己封閉起來,你就有很多機會改變內心對自己、對別人、對未來的想像。

比如,你允不允許自己去追逐喜歡的女孩,敢不敢去擁有喜歡的女孩,可能要面臨失敗好多次?

比如,你允不允許你自己去做想做的事情,有時候不是你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你覺得這些事情在別人眼中不值一提?

隻要你持續去探索,你就會慢慢發現:

原來不是每一次請求都會被拒絕,要看具體的人、具體的情境;

原來不是每個人都很苛責,他們可能欣賞我,願意與我為友;

原來不是每個人都隻盯著我的缺點和不足,說不定他們因為這些特點而對我倍感親切;

原來我表達生氣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以牙還牙,相反他們會覺得我在乎和他們的關系,表達拉近瞭彼此的心;

原來相處時可以正大光明地要求對方尊重我們、不踐踏我的邊界;

原來我可以安心地享受自己的每一次小小滿足,一點也無須內疚;

原來我發現自己其實有很多渴望的事情;

原來我既可以選擇努力奮鬥,也可以選擇渾渾噩噩,沒有什麼問題;

原來生活可以由我自己說瞭算,沒別人什麼事;

……

那些捆綁你的僵硬枷鎖會慢慢松動,當你沖進更廣大的世界,遇到更多元的人,在驚喜和失望中,在現實的不斷檢驗中,你一定會慢慢找到和世界相處的舒服方式。

作者簡介:

尹琳

國傢二級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碩士,兩個孩子的媽媽,相信“痛苦的背面是力量”。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