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風電、光伏降溫,讓產業回歸理性

2020年,我國確定2060年實現碳中和。為實現這一目標,未來整個能源行業發展必將“去碳、去油、去氣”,電力行業更是掀起煤電去產能熱潮。

與之相反的是2021年伊始,“碳中和”成為熱詞,以風電、光伏為主的上市公司被熱炒。2020年度風電和光伏的裝機規模,超過瞭前三年的總量。

來自內蒙古的冷水

無論是當前的大環境,還是未來趨勢發展,風電和光伏可謂前景一片光明。然而,在內蒙發生的事情,卻給這兩個如日中天的產業潑瞭一盆冷水。

2020年12月25日,內蒙古輝騰錫勒草原保護區內88.24萬千瓦風電項目拆除工作全面啟動,部分光伏電站拆除工作也在進行當中。

兩天後,內蒙古宣佈將全區50.46%的國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草原森林重要生態功能區禁止新上風電、光伏項目。

對於風電和光伏項目的限制不僅出現在內蒙,新疆、雲南和陜西等省份也發文強調,審慎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廢止不能按時間節點開工建設的項目。

這些省份都是風光資源大省,尤其是內蒙和新疆,超大型的風電和光伏基地占全國一半以上。此番內蒙把已經建好的風機拆除,這種超常規的動作別有深意。

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回顧我國風電和光伏的發展歷程,從2010年以來我國風電和光伏開始暴漲。在政策的推動下,風電和光伏裝機和發電均居世界第一。

然而超大規模的裝機和發電的背後,卻是發出的電量並沒有實際消納多少。產能過剩、大量“棄風、棄光”、低水平建設等現實,讓產業飽受詬病。

除瞭“棄風、棄光”詬病外,水土環境流失、生物多樣性被破壞等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一直纏繞著風電和光伏的投建。

2019年,華能陜西靖邊電力有限公司為安裝光伏面板,不惜把榆林市靖邊縣辛苦種瞭幾十年的治理風沙的樹大量砍伐,近3000畝土地連根草都不剩。

靖邊縣3000畝防護林的遭遇,可以說給整個產業敲醒瞭警鐘。此番內蒙再次壯士斷腕,不惜把建好的風電項目拆除,就是為瞭防止當地的生態環境被破壞。

不能盲目追求規模

風電和光伏超規模發展的同時屢遭詬病,究其根源還是投資公司在利益的驅動下,重規模、輕質量,重效益,輕環保造成的。

無論是行業組織、投資公司,還是裝備企業,他們過度炒作概念,超前預測市場發展速度。他們捆綁在一起,不顧一切地一哄而上的“跑馬圈地、搶占資源”。

當前我國風電和光伏笑傲全球的裝機規模,是在電力消納和送出環節還是白紙的時候幹起來的。這造成後續有大量的項目閑置,造成土地和資源的巨大浪費。

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風電和光伏隻講產能規模,卻很少釋放有多少電量被消納。帶著問題去解決問題,最終會發生更大的問題。

2060實現碳中和,發展清潔能源是大勢所趨。用風電和光伏取代煤電是可以的,但是我們不能僅體現在數字規模上的取代,更要體現在實際消納。

十三五期間,風電和光伏的發展已經超乎常規,結果造成瞭3000多億的補貼窟窿。十四五期間對於風電和光伏,我們要吸取教訓審慎發展。

不過令人擔心的是,整個風電和光伏產業又在打著碳中和的概念,非理性的炒作風電和光伏,希望完全取代煤電,這是非常危險的。

David: